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亮
摘要:在中國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創造了許多光輝耀眼的文化作品,這成為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寶貴遺產,尤其是古代文學中存在的意境,大大提升了作品的文學和藝術價值。本文探討了我國古代文學作品存在的意境特征問題,文章從闡述古代文學作品存在的意境概念入手,進一步分析了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意境特征,最后研究了意境特征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體現。
關鍵詞:我國古代文學作品;意境特征;概念;體現
中國的古代文學產生于幾百甚至是幾千年前,反應的是古老朝代的人事與情感,早已是過去的印象,但是至今沒有被我們淘汰,反而備受寵愛與推崇,這就體現了古代文學作品不因時間流逝而消退的無窮魅力。正是由于意境的存在,使人們久久沉醉在文學里,被感動,被吸引。
一、古代文學作品存在的意境
(一)意境的概念
意境指的是在文學作品和自然景觀中流露出的情趣和格調,意境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詩人在創作過程中結合親身所處的自然環境背景,闡發個人的主觀感受和思想,在主觀和客觀之間形成和諧狀態,使之交相呼應,從而營造出一個美好的意境,這是創作者情感的寄托與想象的空間。談到意境,自然需要考慮到創作過程中所應用的多種表現手法,用心體驗。
(二)意境的形成
意境可以說是一種超越現實的審美狀態,在文學創作中,把描寫對象和作者的思維情感相結合,插上藝術與想象的翅膀,形成令人回味悠長的藝術世界。意境早在中國古代就成為文學探討的重點,早在《周易》和《莊子》中就存在著意境,直到清朝,意境才達到成熟狀態,以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為典型特例,意境在此得到了理論化升華,并出現意境的高低之分。
二、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意境特征
(一)在浩如煙海的文學寶庫中,沒有意境的文學作品是不能完全打動讀者心靈的,而不同的作品,往往會塑造出不同類型的意境,就古詩詞中的意境呈現來看,就包括幾個大類。總的來說,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意境主要呈現出情景交融、虛實結合、韻味無窮的特征。這三個特征在意境的創作中,往往會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分工,幾者共同存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形成良好的意境。
(二)情境交融型
情景交融的類型大多出現在對外界自然環境、生活中的花鳥景觀有比較多的描述的詩詞中,古人懷著一顆認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的心,往往能發現平凡世界中的妙處,通過對景物的描摹,自然觸發自己內心的情感波濤,此時就會創造出情境交融的意境,具體表現在情中見景、景中藏情、情景并茂三方面。
(三)虛實相生
虛實相生的詩詞中,往往會描繪許多新奇的事物、宏大的背景,天高地廣,任詩人的思維盡情徜徉,所創作的作品中往往會有虛有實,所塑造的形象也是虛與實相結合的形象,這體現了意境創造的結構特征。
(四)韻味無窮
意境的塑造,只是為了使作品脫離枯燥的形象復制和單一的情感傾訴,而是要上升到藝術審美層次,韻味就是創造意境的最高追求,體現著其審美特征。
三、意境特征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體現
(一)情景交融
情境交融指的是創作者把感情和客觀事物融合在一起、用景物激發遐思、得到啟示,或者是作者在生出某種想法時聯系到現實生活中的實物。具體說來,情景交融有幾種表現形式,其一是景中藏情,對應的代表作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人在送好友離去的過程中,表達了依依不舍的情感,首聯就點出了送別地和時令,其次緊跟著“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兩句,用船影的因距離越來越遠而漸漸消失,而江河淼茫,生動地刻畫了一副宏大的意境開闊的圖畫,以此體現了作者源源不斷的離別之情。除此之外,還有情中見景和情景并茂兩種表現方式,前者往往出現在作者直抒胸臆的情況下,通常都是詩人因為自身機遇和感想而想起了對應的場景,描寫出該場景來寄托作者的情思。而情景并茂則是指詩人把景物描寫和情感抒發二者相融合的表現方式,以此創造一種“景我相融”的意境高度,使詩人能夠直觀地從客觀景物中得到情感共鳴。
(二)虛實結合
在文學作品中,任何景物的描畫、行為的概述都是圍繞一個集中的主題的,有時是因為情境的要求,更多情況則是借助虛實相生的方法來體現作品的意境,賦予詩句獨特的內涵。虛實結合的方法,體現了我國古代文學作品塑造文學意境的重要特點。“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前兩句就是實際發生過、為作者親身經歷的故事,是實實在在的情景,即梯子上的青苔、緊緊閉上的柴扉小門,作者在失望之余興起了返回的念頭,但是緊接著,如這兩句所說,作者在轉身之際看到了探出墻頭的一枝紅杏花,這就引發了想象的內容,“院子里必定是百花爭艷,所以才會有生機勃勃伸展到外面的一幕”。作者甚至賦予了院子和杏花動態的行為特征。這種對園內情況的推測和猜想,就是虛寫部分,前后相連,形成了虛實結合。
(三)韻味無窮
如前文所說,韻味是文學作品創造意境的最高追求,體現了審美特征。韻味本身就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奇妙事物,是作者希望表現出來卻無法用語言完全表現出來的內容,這種韻味,只能依賴讀者的細細品味和揣摩才能從字里行間提煉出來,以此發現作者所想,從而穿越時空和作者實現情感的共鳴。當然,讀者在體會韻味的同時,會鑒于不同讀者差異化的認知是和生活閱歷,而體會到不同的內涵和味道。比如《三國演義》首頁詞: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楮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著名小說,這一開頭詞中的每一句都是對小說中的一個階段或是一個整體的概括總結。描寫出了《三國演義》故事中的人物的斗爭,英雄的成敗,世事變遷,有得有失,恢弘的氣勢等,將這一部恢弘巨制用區區幾個字概括的淋漓盡致卻又巧妙恰當,讓人讀起來就能夠聯想到其中的各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并感受到小說所展現出來的巨大的吸引力,令人回味無窮,意味猶盡。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我國古代文學作品存在的意境特征的探討,意義重大。讀者需要把握古代文學作品存在的意境的概念與形成過程,同時抓住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包括情境交融型、虛實相生、韻味無窮,并深入研究這些意境特征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體現,只有在把握了意境產生的原理的基礎上,才能更深刻地認識意境的重要性,明確其價值。
參考文獻:
[1]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56-58.
[2]李曉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存在的意境特征研究,[M].內蒙古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0)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