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捷
改革視點
長江經濟帶的萬州“舞步”
文︳陳捷

三峽庫區腹地的璀璨明珠——萬州區 圖/何忠
盛夏時節,盤臥在萬州區主城背后的太白巖滿目蔥綠。
每到傍晚時分,前往太白巖登高游玩,已經成為不少萬州人的生活習慣,年近古稀的黃建華就是其中一位。
“我最喜歡在山頂俯瞰萬州城,‘高峽出平湖,碧水映萬州’的美景盡收眼底。”黃建華說。
黃建華見證了萬州從一座半淹的移民城市到一座三峽新城的蛻變,從產業虛空的“經濟洼地”邁向生態涵養發展高地的歷史進程。
這巨大變化的背后,正是萬州多年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結果。
2017年4月的一天,萬州區天城鎮中壩村。
一片綿延起伏的丘陵地帶,紅彤彤的橘子掛滿枝頭。村民唐楊美穿梭在自家的柑橘林中,心里樂開了花。
“今天剛發出去上百件血橙,現在村里有了電商平臺,再也不用為銷路而犯愁了。”唐楊美說。
原來,唐楊美家里的山地全都種上了血橙,這兩年已進入盛產期,每年賣橙子的收入約6萬元。
“以前,村里的地大部分都是荒坡,一下雨,泥土就隨著雨水流入長江,跑水跑土又跑肥,不長莊稼。”唐楊美感慨,“現在,荒山種上了柑橘林,水土保住了,漫山遍野綠樹簇簇,環境好多了。”
萬州區位于三峽庫區腹心,以丘陵地貌為主,坡陡土薄,水土流失面積達1700多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51%,脆弱的生態環境嚴重制約了山區經濟的發展。
為了解決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這個難題,萬州向綠色要生產力,依托生態這個“最大的資源”,走出了一條生態經濟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發展路子。
近年來,萬州區自覺把保護長江母親河擺在壓倒性位置,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面上保護、點上開發”,持續開展“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五大環保行動,推動全區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邁出新步伐。
生態文明建設是持久戰、攻堅戰。為此,萬州區重點打響了“四大戰役”:
“生態治理戰”:堅持綜合整治和專項治理并重、常態治理和集中整治相結合,深入實施五大環保行動,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生態法治戰”:嚴守130萬畝耕地、250萬畝林地、230萬畝森林的生態紅線,加強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加大執法、問責力度,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的違法行為。
“生態改革戰”: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污染物排放許可、損害賠償等制度,用制度、法律保護生態環境。
“生態產業戰”:立足產業基礎和生態優勢,堅持產業發展生態化,圍繞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建立起涵蓋一、二、三產業的“綠色產業”體系;推進生態經濟產業化,構建生態產業發展的完整鏈條,在推動生態涵養發展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走近萬州經開區高峰園,沿著經開大道漫步,一棟棟標準廠房拔地而起。
近年來,萬州經開區在強化創新驅動、促進產業發展過程中,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僅2017年前五個月,萬州經開區就完成高技術產業產值59.8億元,同比增長15.5%,占全區高技術產業的85.5%。完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50.1億元,同比增長14.8%,占全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83.0%……
“拉動工業較快增長的主要因素是新興產業發展較快,汽車制造、生態環保、現代醫藥產業保持15%以上的增速。”萬州經開區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作為萬州區城市建設的主戰場、產業發展的主力軍,萬州經開區把好生態環保關和投入產出關,嚴禁引入重污染和產能過剩的項目,重點發展汽車制造、紡織服務、裝備制造、照明電氣、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突出抓好能源建材、精細化工、生物化工等產業的改造提升,大力培育臨港貿易加工業和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打造特色產業集群。
萬州通過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集群,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積極探索生態涵養發展之路,以實現新的跨越。
2016年4月26日上午,一聲長鳴響起,滿載著20標箱鋅錠的西(安)萬(州)首發鐵路集裝箱班列順利駛入萬州港紅溪溝鐵水聯運港區。
“該趟列車的開通,標志著作為長江十大港口之一的萬州港輻射‘觸角’已延伸到西北地區。”萬州區物流辦負責人說。
對此,陜西漢中鋅業有限責任公司物流信息中心主任高志剛深有感觸。
在此之前,漢中鋅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貨物是以集裝箱運輸方式,經鐵路直達上海等地區,鐵路里程約1800公里。現在貨物由鐵路從漢中始發,經陽安、襄渝、達萬鐵路到達萬州港(鐵路里程724公里),再通過長江黃金水道船運至上海港。
“‘西萬’首發集裝箱專列裝有我們公司的20個集裝箱鋅錠,水運成本至少要比鐵路運輸成本減少一半以上。”高志剛說。
萬州擁有長江上游獨有的全年可通行5000噸級船舶的深水良港,建成和規劃了“八高八鐵一空一港”的立體交通網,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后,萬州港區腹地物流聚合優勢更加明顯,將成為三峽庫區輻射功能最廣、服務能力最強的現代化綜合性鐵水、公水聯運樞紐港。
2006年,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完工后,萬州港區成為永久性的深水良港。萬州依托資源優勢和“黃金水道”優勢,不斷加快港口建設和臨港產業布局,并提出在“十三五”時期建成長江上游重要臨港經濟產業基地的發展目標。
“三峽工程是萬州發展的一次重大機遇,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則為萬州騰飛提供了第二個重大機遇。”萬州區物流辦負責人說。
如今,萬州正以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與時俱進的發展態勢崛起。隨著航空、鐵路、公路、水運綜合交通樞紐的形成和宜居宜業生態涵養城市的建設,萬州構筑和開發開放平臺的磁場效應日趨明顯。
“不久的將來,萬州工業園區過半產值將與港口相關,自西向東的煤炭、鋼材、大宗農產品,沿江而上的進口大豆、礦石等都有望在此中轉、匯集、加工轉銷,萬州將真正呈現‘萬帆競發、萬商云集’的‘大城’景象。”萬州區物流辦負責人充滿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