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萃+王占國
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遼寧大連 116650
摘 要 隨著網絡媒介、手機媒介等新媒介技術的不斷發展,電視媒介作為傳統媒介的一員機遇與挑戰并存,因此,在敘事模式上也呈現出新的特征與轉向。文章從新媒介語境的特點入手,分析當下電視新聞媒介在敘事模式上的特征以及新形勢下的敘事轉向,意在為新媒介語境下電視新聞媒介的未來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新媒介語境;新聞敘事;電視媒介;敘事轉向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2-0001-02
近幾年來,隨著新媒介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逐步應用,電視作為傳統媒介在新聞報道方面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傳統的報道模式在對信息處理與傳播的過程中逐漸呈現出內容單調、形式固化、時間特定的弊端,顯然在一定程度上已無法長期滿足廣大受眾的收視興趣和心理需要,長此以往,必然會對電視媒介未來行業總體發展帶來阻礙和滯后。因此,在當前新媒介語境下,如何使新聞傳播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新聞報道的形式更加創新多元,新聞采寫的模式更加靈活多變,而又不失新聞傳播本身的真實與時效的生命力,成為當下電視新聞媒體從業者所亟待思考與解決的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勢必要基于電視媒介本身的行業特點和發展需求,從積極合理轉變傳統的敘事模式入手,才能使得電視媒介在新媒介語境下仍然占據傳播媒介的重要地位,在各種新媒介大行其道的今天立于不敗之地。
1 研究背景
新媒介,亦可稱之為數字化新媒介,是一個相對而寬泛的概念,一方面它是相對于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介而言的新的媒介形態,是科技飛速發展在媒介傳播工具和傳播方式上的體現,另一方面它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介形式,創造出了當下萬物皆媒的多媒介環境和人人皆媒的自媒介時代,為信息的傳播者和接受者提供了對等的交流平臺。新媒介以其交互性與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多媒體與超文本、個性化與社群化等特性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青睞。
在網絡與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新媒介的范圍也逐漸波及覆蓋到了傳統媒介領域,數字化的發展使傳統的電視媒介跨越了時空的限制,新媒介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的敘事模式也為電視新聞報道提供了新思路,這一背景也讓電視媒介在新聞傳播的道路上機遇與挑戰并存。而探討新媒介語境下電視新聞媒介的敘事如何積極合理地轉向也自然成為業界關注新時期電視新聞報道與時俱進的第一步。
2 新媒介語境下的電視新聞敘事
(1)新聞定制與互動的敘事模式。當下電視新聞在對相關事件進行報道的過程中,為了迎合收視群體的興趣與需要,適當地加入了新聞定制和互動的敘事模式,為受眾提供了一個選擇與交流的平臺。尤其體現在對一些社會重大問題或熱點問題的報道上,民眾的聲音也成為新聞報道過程中的重要板塊。媒介在充分表述新聞事件的基礎上通過開設網絡平臺、手機客戶端等方式,引導廣大受眾群體根據個人所關注的問題發表意見,闡述觀點。一方面,受眾對電視媒介的關注度與新聞報道的整體收視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另一方面,媒介可以廣納民眾之言,把握輿論動向,形成良性互動。
(2)分散報道、逐步挖掘的敘事模式。在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的過程中,電視新聞媒介為了體現新聞的時效性,通常會利用新聞事件的分散要素逐步完成對于整個事件的報道。尤其在對一些突發事件的報道上,一般來說,媒介會在第一時間向受眾發布事件的發生,但事件中的詳細要素未必完全掌握,接著會在后續的一次或幾次報道中不斷跟進,一層層剝開事件的真相,逐步挖掘事件的來龍去脈。顯而易見,這種敘事模式的優勢和劣勢還是很明顯的。優勢在于時效性強,便于受眾在第一時間知曉事件的發生,而在后續的報道中不斷填補信息的空白也使得受眾的關注點和注意力隨著要素的挖掘而不易轉移,對收視效果也是一種保證。劣勢在于信息的碎片化特點以及對于時效性的追求,可能會導致某些報道內容無法進行實時驗證,導致真實性上出現一些不可避免的偏差。
(3)圖片與視頻相結合的敘事模式。在當前新媒介語境的沖擊下,電視新聞工作者也積極探求更直觀更生動的方式進行新聞敘事。比如在報道的過程中適當加入圖片和視頻,不但大大強化了新聞報道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增強了新聞報道的價值,同時也增強了電視媒介對受眾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3 新媒介語境下電視新聞的敘事轉向
(1)綜合其他媒介的超文本鏈接。未來的世界是合作共贏的世界,媒介亦然。傳統媒介與新媒介的聯姻為受眾參與新聞事件的評論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而今受眾對新聞事件的參與已然成為當下新聞報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媒介的語境下,電視新聞報道如果想達到很好的收視效果,單單憑借電視媒介本身的傳播方式是遠遠不夠的,不但需要與網絡媒介、手機媒介等新媒介開展廣泛深入的合作,同時也要針對不同新聞類型和內容將電視新聞鏈接到報刊、廣播等傳統媒介中。這種敘事轉向,不僅能夠彌補電視新聞在消息的收集和發布方面自身存在的局限,同時電視媒介作為整個新聞發布的源頭,受眾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將事件鏈接到網絡、手機、報刊等媒介形式中,有效地實現了各媒介之間的相互推進與共贏。在新媒介的語境下,電視媒介的生存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果想在媒介爭艷中繼續生存與發展,就必須著眼于受眾的需求,突破傳統單一的方式,融合各種媒介的力量。而超文本鏈接的敘事轉向顯然成為電視媒介發展的必然。
(2)現場直播與即興的敘述。電視新聞媒介發展到今天,直播已經成為報道新聞的一種日常化方式,受眾通過電視新聞直播第一時間見證現場實況,獲得事件信息。通過新聞傳播者來自事件現場的報道,新聞真實性得到認可,新聞傳播質量得以提升。而在電視媒介現場直播節目中,即興的敘述是完成新聞敘事的一個重要方面。這里的即興,不是隨意的描述,而是電視新聞傳播者基于一定的原則對新聞事件進行帶有適當個人觀點態度的敘述。受眾在電視新聞現場直播節目中所感覺到的不僅是媒體議程設置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能夠充分體會到事件的真實性與戲劇性,并借助屏幕成為了事件的第一見證人。由此,電視媒介的優勢再次凸顯:現場直播配以即興的敘述,力求在公眾面前達到對新聞事件的高度還原。因而,在新媒介語境下,電視新聞報道的敘事將更加依托于現場直播與即興敘述。
(3)受眾參與下的動態新聞傳播。在新媒介語境的影響下,受眾群體本身的主體意識顯著加強,參與評論、分享態度、積極反饋成為受眾處理新聞信息的常見方式,與此同時,電視媒介在新聞傳播方面的主體地位逐漸動搖,而慢慢演化成為受眾參與事件、交流思想的平臺。在人人皆媒的時代,由于外部條件的支持和主體意識的復蘇,受眾身負雙重角色——既是新聞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傳播者,從此傳播新聞不再是媒介機構的專屬。受眾對于某些新聞事件的參與介入可能促使事件的進一步升溫或發酵,進而呈現出動態的發展趨勢,而這種動態的變化反過來又將導致媒介對于受眾參與評論的高度關注。因此,在新媒介語境下,新聞事件的傳播者與接受者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受眾不再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事件的參與者與傳播者,這也更加提醒電視媒介在關注新聞事件本身的同時,不要忽視受眾影響力,因為新聞的傳播效果可能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受眾的參與程度。在新媒介語境下,電視新聞敘事將越來越明顯地轉向動態結構敘事模式。
4 結論與建議
在網絡技術與數字化高速發展的今天,新媒介語境為傳統媒介尤其是電視媒介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也促使電視新聞在敘事模式上呈現出新特點,并逐漸發生了一定的轉向。在新媒介的影響下,電視媒介的生存空間得以進一步拓展,并產生了更多的合作機會與平臺,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新媒介語境給電視新聞媒介帶來更多發展機會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出現許多挑戰,因此,電視新聞從業者應基于新媒介語境的特點,從對電視新聞敘事模式的深入分析入手,走出一條適合電視新聞媒介發展的未來之路。
參考文獻
[1]王峰.在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報道的改革和發展[J].新媒體研究,2015(8):90-91.
[2]申丹.敘事學[J].外國文學,2003(3):60-65.
[3]熊澄宇.新媒介與創新思維[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249.
[4]于德山.視覺文化與敘事轉型[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3):28-30.
[5]羅杰·西爾弗斯通.電視與日常生活[M].陶慶梅,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