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楠
摘要:自從電器時代的到來至今,電力行業的發展速度可謂是驚世駭俗,電力企業的數量和和質量都有了很明顯的提升,不斷滿足社會生產生活的需求。然而,在電力行業飛速發展的同時,用工風險是一個常見且影響比較大的問題,如何通過電力人力資源對用工風險防范工作進行改進,電力行業的一個焦點話題。本文通過對電力人力資源用工風險的分析,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希望對電力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一點幫助。
關鍵字:電力行業;人力資源;用工風險;防范措施
現在的電力行業在如火如荼地發展,隨帶的人力資源用工風險也在虎視眈眈,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防范,對電業行業更好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電力發展越來越快,需要認識學習的知識也越來越多,電力行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不能在原地踏步,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進行實時的用工風險防范,保證電力行業的安全平穩發展。
一、電力人力資源用工風險分析
(一)勞務派遣不明確
電力行業中勞務派遣具有法律風險。在現在的電力企業中,經常存在勞動服務調度即勞務派遣的方式進行綜合全面發展,的是如今的企業中用工的新模式,《勞動合同法》已經明確指出,禁止自派的勞務派遣形式出現在各個企業,說明了勞務派遣的各種規范,然而,這些規范在法律中沒有明確的解釋。因此,這就會給電力人力資源用工騰出了一塊空白區,在這片空白區的勞務派遣,非常容易發生電力人力資源的用工風險。比如,派遣工作人員沒有遵守電力企業的規章制度,或者沒有按照要求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這樣都會造成不必要的糾紛,很容易造成同工同酬的風險和人力資源的不和諧,從而引發法律風險。
(二)工程質量問題
隨著電力需求量的增加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工作要求越來越高,沒有系統的學習培訓,很難跟上電力企業發展的腳步。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由于電力企業工作量大,經常需要勞務派遣擔任臨時工,由于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參差不齊,工作質量得不到保證,存在著潛在的風險。一旦發生工程質量問題,電力企業就要承擔一系列的損失和責任,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電力企業的正常發展。
(三)業務外包風險
電力企業是我國重要的幾個國企之一,工作量龐大且復雜,但又是一張聯系緊密的大網,如果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牽連周圍的電力正常運行。然而,工作量的龐大不得不出現業務外包的情況,適當的業務外包可以有效地促進電力企業的發展。目前我國關于勞務派遣的規定,明確指出:“如果用人單位借用外包、承攬的名義,按照勞務派遣用工的形式支配使用勞動者,就需要安照本規定處理?!痹趯嶋H的工作當中,并沒有詳細的勞務派遣合同,都希望實現愉快的合作,外包過程中一旦發生問題,電力企業就會承擔大量的損失,造成極壞的影響。
二、電力人力資源用工風險防范措施
(一)優化人力資源的規劃工作
社會在不斷的發展進步,人力資源管理也不能再原地踏步,需要根據社會各方面的要求進行優化和提高,給電力企業的勞務用工建立一面堅實的保障墻。第一,人力資源管理需要制定相對嚴格的制度,保證勞務派遣人員可以有效地保護自身權益,對電力企業的發展也有好處。第二,電力企業的人力資源要規劃要適應時代的潮流,積極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考慮員工的實際心理和技能狀況,保持電力企業與市場的有機結合,保證人力資源管理的實時性。第三,電力企業要對人力資源的實際工作進行分析總結,優化人員配置,從而達到工作質量的提高。
(二)建立風險應對措施
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畢竟電力企業還是需要人工操作,即使把每項工作做到位了,也不敢確保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面對這種問題,一定要有事先的科學預測和完整的風險應對措施,為電力企業的用工風險保駕護航。建立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和風險應對體系,再配以專業的風險應對人員,專門檢查和解決出現風險時的問題。在先進的信息化時代,可以通過計算機覆蓋整個電力企業,對于及時發現及解決風險有很大的幫助。
(三)增強用工的全方面能力
電力企業是國內的支柱性產業,由于其國有企業的特性,不僅對工作人員的理論和技能的要求提高為,還對增強工作人員的全方面能力,綜合素質的要求與電力人力資源用工風險有很大的關系。在實際工作中,很多用工風險并不是工作能力不足造成的,而是員工的工作態度或者思想覺悟等方面的問題,所以,綜合素質的提高對風險的避免有明顯幫助。另外,時代在快速發展,電力方面的設備及技術也在不斷更新,員工需要“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在新技術運用之前,積極了解學習,養成不斷學習創新、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品質。
三、總結
電力企業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體系,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人力資源用工風險,需要認真分析,采取相應的措施將風險系數降到最低,實現電力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論述,電力企業能夠引起重視,并且把相應規章制度落實到行動中,保證電力企業向著光明的道路前進。
參考文獻
[1]廖永紅.電力企業勞務派遣用工的風險及應對措施[J].中外企業文化(下旬刊),2014,(11):184+185.
[2]喬大雁.有關電力人力資源用工風險防范的相關對策探討[J].經濟視野,2014,(2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