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羽+++甘霖
摘要:自閉癥又叫做孤獨癥或全面性發育障礙,它是因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障礙而引起的廣泛性、發展性障礙。自閉癥大多發生在兒童早期,直接影響著兒童在感知覺、情緒、語言、溝通、認知、動作、行為等方面的發展。本文圍繞音樂治療在自閉癥兒童領域方面的應用和效果影響進行探討。
關鍵詞:自閉癥兒童;音樂治療
一、自閉癥兒童的癥狀表現
(一)交互性社會交往方面本質上的障礙,例如無法恰當地利用眼神、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和手勢等肢體語言來調節社會交往;在緊張或痛苦時,極少尋求或讓別人來安慰自己,別人感到緊張或痛苦時也幾乎不去安慰和愛撫別人。缺乏社會情緒的交互性,對別人的溝通性行為反應有障礙或做出不恰當的反應。
(二)溝通方面本質上的障礙,例如口語發展遲滯或完全沒有發展,而且沒有用手勢、啞語等替代性的溝通方式來輔助溝通的意圖,以刻板、重復或特異的使用字詞或短語,缺乏各種自發的裝扮性游戲或年幼時的社會性模仿游戲。
(三)局限、重復以及刻板的行為模式、興趣和活動,例如執著于刻板、狹窄的興趣,對某些不尋常的物品特別著迷,經常出現刻板或重復的動作,包括手部或手指的拍打、扭轉或其他的全身動作,對于環境中細小的、無關緊要的變化感到痛苦。
二、音樂對自閉癥兒童的影響
自閉癥兒童雖然拒絕通過語言與人交流,但由于音樂是一種愉悅的體驗,絕大部分兒童對音樂表現出特別的敏感和興趣,有的甚至具有正常兒童無法比擬的音樂天分,具有超強的音樂感和辨音能力。
自閉癥兒童雖然在感知覺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問題,但是這類兒童卻有著杰出的機械記憶的能力。美國自閉癥研究院院長里姆蘭德(Rimland)博士把自閉癥人士德音樂能力比作“具有宇宙性”。音樂是聽覺的藝術,當音樂由人的聲帶或樂器振動發生,它可以刺激自閉癥兒童的聽覺系統,從而跨越語言的障礙區,直接刺激大腦,這對于消除自閉癥兒童的緊張感、提高腦神經的興奮感起到積極作用。
音樂是一種非語言的交流形式,它與語言有著許多共通的元素,如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強弱,句法和呼吸等。自閉癥兒童無法用語言來傳遞自己的情感,通常會內心壓抑,心情郁悶,音樂的使用成為他們抒發情感的唯一通道。當自閉癥兒童在反復吟唱歌曲的時候,內心情感得到抒發,而且也有利于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音樂可以通過自身的物理屬性及時間的延續,去影響任何智力或受過任何教育水平的人,將隱藏在人潛意識中的許多東西激發出來,從而達到引起人在行為方面的改變。自閉癥兒童的音樂情緒可以通過音樂和音樂活動疏導出來,使自閉癥兒童體內能量產生和諧共振,讓他們參與到具有各種社會因素和適應性的音樂活動中去,通過視聽、模仿、實踐等準確地感受和吸收外來信息,重組、整合、改善人際交往、認知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們會看到自閉癥兒童
許多方面發生細微的變化,如姿態、手腳的運動、面部神情、眼神、微笑等。
三、自閉癥兒童音樂治療原則
由于自閉癥兒童大腦、神經病程度的差異性,導致自閉癥個體表現出來的癥狀都具有其獨特性,因此,治療需要因人而異,但具體實施原則為:自我表露原則,也就是說由于自閉癥兒童交往方面存在障礙,因此治療師應主動將自己愉悅的情緒通過演唱和演奏表達出來與兒童共享,這會增進彼此之間的關系,促進治療關系的建立。非語言溝通原則,是針對于自閉癥兒童言語的缺乏和退縮行為,治療師要選擇不涉及言語的音樂溝通形式,通過音樂和音樂活動使治療師與兒童之間的溝通變得更順暢。音樂要素原則,用音調、音量、音速、音高等音樂要素的信息傳達指令,激發兒童興趣,參與有趣的音樂要素訓練活動,以此規范行為、培養忍耐、合作等品質。形象說明原則,是指用音樂、肢體姿勢代替動作伴隨語言,或用動作伴隨語言來共同陳述指令,它可以幫助自閉癥兒童提高對句子指令的理解程度,從而改善其認知水平,逐步達到認知重構。非指導性原則,治療師對與自閉癥兒童在音樂活動中所作出的行為和選擇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和信心,不要試圖控制性的指導,當他們需要幫助時,給予協助和支持。
四、 自閉癥兒童音樂治療的方案
自閉癥兒童對音樂有良好的感知能力,治療師可通過音樂改善、恢復、提高自閉癥兒童生理和心理的能力,從而促成康復訓練的成功。在此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一些環節:
(一)音樂治療目標的確定。治療師根據自閉癥兒童的病癥具體特點,制定音樂治療計劃,確定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長期目標是在前期評估的基礎上建立,是指促成自閉癥兒童在某個方面發生治療性改變的一個方向。短期目標是指在短時間內能觀察和測量到的行為結果,短期目標具有實質性指導意義。
(二)音樂治療計劃的確定應遵循個體差異性原則、可溝通性原則、可接受性原則、無意行為原則及細化性原則。
(三)治療計劃的確定方法。治療師應以自閉癥兒童音樂方面的能力優勢去帶動、彌補、或轉換其弱勢,使自閉癥兒童在音樂治療中逐步恢復和學習丟失的能力。因此在治療中應注重促進自閉癥兒童非語言溝通的訓練、語言的訓練、身體協調的訓練、情緒調控的訓練。
五、 自閉癥兒童音樂治療的評估
音樂治療的評估是了解音樂治療目標所達到的效果。在評估過程中應掌握整體性原則,是指音樂治療是否能達到全面提高自閉癥兒童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在其他方面的進步;經常性原則,是指在自閉癥兒童的治療過程中,應該用動態的評估方式經常檢測評估;認同性原則,是指治療師應從實際出發,對自閉癥兒童在治療過程中的每一點進步,不管是大小、快慢都要認同;均衡性原則,是指每個階段目標應注意均衡性,不可跨越太大。針對于音樂治療的評估方法,目前主要集中于量化評估和質化評估上。量化評估是指通過具體客觀的實驗、測量并把生理指標與測得數據加以比較、以求成效數據的評估方法。質化評估是對每個自閉癥兒童治療過程進行觀察,用文字描述進行記錄,并加以前后對照和分析。兩種方法相互支持、相互彌補,使評估更具科學性和準確性。
音樂治療在自閉癥兒童領域的應用時間還比較短,對于在治療中的作用和方法還要進一步研究與探討,治療效果也需要臨床療效驗證。希望通過音樂治療研究的深入和推廣幫助到更多的自閉癥兒童,使他們擁有幸福的人生,促進我國音樂治療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世紅 特殊兒童的音樂治療[M]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
[2]高天 音樂治療學基礎理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5
[3]朱麗葉.阿爾文 自閉癥兒童音樂治療[M]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8
[4]韋小滿 特殊兒童心理評估[M]華夏出版社 2006
注:四川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樂山師范學院四川特殊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資助/立項項目,項目名稱:在特殊兒童學校開展音樂治療活動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SCTJ-2016-C02。
作者簡介:毛羽:四川理工學院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音樂學。甘霖:自貢市第五人民醫院護士,研究方向:臨床護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