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QDK全媒體記者 陳呈
興教治愚挖窮根
文︳CQDK全媒體記者 陳呈
“教育是挖窮根最根本的手段?!?/p>
2017年5月15日,在重慶市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組織的“決戰(zhàn)脫貧攻堅”采訪通氣會上,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領導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
“我們是想通過修建民族中學新校區(qū),帶動整體教育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通過教育阻斷彭水這個遠郊區(qū)縣特別是山區(qū)的貧困代際傳遞,通過教育改變彭水老百姓子女的出路?!蓖惶?,彭水民族中學校長也說了類似的話。
曾幾何時,彭水教育的落后在重慶市是出了名的,彭水民眾對此也頗為擔憂。
但近幾年來,彭水縣委、縣政府將提高教育水平作為扶貧攻堅的治本之策,加大教育工作力度,使彭水的教育工作呈現(xiàn)出“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的可喜局面。

彭水第二中學新修建的操場上,學生們正在做操 圖//李登云
2017年5月15日,彭水縣靛水新城一處施工現(xiàn)場,塔吊聳立,水泥罐車不時駛進駛出,各種建筑作業(yè)的聲響不絕于耳。
這里正是彭水民族中學新校區(qū)的施工現(xiàn)場。
“秋季開學就要全部搬過來,時間緊,任務重??!”校長李俊看著校區(qū)擴建工程效果圖,感嘆道。
但對李俊而言,壓力歸壓力,這“甜蜜的負擔”背后,是全校師生的殷切期盼。
“新校區(qū)項目占地261.78畝,建成后能同時容納6000人寄宿。”李俊盤算著。
這是什么概念?
彭水民族中學老校區(qū)的校舍占地面積29畝,卻要容納4000多名初高中學生,大班現(xiàn)象嚴重,一個班有80多名學生,平時就擠在一間大教室上課。操場不大,校園中間還有一條二級路橫貫而過,學生們的活動范圍很有限。
不止彭水民族中學,類似校舍面積不足、辦學環(huán)境簡陋、硬件設施落后的問題,曾經(jīng)困擾著彭水很多中小學,嚴重制約了當?shù)亟逃聵I(yè)的發(fā)展。
“以前,全縣每年有近9000名初中畢業(yè)生,但僅能滿足3000多人就讀高中的需求,很多學生初中畢業(yè)后就去打工了,其他條件稍好的也都去主城或黔江、涪陵讀高中了。想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擴大高中入學率和升學比例,首先得從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做起?!崩羁≌f。
2014—2016年期間,全縣累計完成新建、改擴建學校35所,完成新建、改擴建校舍71852間、運動場53998個。
像民族中學這樣,老校區(qū)在山坡上無法擴建,且周邊環(huán)境比較復雜的,就重新選址修建。
“今年下半年學校整體搬遷至新校區(qū)后,預計三年內(nèi)將增加約2000名學生入學?!便裤轿磥?,李俊顯得很是興奮。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不僅吸引來更多的學生入學,還引來更多更優(yōu)質(zhì)的師資力量。
2016年9月中旬,夏天已近尾聲。
新晉體育老師陳曉蓉,穿著一身運動裝走進彭水第二中學老校區(qū)的操場。
操場地面鋪的是細碎的煤渣,晴天還好,雨天走過,那鞋子和褲腳就會變得特別臟。
這還不是陳曉蓉不喜歡這個操場的主要原因。
跑道不足250米,操場面積極其有限,上體育課時,陳曉蓉只能帶學生們做做廣播體操和原地的力量訓練。
她最怕幾個體育老師同時上課,什么體育活動都施展不開。
但陳曉蓉一直有個盼頭,因為彭水第二中學去她母校成都體育學院招聘時,曾向碩士畢業(yè)的她承諾:“新校區(qū)馬上就要建好了,操場是老校區(qū)的三倍。”
2016年11月11日,彭水第二中學搬遷至新校區(qū)。
陳曉蓉也從老校區(qū)旁邊租的房子,搬進了學校的新宿舍。
2017年5月15日傍晚,夕陽染紅了天空,映照著連綿的青山。
海拔800米之上,彭水第二中學寬敞的新操場上,一群學生正在跟著音樂韻律做廣播操,領舞的正是陳曉蓉……
除了辦學環(huán)境變好了,學校還不時組織教師外出培訓,或者邀請名校教師來校示范授課。對許多新來的年輕老師來說,這種教學經(jīng)驗的傳授,不啻是一筆無價的財富。
“我們每年都要去一些知名大學招聘優(yōu)秀的大學畢業(yè)生,肯定是拿最好的資源吸引他們,把他們安排到我們修建的新學校、好學校去,盡可能滿足他們住宿等各種現(xiàn)實需求?!迸硭h教育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說,“現(xiàn)在,彭水對師資隊伍的吸引力整體變強了。從2009年開始,我們基本上每年要招聘200人回來。”
如今,彭水教育師資短缺的問題正在逐步解決。
2017年6月2日中午,彭水第二中學的放學鈴聲響起。
初一學生王雙鳳拉著雙胞胎姐姐興奮地奔向食堂。
這天,食堂炒了姐妹倆最愛吃的回鍋肉,碼在大鐵盆里,堆得跟小山似的。
而這份美味的葷菜還是免費的,這得益于學校營養(yǎng)改善計劃提供的人均4元的補助項目。
在食堂的一個立柱上,掛著一塊小黑板,上面寫著“營養(yǎng)改善食堂菜譜公示”。從星期一到星期五,逢單數(shù)日有豬肉吃,逢雙數(shù)日有牛肉吃,每天還不重樣。
“有了這份免費的葷菜,學生只需要再出3.5元到4元,買了米飯和素菜配上,就能保證吃飽。”德育處副主任朱連學介紹說。
要知道,在沒實行營養(yǎng)計劃之前,很多孩子中午要么不吃飯,要么只吃零食。而現(xiàn)在彭水的每所學校,包括村小都有了標準食堂,孩子們吃上了熱飯,中午就可以不挨餓了。
不止吃的問題得到解決,在彭水第二中學,2581名在校學生的住宿費、學雜費、書雜費全部被免除。其中建卡貧困戶家庭、低保戶家庭、殘疾、孤兒這四類學生共1058人,還獲得了每學年1250元的生活補助金。
初三(4)班的楊七星總是把這筆錢攢著交給母親支配。
楊七星家里是建卡貧困戶,家中因為修房等原因,欠了不少錢。爸爸在縣城打工,而家里的柴米油鹽和楊七星的生活費都靠媽媽種莊稼的收入來維持。兩年前,在江西讀大學的哥哥因為學費難以為繼,不得不輟學回家,在保家鎮(zhèn)污水廠尋了份差事,每個月幫家里還債。
媽媽曾對楊七星說:“如果你考上了彭水中學的高中,我就放下手里的一切,去彭水縣城找工作,守著你念書?!?/p>
“媽媽要去一個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工作,重新適應環(huán)境,會很不容易。但我現(xiàn)在是家里的希望,我一定要努力考上彭水中學?!睏钇咝怯兄鏊挲g的成熟與懂事。
孩子們的前路還很長,有了政府和學校的教育資助,相信他們的未來會是陽光燦爛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