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衛新
摘要:大數據時代帶給社會更多的資源信息,各行業都充分把握大數據技術,實現自身的優化創新發展,對于醫療保險報銷工作同樣如此。作為惠民工作之一的社會保障民生工作,及時、即時的結算報銷能夠服務更多的群眾,減少其生活中的經濟壓力,獲得更好的生活體驗。因而本文分析在大叔級時代中醫療保險報銷工作是如何利用電子網絡進行及時、即時報銷工作的。首先對大數據時代下電子網絡技術的發展特征進行闡述,分析傳統報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探究電子網絡技術能夠從何種渠道來創新醫療保險報銷工作,提高醫療保險報銷工作的效率。
關鍵詞:大數據;電子網絡;醫療報銷;創新
醫療保險報銷工作是國家對參保人員在醫藥費用等醫療經濟支出的一種補貼方式,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群眾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方式。而傳統中的醫療保險報銷工作存在較大的問題,如滯后性,群眾往往需要自己支付醫療資金,在全部治療后才能實現相關的費用的報銷等。因而急需對醫療保險報銷工作系統進行創新。
一、大數據時代中醫療電子網絡系統特點
(一)電子網絡系統數據完整性
大數據時代社會各行業都實現了“互聯網+”發展模式,人們能夠輕易獲取到自己行業所需的數據,同時能夠實現對數據的分類和提取。提高了數據的準確性。在大數據時代中醫療電子網絡構建了數據庫,建立了本轄區內的群眾的信息資料卡,將醫保繳費情況、家庭經濟情況等等都歸集在一起,從而方便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及時調取相關的信息資料,防止出現誤報、謊報等現象的出現,提高了醫療保險報銷工作的廉潔性。如某群眾三胎超生,卻虛報生二胎的生育險,在醫保電子網絡系統中工作人員能夠明確看到群眾屬于三胎超生,不在醫療報銷范疇內,杜絕了因為群眾謊報而引起的糾紛。
(二)電子網絡系統數據共享性
上文可知,大數據時代中醫療保險報銷數據資料的完整性,這一特性還由電子網絡系統數據的共享性所導致。電子數據的共享性,指醫保電子網絡系統實現了網絡數據共享,及全國的計生醫保系統的擁有一個數據庫,重特大疾病擁有一個數據庫。同時隨著電子網絡的完善和創新,當前逐步實現個人信息的共享庫,即醫保人員可以通過數據庫,查閱到異地就醫的情況,從而即時構建個人醫保報銷檔案,提高群眾醫療保險報銷工作的及時性。
總之,大數據時代中電子網絡系統為醫療保險報銷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提高了其辦事效率,有效分配社會資源。
二、大數據時代中利用電子網絡展開醫療保險報銷工作的方式
(一)提高醫保工作人員對相關電子網絡的構建、維護和使用
為保證醫療保險報銷工作中能夠有效使用醫保電子系統,發揮大數據時代下電子網絡系統完整性、共享性的優勢特點,要求能夠在技術上支持各地區特別是基層醫保工作人員對電子網絡系統的維護和使用。傳統中基層工作人員專業性不強,對已有的醫保繳費電子系統的操作能力不足,往往是通過紙質文檔的構建來完成醫療保險報銷工作,長期以來,對于是否重復報銷、是否符合報銷標準等等條件因素存在遺漏現象。因而要求工作人員具有對系統維護的能力,及時、即時上傳相關資料、查閱調閱病人異地就診的具體情況,盡快完成報銷工作。
(二)完善相關政策法律,在全社會范圍內宣傳和使用醫療保險報銷系統
醫療保險報銷工作的主體包括病患和醫保工作人員雙方。因而如何利用電子網絡開展醫療保險報銷工作還要求能夠依托于雙方的努力。上文已經提到對醫保工作人員的要求,以下將闡述如何提高患者對于利用電子網絡開展醫療保險報銷工作。首先要求能夠完善相關的法律政策,明確醫療保險的各項標準,加強監管,要求各大醫院在接診過程中能夠盡可能使用《用藥目錄》中的藥品,減少患者的經濟壓力,同時也要求加強對政策制度的宣傳,讓患者能夠提前通過電子網絡明確自己本次住院能夠報銷什么、不能報銷什么。其次是要求通過電子網絡系統,要求群眾自覺完善自己在電子網絡系統中的個人資料,從而減少工作人員進行詢問、調查的工作階段,另外群眾能夠通過電子網絡系統明確每次報銷所需的文件材料等等,盡可能實現及時報銷、一次就報,避免群眾因為資料不完全而跑遠路、多跑路的現象。
總之,在大數據時代中利用電子網絡開展醫療保險報銷工作要求社會多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
結語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為醫療保險報銷工作提供了豐富的數據資料,同時社會醫保工作人員可以及時快速地調動到相應的文件資料,減少因為傳統紙質資料不足等問題所造成的報銷難、報銷慢等問題。在大數據時代下醫療機構能夠利用電子網絡建設電子病歷檔案、建立社保醫保繳費情況庫,醫保人員能夠實現資源的共享,解決各種醫療保險報銷難題。
參考文獻:
[1]徐偉.制度框架構建視角下的統籌城鄉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2011.
[2]李萌.中山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實施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6.
[3]唐文美.基于數據挖掘的高校校園網醫保監管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湖南大學,2015.
[4]曹俊山.上海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評價與完善研究[D].復旦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