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神青
“貼心書記”辦貼心事
文︳周神青

楊春敏(左二)耐心聽取群眾反映問題 圖//石井坡街道團結壩社區
在重慶市沙坪壩區石井坡街道團結壩社區,有這樣一位愛管閑事的黨的十九大代表。
她能讓瀕臨崩潰的青年重拾生活信心,也能讓服刑人員的子女發自內心地喊她“媽媽”,更能將一個人心渙散、矛盾多發的“問題社區”變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重慶市基層黨建示范點”“重慶市充分就業示范社區”。
她就是社區黨委書記,居民心目中的“貼心書記”楊春敏。
54歲的楊春敏以前在重慶特鋼集團的一家二級單位工作。2005年特鋼集團破產后,她成了下崗女工。2007年,她來到下崗工人的集聚地團結壩社區,擔任了社區黨委書記。
團結壩社區位于沙坪壩區石井坡街道東北部,團結壩這個名字聽起來很美、很和諧,可它卻曾是沙坪壩區最難管的社區。
社區地處原重慶特鋼集團廠區,居民絕大多數是原重慶特鋼集團職工和家屬。
由于社區老舊,外來人口多,流動性大,導致環境衛生較差。加之2005年重慶特鋼集團破產倒閉,導致轄區出現經濟凋敝、居民幸福感大幅度下滑、上訪事件頻繁等一系列問題,因而社區各項工作在整個街道處于“吆鴨子”的狀態。
2007年,楊春敏被推選為社區黨委書記。
上任伊始,楊春敏就對社區近五千居民進行了大走訪。
待走訪結束,她被統計數據嚇了一跳:社區低保戶占10.2%,刑滿釋放人員占4.9%,還有戶口在社區的28名服刑人員和吸毒者近百人。
更讓楊春敏頭疼的是,社區高大美麗的黃葛樹下,棋牌室一家挨著一家。而居民樓里、綠化帶下,常常是垃圾遍地、臭氣熏天。
來到這個社區當黨委書記,楊春敏仿佛坐在了火山口,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內憂外患”。她感嘆道:“沙坪壩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個這樣的社區了。”
然而,困難并沒有嚇倒楊春敏,反而給了她攻堅克難的勇氣。
楊春敏對社區干部說:“不管社區有多難,我們作為一個黨員,都要管,更要幫。”
團結壩社區的特殊情況是出了名的,想管想幫但又該如何管如何幫呢?
楊春敏有一套自己的辦法。
社區居民小李是一個刑滿釋放人員,2009年刑滿釋放后回到團結壩社區。由于單身一人,找不到工作,父母也不愿意接受他,情緒沮喪的他又染上了毒癮。
楊春敏找上門來,對其“嚴防死守”,每天給他打電話或者到他那里了解情況,不讓他碰毒品,最終不但幫小李戒掉了毒癮,還幫他找了一份工作。
社區居民曉曉是個未成年人,她的母親正在服刑,父親又失蹤了,還在讀書的她一個人生活無依無靠。
楊春敏同樣找到她,主動擔負起她的“監護人”角色,并無微不至地關心她的學習生活,還自己掏錢給她買衣服、學習用具。
面對楊春敏的關愛,曉曉發自內心地稱呼楊春敏為“媽媽”。
不僅如此,針對社區28名服刑人員子女無人照看的問題,楊春敏又將社區居民組織起來,實施“陽光居務”行動,讓社區居民主動地給服刑人員子女當起了“媽媽”。
有人曾經問楊春敏:社區這樣的復雜情況,你害不害怕?有沒有想過放棄?楊春敏坦言:“人的本能有一種恐懼,但對我來說,沒有退路了。習慣了、適應了就好。人要懂得感恩,從下崗女工到社區黨委書記,組織上對我這么好,我必須把工作干好,干出個名堂。”
楊春敏平時就愛和社區干部一起走街串巷,聽取居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
誰家洗衣機不轉了,誰家下水道被堵塞了,誰家電費欠費需要通知……居民的這些家庭瑣事,楊春敏都記在心里。
楊春敏常說:“只要我們走進群眾、貼近群眾,把群眾當親人,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群眾就會支持我們,配合我們、諒解我們。”
說起楊春敏,社區居民楊朝芬感觸頗深。
2012年的一天,楊春敏來到了楊朝芬家。原來,楊春敏在走訪中了解到,楊朝芬患上了腎衰竭,每月都需要透析治療,而楊朝芬的丈夫因殘疾失去勞動能力,女兒也正在讀書,整個家庭生活十分艱難。
“有社區在,任何困難大家都可以一起來幫你面對,要鼓起勇氣面對生活。”楊春敏鼓勵楊朝芬。
在往后的日子里,楊春敏和社區黨員們一起多方奔走,為楊朝芬辦理了大病醫療救助。同時,她還發動社區更多的黨員和居民為楊朝芬捐款,并為其女兒籌措到4000元的學費。
在大家的幫助下,楊朝芬的病情慢慢得到控制,如今,她也成了社區的一名志愿者。
“是楊書記幫助了我們一家,沒有楊書記就沒有我們家的今天。我現在病情穩定了,沒有理由不回報社區,我要為社區居民多做事、做好事。”楊朝芬說。
楊春敏常說:“光靠一個人,要管好社區是不可能的,關鍵是要調動社區居民的積極性,把大家發動起來,這樣社區的事就好辦了。”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團結壩社區2011年在街道黨工委的支持下,成立了以黨員為骨干的志愿者服務隊。
在社區,無論治安管理還是環境整治,只要有需要就有志愿者。200多名黨員帶頭做到管好自家人、看好自家門、護好自家樓。
在社區黨員的帶動下,志愿者隊伍也迅速壯大,為社區出力,改變社區面貌成為居民的自覺行為。
社區居民馮子龍年事已高,生活難以自理,黨員志愿者徐永興主動承擔起照顧老人起居的責任。社區里的足球場修復后,退休黨員胡振萬每天堅持義務清掃足球場、修補場地。連曾經刑滿釋放回來的小李,碰到社區墻上出現“牛皮癬”,也會立刻進行清除……
如今,社區問題越來越少,曾經遍布社區的棋牌室、垃圾,也在不知不覺中不見了蹤影。
不僅如此,楊春敏在讓所有居民感受到社區變化的同時,還帶著社區黨員在居民樓下的墻上不斷展示反映社區的照片。通過對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回顧展望,讓大家不忘社區的過去,更要看到社區的美好未來。
“要永遠記住自己曾經是特鋼人,不要因為曾經下崗了就自暴自棄,放縱自己,放棄對未來的追求,我們大家都要懂得,肯奮斗,就會有美好的未來。”楊春敏告訴大家。
如今,楊春敏干出了成績,也得到了榮譽,成為重慶市第五次黨代會代表和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可她總是說:“有榮譽,我當然高興,但榮譽都是大家的。讓團結壩社區變得團結和諧,居民安居樂業,這是我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