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胡
摘 要:加拿大學徒制教育是一種先進的職業教育制度,其制度設計的特點是政府(ITA)、行業協會、企業(雇主)、學徒(員工)、學校、教師(師傅)等相關主體都參與其中,在制度上規定了每個主體的職責,主體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從制度上保證了人才培養目標清晰,質量可靠,值得我國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行業借鑒。
關鍵詞:學徒制教育 職業培訓 制度設計
一、加拿大的學徒制教育
加拿大的學徒制教育在世界上是久負盛名的,這是加拿大技能人才培訓上的一個特色,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完善,加拿大學徒制教育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非常成熟和系統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以加拿大北阿爾伯塔理工學院(NAIT)為例,學院現有學生85000人左右,有250個專業,開設學徒制的專業有35個,是加拿大最大的提供學徒培訓的學校,占據了加拿大20%的學徒制培訓份額,占據了阿爾伯塔省學徒制培訓份額的50%,其中有14個學徒制的專業在全省是唯一的。加拿大的學徒制教育做得這么好,與它的學徒制教育制度的合理性是分不開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加拿大學徒制是一種技能人才的培養模式。加拿大法律規定,當一個人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后,向省政府培訓機構ITA申請成為這個專業的學徒,以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和收入。整個學徒制是在政府統籌協調下進行的,參與其中的有學徒(企業員工)、企業(雇主和技術師傅)、技術培訓學校、行業協會和省的工業訓練局(Industry Training Authority,簡稱ITA)。申請學徒制學習的員工,其學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自己工作的企業的崗位培訓(work - based training),由企業安排師傅(journeyman)進行指導培訓,一邊工作一邊接受培訓,企業可以從政府申請培訓費補貼;二是在技術培訓學校的培訓(technical training),按照ITA和行業協會制訂的統一的教學計劃進行培訓。學徒制學習的學制為四年,每年有10個月在所在企業的相關崗位上班,2個月(8周)在技術培訓學校學習。每學年進行考試,考試合格后才能進行下一學年的學習。學徒完成學徒培訓項目后,可獲得由ITA統一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如果是全國認可的培訓項目,學徒需要參加全國統一的紅印章考試(Red Real Exam),通過后可獲取全國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證書持有者可在加拿大任何地方從事本行業工作。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完善,學徒制教育已經成為加拿大不可或缺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其培訓包括服務業、制造業、汽車業和衛生行業等許多行業,為加拿大培訓了大批的熟練工人,解決了加拿大國內技工人才緊缺的問題。
二、加拿大學徒制教育的相關制度設計
學徒培訓主要涉及學徒、雇主(企業)、技術學院、行業協會和ITA。在法律的保障下,通過制度的合理設計,在學徒培養上他們之間相互合作又相互監督制約,保障了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
首先,由ITA組織行業協會對市場用工情況進行調查,統計企業對技術培訓的需求,主要包括幾個方面:技術培訓的方向、技術培訓的內容、技術培訓的人數等等,從而決定開設新專業、淘汰舊專業或進行專業內容的修改。加拿大的行業協會是承擔本行業人力資源開發的團體,而非一般意義上的商會。一般由大企業經理人員、中小企業業主、一般技術人員、工會領導人、教育界人士和政府代表組成,行業協會日常活動,就勞動力市場和就業崗位上直接反映出來的技術技能要求,展開共同研究討論。協會研究討論的范圍涉及技術進步、質量標準、發展規劃以及人力資源開發等一系列問題。制定關鍵的技能和職業標準、制訂技術培訓和證書辦法計劃、制訂新工招聘和培訓計劃、改善就業信息交流等。因此,行業協會能直接反映出行業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
根據行業協會調查統計出來的用人需求情況,ITA每年會向社會公布開設的培訓專業、培訓內容等培訓信息,組織有培訓需求的企業和工人進行報名,這樣就有了準確的培訓需求信息。由ITA統計每年學徒的申請專業和人數,通過向全社會辦學機構公開招標,學校根據自己的辦學條件、師資情況、專業特長進行投標,ITA對各學校培訓能力進行評估,按具體投標情況分配相應的培訓的專業和培訓名額給各學校。
加拿大法律規定,參加學徒制培訓必須是企業員工,企業員工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和企業需求,申請參加學徒制培訓,企業需為其提供2個月(8周)帶薪假,參加在職業學校的培訓。學徒制培訓的學生學費由國家提供(例如,在阿爾伯塔省,政府按每人每年4500加元撥給學校,學生交學雜費1000元左右)。學徒在上班期間,雇主(企業)按國家規定發給其一定的報酬。
學校承接了培訓任務以后,ITA會組織本省各行業技術專家及現場操作工人制訂各工種的培訓計劃和培訓標準,學校只能按計劃執行,而無權修改。學校會嚴格執行政府的培訓計劃和培訓標準。每年ITA會組織行業協會派出的企業技術專家與學校的專業老師進行課程開發和統一備課。為保證教學質量,新聘教師要有5年的本專業的實踐經驗,并要進行為期6個月的教學業務培訓,教師的教育理念先進科學,能注意觀察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心理,教學形式多樣,師生互動良好,學生學習有較高的主動性。教師每年利用帶薪假期到工廠進行2個月的生產實習,學校發一定的獎勵。學校根據各工種的專業要求,使用與工業生產現場相似的設備,使學生培訓后能馬上適應工作。實驗設備直觀性強,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原理。
為了保證學校能教好,學生能學好。ITA會檢查監督學校執行各工種的培訓計劃和培訓標準的情況。并組織行業協會的專業考評員對學生每個學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學生考核不通過的,學校只能得到培訓費的一半,老師的工資也會按比例減少。學生考核不通過,需要繼續學習,直到通過為止。并且,學校對學生考核也很嚴格,學生在學校的不良表現,會記入個人征信記錄,會影響學生今后的信用。
三、加拿大學徒制教育制度設計對我國技能培訓制度的啟示
1.執行主體結構完整合理,保證了人才培養目標清晰
從加拿大學徒制教育制度看,執行主體包括:政府(ITA)、行業協會、企業(雇主)、學徒(員工)、學校、教師(師傅),在制度上規定了每個主體的職責,各主體都是與學徒息息相關的,他們之間相互聯系,缺一不可。企業掌握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只有企業才知道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能滿足企業的要求;學校以企業的需求標準作為人才培養目標和教育教學目標;教師(師傅)按企業專業崗位的要求和工作過程的要求給學生授課;學生以員工和學生的雙重身份參加學習,學習目標更加明確;行業協會作為第三方機構監督和評價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政府(ITA)在整個過程中進行協調監管同時提供資金保證。
2.執行主體間相互監督,保證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企業(雇主)納稅提供培訓經費,但又是用人單位,所以需要得到符合企業需求的技能人才,因此對人才的培養質量最有話語權。企業的這個權利通過行業協會來執行,首先行業協會的人員來源于企業,所以行業協會代表了企業的利益。學徒的培訓計劃和培訓標準都是由行業協會主持制定的,保證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同時,行業協會負責對培養質量進行鑒定,因是自己用人,一定會按照標準來鑒定,不會“放水”。學校通過培訓從政府得到培訓費,但如果培養的人才不達標,是拿不到全部培訓費的,也是沒有效益的,這就使學校必須按企業標準培養人,并要盡全力達標。其自然就會選擇符合標準要求的老師來執教,并送老師下企業進行實習,掌握企業需求情況和企業所需的技能。教師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收入和個人的社會成就,也會認真執行教學。學生因學校考核嚴格,不合格要重修,時間成本很高,也會認真學習。從以上的制度看,每一個主體的工作質量都是由第三方來進行評價和鑒定,保證了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性,從而也保證了整個人才培養質量的可靠性。而對比我們的職業教育,企業出了錢,學校出了力,但人才培養質量上不去。根本原因如下:一是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不是真正來自于企業的,而是由學校的專業老師自己定的,也有的學校是通過做過企業調研得來的,但存在調研樣本少,調研對象不合適等客觀原因,造成人才培養目標不準確;二是人才培養質量的鑒定,不是由企業來決定的,而是由學校老師自己進行評價的,老師出張試卷給個分就決定了學生培養是否合格。有的學校也引入國家職業資格的考試,但國家職業資格標準不是企業標準,同時,考評員也大多不是企業技術人員,考核容易出現不規范行為。最終形成職業學校培養的人才不被社會認可,或者到了企業了不能勝任企業相關專業崗位的工作。
四、小結
從我國現行職業培訓制度來看,由于培訓學校很難對企業人才需求情況,工作崗位的技能要求、工作技術標準、行業企業的發展狀況做到全面準確的了解。同時,職業培訓也涉及學生、用人單位、行業、培訓學校及政府相關部門,沒有較好地協調各方面關系的能力。有些問題,如學生下廠頂崗實習中的工資待遇、學生在頂崗實習中的安全問題、企業稅收的減免等,都需要政府制定相關制度,來保證職業培訓的順利進行。加拿大學徒制的職業培訓制度為我們的職業培訓制度的建設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參照案例。
(作者單位:廣東省機械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