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芳
江蘇省金壇廣播電視臺,江蘇金壇 213200
摘 要 在電視媒體迅速興起和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電視訪談節目憑借其輕松、自然、真實、內容豐富等特點,越來越受到民眾的廣泛歡迎和喜愛。一檔具有生命力的優質電視訪談節目與主持人在節目中的采訪技巧和溝通藝術是密切相關的。在眾多的電視訪談節目中,如何能夠打造出優質、高品質、符合觀眾品味和需求的節目,這對主持人的專業素養和訪談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文章主要針對電視訪談節目的采訪技巧進行分析和探討,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電視訪談節目;主持人、采訪技巧;溝通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2-0158-02
電視作為大眾傳播的媒介,電視節目的類型和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化、多樣化。隨著電視節目品質的不斷提升,對于主持人的專業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作為嘉賓和觀眾之間重要的橋梁和紐帶,通過和嘉賓溝通的過程中,將獲取的信息傳達給觀眾。那么如何有效的運用和把握采訪技巧將決定最終節目的實際效果,下面就針對電視訪談類節目過程中的一些采訪技巧進行詳細的探討。
1 營造良好談話氛圍
在電視訪談類節目中,融洽的采訪氛圍是促進良好溝通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一般來講,采訪工作都需要先和被采訪嘉賓提前預約,受訪者大多都是一些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公眾人物,名流權威或者是專家學者,而主持人往往可能和受訪者之前沒有任何交集,關系生疏,那么想要受訪如期順利的進行,這對于主持人而言,就具有較大的考驗。一個優秀的主持人會采取不同的方式來有效增進彼此的親切感,彼此之間建立融洽的關系,消除最初的陌生感和距離感,從而促進后續采訪工作的有序進行。主持人首先要和受訪者進行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彼此之間建立信任的關系,這樣一來,才會有效激發受訪者的聊天動機,同時,也可以避免其對主持人的一些提問出現不良的情緒。如果采訪之前時間允許,可以和受訪者聊一些輕松的話題,進行閑聊,使原本可能比較尷尬的氛圍稍微得到緩和。采訪過程中,將受訪者可以看作是自己的一位許久未見的友人,不斷找尋彼此之間更多的交集點,從而使采訪變得融洽且順利。
比如筆者在楊瀾工作室學習時,曾經參與錄制了著名節目主持人楊瀾在一次采訪中的狀況,訪問的嘉賓是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她剛開始第一句話這樣說道:“您的中國之行即將告一段落了,回去就可以參加女兒的生日Party了。”這樣平和而又親切的話語,瞬間使得兩人之間的心理距離拉近了許多,也使得被訪者的心理防線被逐步擊破,本次采訪就在開頭輕松的氛圍中展開,最終順利完成對美國政界高官的訪問,并一舉奪得了收視狂潮,也為電視節目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影響力。
2 做好話題的引入
電視節目訪談工作是以話題為主線進而開展進行的,話題的選取是否得當,對于節目的順利開展也是至關重要的。對于訪談節目主持人而言,在節目播出之前,先要對節目的話題進行有效的選擇,了解被訪者的一些背景資料,對于其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生活經歷都到做到心中有數、了然于心,才能對采訪過程中的話題的引入和把握拿捏的足夠精準,審時度勢,從多元化的層面和角度和受訪者進行溝通和對話。話題的選擇要以受邀嘉賓為中心,圍繞受訪者展開,盡量選擇那些不僅是受訪者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而且也是民眾比較關系的話題,提升受訪者和主持人之間的配合度和默契度。此外,主持人應該要把握好節目的最佳時間,在有效的節目時長內,緊扣主題,圍繞重點話題展開,保證訪談的最佳效果。
然而實際上,很多訪談類節目在該方面往往是中規中矩,循規蹈矩,為了穩中求勝,而將節目的真實性和社會性拋之腦后、置之不顧,因此,最終制作出來的節目都是換湯不換藥,千篇一律,雷同話題屢見不鮮,頻繁出現在節目中,使得節目的質量大打折扣,那么節目就會因此失去一大批受眾,節目最終的收視效果只能是差強人意。在如今多媒體融合的時代中,觀眾對于節目的質量和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怎樣在話題的引入中做好有效的權衡,找準話題,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就成為重中之重。
3 要智慧地掌控現場
在電視節目采訪中,受邀嘉賓應該是整個采訪過程中的主要角色,但一般的訪談類節目,嘉賓的主要角色經常會被主持人搶了風頭,受訪對象只能跟著主持人的步調充當配角。因此,主持人要在這個度上進行準確的把控,拿捏好分寸,在整個采訪過程中,主持人盡可能占據主導權,引導受訪者向著一些重點話題或者是觀眾比較感興趣的方向進行,掌控整個現場的局勢,使其控制在最佳的范圍內,勤用腦,認真思考,提出的問題要具有智慧性,從而掌控全局。在向被訪者提出問題后,并就其最終的回答進行有效的權衡,是否和觀眾的需求契合,對于一些疑問或者不夠全面、細致的地方要及時的發現和補充,要使得受訪者和自己之間的談話向著預先設定好的主體靠攏和進行。對于主持人沒有經過提問,受訪者即興發揮的一些言論部分,如果直中主題,盡可能不要打斷受訪者的話題和思路;但是如果和主體毫無相關,或者沒有任何實質性作用,優秀的主持人并不會生硬的中斷被訪者的話題,而是要見機行事,視情況而定,可以趁嘉賓說話的間隙,將其引入另外一個問題上,盡量切合主題。
筆者曾經在一次采訪過程中,采訪的嘉賓是著名電影作曲家呂其明(電影《鐵道游擊隊》的作曲者),當嘉賓講到自己父親曾經為革命犧牲的場景時,不由得潸然淚下,接著講了父親在革命抗戰中的一些英雄事跡,隨著話題的深入,老人的情緒異常激動,始終不能平復,此時,我趁老人在擦拭眼淚的過程中,將話題引入到南京雨花臺(他父親的安葬地),引出了呂其明為南京雨花臺作曲的前后經過,最終順利完成了節目錄制。所以說,在采訪過程中,主持人要審時度勢,察言觀色,視情況而定,懂得靈活變通,通過采用不同的方式,要么是旁敲側擊,要么是真真假假,假中求真,力求推陳出新,達到節目預期的最佳效果,
4 注意傾聽被訪者內心真實的想法
受訪者作為電視訪談節目中的核心人物,整個受訪過程必須以嘉賓內心的真實想法為切入點,主持人要做好傾聽者的角色,在保持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使受訪者積極配合采訪工作的有序進行。在實際采訪過程中,一些主持人常常還沒等到嘉賓說話,就搶了嘉賓的話語權,有時候將本身設定是嘉賓應該講的內容,自己卻搶先一步。有的主持人在節目訪談過程中,將節目的流程生搬硬套上來,循規蹈矩,缺乏創新,有時候提的問題或者說話的內容根本沒有顧忌到嘉賓的感受和內心,導致整個節目缺乏真實性,觀眾對于這種節目形式久而久之便會產生厭倦,導致觀眾的大量流失,因此,對于主持人而言,應該在受訪的過程中做好傾聽者的角色,根據受訪者的話語進行實時的提問,為節目制造更多新穎的東西,使觀眾眼前一亮。
比如在魯豫的一次訪談中,被訪對象是著名舞蹈家金星,在交談過程中,當提及到在手術之后如何重回舞臺的問題時,中間有一段的沉默,讓嘉賓有一定的緩沖時間,同時也為受眾的思考和交流留下了充足的時間,真實得將金星的人格魅力展示的淋漓盡致。這里我們不得不強調,主持人作為傾聽者,不是將問題拋給受訪者就不了了之,而是應該在受訪者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加強彼此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比如當受訪者講到某片段,情緒比較激動,無法繼續講述,主持人就應該適時的引導,幫助受訪者繼續傾訴,此時,盡量避免一些敏感的字眼,幫助受訪者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其再次出現情緒上的波動。比如楊瀾在采訪王楠時,這樣說道“那時候甚至有媒體已經說,你可以退役了”。在這句話中運用到“那時候”這類較為模糊的詞,使受訪者的壓力大大減少,有利于采訪順利的進行。
5 結束語
總而言之,主持人和被訪者達到感情上的默契和心靈上的共鳴,對于電視訪談節目的成功與否是至關重要的。對于主持人而言,會面對不同類型的被訪者,面對每一位被訪者,主持人必須保持自己最真實的情感和受訪者進行心靈上的溝通,達到彼此之間的尊重、信任,真心實意去感染每一位被訪者,將被訪者看作是自己的友人,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創造最佳的訪談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娜.訪談類節目的采訪技巧[J].新聞窗,2012
(6):60.
[2]陳麗萍.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的采訪技巧[J].發展,2011(8):137.
[3]羅娜.電視節目采訪技巧探究[J].無線互聯科技,2013(9):65.
[4]張靜.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文化訪談藝術與技巧[J].西部廣播電視,2016(17):195.
[5]祁子翾.新型電視談話類節目發展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6(11):88.
[6]左佳.融媒體環境中新聞采訪技巧分析[J].新聞前哨,2017(3):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