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青娥
摘要:信訪是民眾述求的一種表達方式,我國當前社會的群眾信訪已呈現出了復雜化、多元化的特點,各級部門需要在思想上予以足夠的重視,在行動上予以正確的疏導。
關鍵詞:信訪;人民群眾;問題與對策
信訪工作古已有之,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做好信訪接待工作,解決群眾疾苦問題,化解群眾內部矛盾,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是經濟社會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從我國當前的社會穩定形勢來看,人民群眾間的矛盾呈現出了多樣化、復雜化的趨勢,政府信訪工作的內容和形式也都隨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這種新的政治形勢下,認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積極創新新時期信訪工作的內容和思路,是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促進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當前我國信訪情況概述
信訪制度是我國現行的最基本的民意表達制度,是黨和政府連接廣大人民群眾的紐帶和橋梁。但令人遺憾的是,在我國當下的新形勢下,群眾信訪工作中出現了一些與構建和諧社會不行適應、與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不相協調的問題,比如群體訪、重復訪和赴省進京訪等問題的存在,不僅耗費了政府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還給社會維穩工作帶了負面影響。這些問題的存在,損害了政府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公正形象,也損害了大多數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生活質量。因此,我黨和我國政府對于人民群眾的信訪工作一向予以高度的重視。在中國共產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就明確指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建立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完善信訪制度,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根據黨的“十八大”報告的有關精神,各級黨和政府應妥善解決人民群眾的信訪問題,要把維護人民群眾利益放在工作的第一位,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問題、突出問題,因此,當前我國信訪工作可謂任重道遠,重任在肩,政府有關部門還需為此付出加倍的努力。
在當前的社會主義社會中,我們通常所說的信訪,主要是指:“公民個人或群體以書信、電子郵件、走訪、電話、傳真等參與形式與國家的政黨、政府、社團、人大、司法、政協、社區、企事業單位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或人員所進行的接觸,以反映情況,表達自身意見,吁請解決問題,有關信訪工作機構或人員采用一定的方式進行處理的一種制度”。改革開放后,我國為了適應新的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需要,對群眾的信訪制度實施了重大變革,例如,2013年,國家對各省市不再搞全國范圍的信訪排名、通報,有關部門確立了“把矛盾化解在當地”的新思路;2014年,黨中央又提出了實行網上受理信訪制度,增強辦理透明度的新要求。從目前我國信訪制度在實際運行中的情況來看,表現出來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首先是信訪主體的多發性,如被信訪人、信訪受理人、信訪人等;其次是信訪內容所呈現出的復雜性和寬泛性,在當下的信訪中,信訪人所反映的問題除了原有的老問題,如土地、城建、民政、貪污腐敗等,現在的群眾信訪還涉及到了生活中的政治權力和政府職等問題,信訪內容牽扯到了更多的社會關系和更廣泛的多方利益,因而使信訪的內容也更具復雜性;第三是信訪形式的靈活多樣性,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群眾的信訪提供了多元化、多方式的渠道,現在群眾信訪在原有的書信和走訪的基礎上,還新增了諸如電子郵件、傳真、電話、微信、微博、QQ等新的方式和手段,群眾的信訪與過去相比更加便捷和快速;最后是信訪工作運行的程序性,比如信訪的方式、步驟、路徑等等,必須要符合國家政策法規的有關規定,符合法律精神,要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按步驟進行,要防止和嚴控信訪的無序性。信訪接待、處理等靡費的是社會公共資源,無論是群眾還是政府部門,對此都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信訪制度的設立,給人民群眾提供了反映自己意見和意愿的渠道,這是民主生活的表現形式,也是法律賦予廣大人民群眾的權利,普通群眾也可以借此參與社會政治生活,所以政府有關部門及其工作者要對群眾信訪行為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客觀公正的對待信訪中存在的問題,要積極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和對策。
二、對信訪中存在問題的探析
前文已經說過,當前我國信訪工作具有復雜性和多元化的特點,因此,信訪中問題的存在也具有其多樣性:首先是信訪工作任務的繁重性,如現在的信訪人員幾乎涵蓋了社會上的所有階層,其中有黨員、干部、國企職工,也有商人、農民和自由職業者,還有教育界、文藝界的工作者以及退伍軍人、軍轉干部等等,由于信訪人員的復雜性,反映的問題也呈現出了多樣性,致使信訪接待和處理任務十分繁重;其次是信訪職能的寬泛性,信訪接待及處理的內容涵蓋了企業改制、勞動仲裁、社會保障和“三農”問題、涉法涉訴問題、城鎮拆遷安置問題、干部作風不正和違法亂紀問題以及環境污染問題等等,幾乎現行社會上發生的一切問題都可以訴諸信訪部門,致使信訪總量居高不下,且有逐年上升趨勢;第三是信訪方式的多樣化,從過去的書信、走訪發展到了當下的電話、電子郵件、微信、微博、QQ等各種新型的信訪方式;第四是信訪的組織性明顯增強,集結、串聯、聚會等集體性上訪的事件越來越快;第五是信訪時間和地點上的敏感性;第六是信訪中的越級行為。
綜上,我國當前的信訪工作之所以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一方面是由于個別領導干部思想意識的淡薄,只注重經濟建設而忽視了信訪維穩,沒有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日常工作的實際當中,割裂了與群眾的聯系;另一方面也有群眾自身思想意識上的錯誤認識,把信訪當成了萬能鑰匙,把信訪當成了解決一切問題的通用方法,所以,要解決信訪問題,首先就要解決干部和群眾的思想認識問題。
參考文獻:
[1]當前信訪制度的困境及發展與創新[J]. 顏克偉,單英.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9)
[2]信訪工作的重要性與思路[J]. 劉曉娟.企業改革與管理. 2016(16)
[3]論信訪的制度定位——從糾紛解決機制系統化角度的思考[J]. 林莉紅.學習與探索. 2006(01)
[4]信訪的“容量”分析——理解中國信訪治理及其限度的一種思路[J]. 劉正強.開放時代.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