黃靜樂
摘要:在教育改革這面大旗的揮動下,我國各高校音樂也在深入發展中,廣大的教育者已逐步認識公共音樂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可是即使這樣,很多教師依舊選擇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未曾構建起真正符合教學實際情況的新型模式。本文從教學目標設計,以及教師的作用等等方面,全面的論述構建符合實際情況的模式的具體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以此為基礎提升師資力量建設,提高重視都是導向模式構建的最佳保障。
關鍵詞:素質教育;高校公共音樂;創新探討
伴隨社會的有序發展,社會型綜合人才在逐步提升需求。學院肩負著培養優秀人才的重任,未來事業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受專業教育質量影響體現,那么開展素質教育下創新教學研究,是極為具有現實意義的。比較發達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整體上還是存在著差距的,但是如今現在整體發展方向是一致的,即被定義為培養全方面人才,及促進社會發展的教育。這類教育對于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包括完善知識結構,從而促進其他學科學習等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未來的發展,也與藝術師資水平關系密切。
一、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作用
大部分的師資力量是音樂學院,及藝術學院,還有綜合大學培養出來的高材生,培養目標一直是以表演型人才,還有中小學音樂教師做搖籃來設定的。院校所要培養方向并非教師,可是長此以往的單一模式,讓大部分的畢業生走進了普通高校,做起了公共教學類工作,從而也就成為了教師的主要來源。多年來,院校里基本采取的是專業為主的課程體系,由此形成了知識面較窄,只是側重了專業性的特點。然而教育工作需要老師專業突出的同時,更要有豐富的理論文化知識做基墊,也可以說就是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水準。那么僅憑專業技能的優劣,無法衡量一個教師水平的高低,這就需要大家正視這類學科的特殊性,要以培養大批高素質師資力量為目標,轉變過去的陳舊不合理的培養模式,創建多元化的進步的新式教學模式。
(一)促進學生眼界拓寬
使得學生感知各類音樂的形態是當前教育的重心,其間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懷,介于類型種類繁多,專業的學生完全可以通過對不同類型的接觸,深刻理解各國的文化,從而有效的開拓了視野。
(二)促進學生文化素養
精神追求某種意義上來講,是屬于利用精神文化層面來教學,一定程度上,這種教育可以感知到各地的藝術家們各自的精神情懷,其波折又華麗的人生軌跡,可以促進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提升。在高尚品質的耳濡目染下,更加促進精神上的追求,從而塑造了學習者更深層次的氣質,也為日后發展創造了優越的條件。
(三)促進專業學生學習
面對生活壓力方面的緩解,是學員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需要面對的諸多問題,包括學習生活壓力,以及未來發展就業等等壓力。通過素質教育對音樂的學習體會,可以促進學員在學習生活的壓力得到緩解,讓其把更多重心,側重到更有意義高尚的事物中,從而到達德藝雙馨的教學效果。
二、現階段高校音樂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目標
解決模糊的定位,是教學創新首位重要的內容以及目標,這是不容忽視關鍵的環節,關聯著未來發展,以及價值的體現。目前部分高校很少有明確培養學生的實際目標定位,也就必然影響到學員們學習的正確導向,那么培養出來的人員基本很難達到社會的需求,效果也就大不如人意了。
(二)方式
受落后模式的影響,就專業課程而言,其安排本就缺乏了科學合理性,這樣的模式下來,只會使得專業學生的素養,還有基礎知識技能等等不夠扎實。缺乏創新能力興趣普遍不足,也就成為了現今教學中學員普遍的呈態。所以,傳統的教學方法早已難以滿足音樂學習的需求,從而可以看到高校對教學方面,缺乏了足夠的重視度,還有部分學校過于關注學科本位,一再過分追求全面系統的課程,這樣的安排疏忽了課間的緊密,造成了疲于應對學科的現象,加之知識內容死板,也就導致了與最終教學發展的相悖。由此可見,教學模式的落后一定程度上,很難激發學員到達對音樂的熱愛,教學效果不如意也情理之中。
(三)擴招質量不佳
現階段不斷擴招生源的結果就是使得教學資源,更加難滿足大眾需求,師資力量數量不足,設備又不完善,投資力度不夠,再來創新意識不強,單方面不斷擴招必然降低了條件的門檻,那么最終成績不達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部分的學生更是自身懶散,狀態太過放松基礎不扎實不具備好的文化素養,進校以后只會直接影響進程,更談不上適應專業授課模式,以及掌握文化知識了。在招生過程中,部分學校并沒有做到對學員們的實際情況全面審查了解,作為更需要天賦學習的音樂,哪怕一再后天努力顯然也是不夠的,專業的學生整體素質差的話,自然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四)教師素質偏低
在教學得到不斷深入改革的同時,教師素質需求也勢必要提高。好教師不但需要具備扎實技術,良好的能力以外,更應具備創造突破自身的局限,不斷研究探討自身領域,學習發現創造合理的模式,從而滿足更多學員對新知識的渴求。部分高校的擴招致使專業學生不斷增多,質量難以保證同時只在促使原有教師的教學的時間越加緊湊,結果只有學校不得不聘請年輕教師,來彌補過多專業課的安排,可是新生老師普遍缺乏足夠的經驗,水平參差不齊難以保證教學質量,那也就無法為培養專業人才貢獻太多價值,最終效果也就難以達標。
三、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素質教育下教學創新有效策略
(一)創新措施
創新的目標方向是解除傳統教學模式里的弊端,過于重視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傳授訓練,這使得音樂教學變得嚴重的傾向于專業院校。智能上就是結合目標培養,主要體現在多角度層次的實現學員們的創新能力,關鍵就在于培養發展他們的綜合能力。創新是需要不斷實踐探索的,那么教學中就要充分的體現自身學習的主動性,組織起來對作品進行鑒賞的同時,一再調動其自身的積極性,使其自愿并且愉悅的參與到作品的欣賞中來,從而達到提升學員審美情趣的目的,這樣才能就創新方向的思維得到長遠的發展。好比大眾普遍認為音樂欣賞的過程,其實是對其所表現的形象進行評判理解,以及感受的過程。實際欣賞音樂,其實是在賞析過程中,讓學生結合審美對音樂再創造,從而進一步獲取審美情趣愉悅感的體驗。對于創新的教學模式,把目標轉向培養綜合的音樂能力,其實也就是由老師來指導學生自主探索未知的事物,讓學生獲取到正確結論的同時,也是讓其提供了自我表現的思考機會,從而增強對音樂體驗學習的同時,也就積極調動起了學員的興趣,為新式教學模式的創新,以及未來的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二)創新教師作用發揮形式
隨著技術的推陳出新,老師所扮演的角色,還有對教學起到的作用都呈現了很大的影響,但是教師作為主導地位,是絕對不會受任何動搖的,所以如今諸多媒體網絡等等先進的技術,也無法完全取代教師的地位,技術在不斷革新,但這樣也只會使得老師們更加注重自身執教能力的提高。現代技術更新影響下,主導作用發揮的形式也在發生變化,在傳統模式中主導作用表現在系統傳授學生知識,現代技術的影響下,就更多的傾向于對課件的設計,及學習中對學生引導。在教學中學校不應該將技能知識的傳授,作為主要目標來進行追求,更加應該去努力創造新目標,并將重點放到培養創新審美能力等等綜合素質培養上。好比在當今,學生普遍熱衷流行音樂,結合實際情況教師不能直接阻止,而是應該尋找合適的方式進行積極的疏導,再來由于年齡段的特點,決定了現階段學生情緒化,并且容易逆反對其偶像產生崇拜心理,但是要清楚明白這種心理不長遠也不固定,是有很大變異盲目性的。所以老師大可以利用這種心理特征,利用對新奇事物的追求的特點,在教學中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歌曲介紹,共同設計板塊詳細的分析歌曲的創作風格背景特點等等,以極大地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其主動性,同時也增進了彼此間的關系感情。
(三)科學規范教學目標
結合當代教育的實際狀況,需要切實從自身辦學特征出發,對于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需要改革創新,從而達到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要求。對于專業學生培養,要注重理論知識的理解,還要強調實踐技能的鍛煉學習,人才培養的目標要積極強調誘發學員的創造性及自主性,在不斷培養綜合素質的同時,加強技能的實踐運用,從而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規范方法完善內容
在教學過程受了過去陳舊教學模式的影響,音樂教學給了學生枯燥的印象。在教學創新過程中科學合理地對教學方法進行規范,為的是選取不同類型的教學方式,從而促使課程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喜悅沉迷。再來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一定要取得認識的基礎,進行內容的完善,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取關乎內容高品質的音樂作品,指引開展辨聽解讀,從旁指點補充教學內容,為培養學生音樂理解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也就能夠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提高審美創造力
以往傳遞知識舊式目標已經落后,轉向培養發展審美能力是以創造為主,新型的教學目標。那種老式問題之一,就是對技術的訓練,以及知識傳授太過重視,因為所學知識過于乏味致使畏難情緒的產生,勢必也就降低了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教學質量受到影響可想而知,更談不上培養提升學員們的審美能力了,創造力就更別說談起。所以想要調動學員們的主動性,只有對高雅作品的鑒賞顯然不夠的,要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鑒賞的同時調動起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最終達到審美情趣培養的目的。再則烘托良好氛圍,營造出美好的學習環境是極為重要,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學習環境,可以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創造中去,在愉悅審美體驗的同時,培養出高尚的情操,那么創造力的提升也就指日可待了。
(六)設計重視學生參與
課程在設計上,要由以往重視結論轉向重視過程,要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參與,不能一味強調結果,將是什么的定性理論告知于學生,這樣沒有將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動性真正體現出來。欣賞目的并非只是為了教授背景,傳輸技能的理論知識,而是通過欣賞,培養學習音樂的興趣,更為深層次的體會感知藝術的美好,從而收獲審美情趣的培養,最終達到促進優良成果的目的。設計需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性,從而真正體現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學都要圍繞這一觀點進行,尤其需要重視創造主動性的提升,不能僅局限于聽覺方面,更加要強調直覺視覺,以及感覺運動,包括語言知覺在內,全方位的身心投入參與。參與地點形式上的選擇不能局限于教室,要敢于參加音樂會,與各大院校交流互動,借此多種形式模式的活動增強學員們的主觀能動性。
四、高校教學創新意義
音樂教學意義上屬于精神與文化層面的教學,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感受到來自世界藝術家們不同的精神情懷,還有人生事跡,從而促進專業學生文化素養升華。學員們在高尚品質的耳濡目染下,促進精神追求提升塑造氣質日后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高校專業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素質理所當然,基礎知識還有專業技能,具體細分具備各項素質,包括理論演奏合唱指揮,以及樂隊編排舞蹈編制等等。隨著素質教育創新持續深入,相關教學實踐呈現出對創新教學的有效整合,能夠一定程度的提升學科學習的滲透水平,將創新有效滲透教育中,為培養學生所學知識結合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一直以來過度的關注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是疏忽了實踐創新的重要性,使得學員只是單純的學習基本理論,欠缺了實踐的運用能力。創新教學能夠結合基本理論的實踐創新幫助學生感受更深層次的內容,增化學生辨識能力的同時,也是能夠塑造精準泛唱的思維能力,讓學員們在意境中更加的領會和鞏固所學。
五、結語
專業的學生素質教育創新是勢在必行的,改革的核心在于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那么作為栽培者就必然要站在全新的視角鉆研研究,透徹的分析現階段教學可能面臨的問題,從而才能真正認識到素質教育下創新的含義。科學的規范定位教學目標,還有規范方法完善內容,再則一再的強化音樂老師的教學水平,不斷積極促進學生的素質,從而在創新上走好可持續發展,這也要求學校領導提升對教學模式構建的重視,在教育觀念上一定要做到與時俱進跟上新步伐,也就是現代教育發展的腳步,需要深刻認識到構建優良教學模式的重要性,要將其作為重要的工作任務來做來抓,將其與其他專業同等地位看待,使其不再處于邊緣的地位,并且加大資金的投入,從而真正構建人性化的教學體系。對于任課教師的生活工作也要給予人道主義關懷,提供其便利的觀摩進修條件,讓老師們擁有同等待遇,一再轉變舊式不科學的教育觀念,把只重視理論技能轉為重視學生思想品質,從而做到綜合素質全面的教育。
參考文獻:
[1]許悅吉. 現代高校音樂美育與素質教育培養研究[D].吉林大學,2016.
[2]劉暢. 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下高校公共體育慕課建構研究[D].西南大學,2016.
[3]金克華. 探討素質教學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問題[J]. 黃河之聲,2016,(01):28.
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資助”青年項目《公共音樂教育在高校素質教育中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研究》;項目批準號:2015-QN-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