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章永?張婷
摘 要:智能手機功能強大,對于90后和00后技工院校的學生來說,隨時隨地玩手機已是一種常態。針對學生無度、無節制地癡迷于玩手機的現狀,許多學校都出臺了手機管理制度。本文分析了手機管理制度本身和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辦法和措施。
關鍵詞:技工院校 手機管理制度 問題措施
一、學生玩手機已經是一種潮流
當今社會,手機早已成為很多人的必需品,而且是不可替代的。人們拿著手機可以完成很多原來不能實現的事情,手機越來越智能,越來越重要。手機早已不僅僅是通訊工具,它的強大和智能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技工院校的教師在教學管理中多了一個工作——跟手機爭學生。這是一個痛苦的開始,因為這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學生禁得住手機的誘惑嗎?答案是否定的。
二、學生過度使用手機的弊端
1.學生控制不住玩手機的欲望,沒有時間觀念
部分技工院校的學生經常通宵達旦地用手機玩游戲、看電視劇、聊微信等,白天根本沒有精神學習知識和技能。
2.玩手機存在安全隱患
技工院校重點強調實操技能,動手操作。如果學生因為徹夜玩手機而沒有睡好覺、精神不集中,容易導致不按照操作流程和規范操作,就容易出現安全事故。
3.不利于團結
有些學生有任何情緒上的波動都喜歡發朋友圈,甚至是辱罵同學的話也會發,不利于同學之間和睦相處。
4.容易產生攀比心理
手機越來越高檔和智能化,名牌手機儼然成了部分學生身份地位的象征,似乎拿著名牌手機就高人一等,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產生了不利影響。
5.增加了學生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在過度使用手機的過程中,也產生了高昂的流量費等,加重了學生及家庭的負擔。
6.容易使學生誤入歧途
不法分子常利用社交網絡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誘導中學生誤入歧途的案件時有發生,對學生的危害很大。
技工院校的學生玩手機已經到了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身體健康、人際交往的程度,特別是對人身安全也產生了一定的危害。許多學校相繼出臺了關于手機管理的規定。
三、手機管理制度的主要內容
以筆者學院為例,出臺的手機管理制度的主要內容如下。
1.使用規定
第一,學生不得在上課、實訓、考試時使用手機。手機應當放入儲物柜中,放學或考完試后方可領回。
第二,任課教師在上課期間應以身作則,不使用手機,不中斷正常的教學活動,做好課堂紀律的監督和管理工作。
2.監督與處理
第一,收繳的手機由任課教師視具體情況進行處理,違紀情節嚴重的,手機可交由班主任代為保管,并由班主任通知學生家長來校領取。
第二, 一學期內違規使用手機達三次者,學校將給予其嚴重警告處分;受處分后,仍違規使用手機者,每發現一次加重一級處分,直至進行勸退處理。
四、手機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
1.手機管理制度本身的問題
首先,手機管理制度只規定了禁止和處罰手段,處理過于強硬和簡單,沒有相應的解決課后使用手機的問題。管理中只有“堵”,缺少“疏”。手機管理制度的中心內容是嚴禁上課、考試等時間使用手機,進入實操室和教室要上交手機;對違反手機規定者,給予紀律處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部分學生是很抵觸上交手機的,僅靠班干部收繳手機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科任教師每次課上課前進行收繳,又耽誤了上課時間。所以,應該將禁止和疏導并重。
其次,技工院校的招生工作是學校的生命線,防止學生流失和輟學也是學校的重點工作,因為玩手機而開除學生顯然并不合適,流程也比較復雜,不是很切合實際的做法。
最后,手機管理制度忽略了學生家長在學生管理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只是在沒收了手機后,請家長來校領回,顯然沒有突出事前溝通和協作的作用。
2.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有一部分班級沒有做到善始善終,企圖蒙混過關。
學生上課去了,手機還在衣袋里,用閑置的手機“冒名頂替”的現象時有發生。
其次,缺少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干預的具體措施。很多學生把手機看得非常重要,甚至玩手機上癮,無時無刻都想拿著手機。少部分學生不理解手機管理制度,心理承受能力不強,因沒收手機引發的師生沖突時有發生。網上有一段視頻:某高中男生因教師沒收了其手機,雙方發生激烈爭吵,學生說:“你不給我手機,我就跳樓。”教師說:“你跳啊!”結果,該生真的跳過教學樓的圍欄準備自殺,身體已經跨過欄桿,被教師強行抱回。如果學生因此發生人身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設想。
五、完善措施和解決辦法
1.手機管理制度要公平、民主、合法,要不斷完善和更新
每學期開學初,要公開征集意見,讓學生參與進來,不斷完善和更新手機管理制度。只有民主、合法的手機管理才有助于學校實現有效教育,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與法制精神,才有助于提升學生自我規范與自我管理的能力。
2.明確制度執行過程中的配套管理措施細則
學校各部門,包括值日教師,要明確具體的責任分工,檢查過程,采取措施,共同督促學生遵守手機管理制度。
3.加強正確引導
首先,引導學生養成正確使用手機的良好習慣。班主任要向給學生及家長宣傳正確使用手機的要點,爭取學生的理解和家長的支持。任課教師要引導學生課后利用手機學習,閱讀電子書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指導學生下載經典著作,引導學生的閱讀方向。指導學生上網下載學習視頻、軟件,訂閱和關注與專業相關的公眾號,教給學生使用方法,輔助學生學習。
其次,技工院校應大力開展學院和系部層面的文體活動,把學生的精力吸引到有益的課外活動中來。全院文體活動做到一盤棋,目的明確、目標統一,真正充實學生的課余時間,把陽光體育、多彩文藝、書香校園等主題活動扎實、認真地開展起來。開學初,各系要有計劃、有時間點、有文體活動方案,大力發展社團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系部領導和班主任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興趣愛好,積極主動地參加社團活動,爭取每位學生都參加一個社團。社團負責人由教師擔任,定期組織開展社團活動。
學校還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文體比賽。以往學校的體育比賽多以籃球賽為主,學生參與度不高。學校應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組織跳繩、羽毛球、乒乓球、跳棋、圍棋、象棋、撲克等參與度高、覆蓋面廣的比賽。動靜結合,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獲得更多的選擇空間。學校還應組織詩歌、古詩詞朗誦比賽,調動全系各班學生的積極性,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習興趣,對增強班級凝聚力也有很大的幫助。
此外,各系還可以舉辦迎新晚會、元旦晚會、技能節晚會、畢業晚會等。想讓學生少玩手機,學校應在頂層設計、資金配套使用、人員安排等方面都有所考慮。參與晚會的學生多了,關注晚會的學生多了,喜歡晚會的學生多了,玩手機的學生自然就會少了,玩手機的時間也就減少了。
組織電子競技比賽也是讓學生少玩手機的好辦法。學生喜歡玩手機,教師一味地“堵”也不是長久之計。學校可以組織網絡游戲比賽,電子競技是學生喜歡的活動,在學生中的認知度很高,大多數學生都玩手機游戲,教師應順應潮流,組織校內電子競技比賽,引導和禁止并行,相信可以取得較好的管理效果。
再次,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大國工匠”是社會發展、行業企業發展不可缺少的技術中堅力量和靈魂。工匠精神是這一代技工院校學生畢生需要學習和追求的精神,也是中國技工、技術類項目一直秉承和發揚的精神。技工院校學生的優勢是動手能力強、適應能力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特別是技工院校90后、00后的學生,他們思維活躍超前、頭腦靈活善應變。
最后,創建智能校園,手機終端學習平臺的建立與運行是今后技工院校教育教學發展的趨勢。國內的網絡速度會越來越快,手機會越來越智能化和功能化、越來越物美價廉,人人都可以擁有智能手機。所以,教育工作者不能只“堵住”學生玩手機的路,而要想辦法把手機合理地引入課堂教學活動中,為教育教學所用。教師要有效地上好每一節課,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上,自然就會減少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的現象。專業網絡資源庫的建立和深度拓展是今后對專業教育發展積淀的一個考量。利用資源庫的知識,借助微信和QQ等平臺,合理、適時地利用手機推送知識點,既能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和歸納,也可以通過這種新穎的方式實施一體化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技工院校自實行“生均撥款”政策以來,廣東省今年又迎來了高職院校首次依據學考成績錄取這樣的大動作。技工院校在本就生源有限的情況下,招生困難不斷增加,生存壓力非常大。學校要生存、求發展,就必須創出品牌、辦出特色,踐行工匠精神,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更多社會需要的技術工人。因此,注重對學生手機使用的管理等教育細節是十分必要的。技工院校要全局考慮,從管理的角度,“堵”與“疏”并重,心理輔導與嚴格管理相結合,學習技能與課余文體活動雙管齊下,引導和發揮智能手機的作用,真正解決手機管理這個難題。
參考文獻:
[1]覃開意.中職生手機使用情況調查分析[J].職業教育研究,2011(7).
[2]蔡曉東,王瑞曇.淺談學生手機使用的利弊及控制使用的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5(14).
[3]姚計海.國外中小學手機管理制度的分析及思考[J].人民教育,2013(9).
(作者單位:惠州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