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遙
篆刻輝煌
——鄧散木先生為毛澤東主席篆刻龍鈕大印
■路 遙
鄧散木先生 (1898--1963),上海人。原名鐵,號糞翁。是我國現代屈指可數的集詩書畫印于一身的著名藝術家。他博學古今,取眾家之長,融會貫通,去弊取益,創新發展,為世人所公認。早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他就以其精湛的書法、篆刻藝術崛起于上海藝壇。時人對散木先生的書刻藝術十分推崇,稱其書法為“江南祭酒”,篆刻有“北齊 (白石)南鄧 (散木)”之美稱。
他的書法氣雄力健、渾厚流利,具金石韻味。篆、隸、真、草,各體皆精,更進而融各體書的特點,自成一家。他的篆刻遠搜博彩,上追周秦古璽,遍摹浙皖諸派,取各家所長而自成面目,以其沉雄樸茂、清新古拙、老辣奇崛、大氣磅礴的風格在印壇獨樹一幟。
鄧散木先生是一位正直的愛國藝術家。早在抗戰期間,他曾多次舉行作品義賣展覽,義賣所得盡數捐獻給國家支持反侵略戰爭。解放后,他雖肢殘身病,但依然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地將他的藝術獻給祖國和人民。他熱心培養熱愛書法、篆刻藝術的青年,門人眾多,大多數在藝術上都卓有成就,像單曉天、葉隱谷、凌虛、郭若愚、張守忠、黃昇庵等都是先生的高足。散木先生治學嚴謹,著述甚豐。晚年在政治上蒙冤受屈,且重病纏身而經濟又沒有保障的情況下,仍致力于編寫字帖及通俗讀物幾百冊,為普及和發揚光大祖國的傳統書法、篆刻藝術,做出了卓越貢獻。
在鄧散木先生存世的千余方印拓刻石中,最令世人矚目的便是被稱為“文物極品”的“龍鈕大印”。此印為散木先生晚年作品,是凝練了他一生的藝術底蘊和人生感悟而為毛澤東主席七十壽辰精心創作出來的,極致地展現了散木先生沉雄樸茂、老辣古拙、大氣磅礴的印風。

1963年8月的一天,鄧散木先生迎來了他一生中最為榮耀的時刻。我國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中央文史館館長章士釗 (散木先生的摯友)來到散木先生家中探病,提及毛澤東主席很喜歡篆刻及書法藝術,章老意請散木先生為毛澤東主席治一方印以迎主席七十壽辰。散木先生毫不遲疑地一口答應了章老。懷著對新中國的熱愛和對毛澤東主席的崇敬之心,硬撐著病軀,尋覓金石,刻就“毛澤東”一印,托章士釗先生敬獻毛澤東主席。此印章精選上好的壽山五彩石料,質地光嫩圓滑,色澤柔和,為“明黃色,石制立方體,頂部鏤空琢雙龍”。兩條龍寓意“飛龍在天,福澤天下”,彰顯毛澤東主席的偉人風范;印面6厘米見方,高5.5厘米,頂部印紐為兩條矯健倔曲的盤龍,所以人們稱其為龍鈕大印,盤龍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白文毛澤東三字平行,印文筆畫方圓蒼勁,曲筆靈活,直筆渾厚,線條粗細有變化,有勁力。鄧散木先生在此印中將“澤”字的三點部首,從左挪到右下方,左高右低,其勢流暢,逼近“毛”字的左下側。而“毛”上端筆畫又呈弧形,與“澤”字的“四”部相連接,使之上下呼應,互為顧盼,各得其所,生動又平穩泰然,從而增加了字體的形態美,耐人尋味。由于此印石質優、創意新、刻工佳,愛好金石的行家們稱其為“文物極品”。印章原存于中南海,1990年經中共中央辦公廳批準,此印和中南海數千件毛澤東遺物回歸故里,由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收藏,已經成為遺物館的鎮館之寶。毛澤東主席生前有很多篆刻家為其治印,如齊白石、傅抱石、謝梅奴、吳樸堂、曹立庵,為何唯獨把這方大印作為鎮館之寶呢?因為毛澤東主席最為鐘愛散木先生篆刻的這方龍鈕大印,堪稱毛澤東藏印精品中的極品。毛澤東主席貼身衛士周富明介紹說:“我在毛澤東主席身邊工作了17年,藏書豐富的毛主席對這方龍鈕大印最為鐘愛。”

毛澤東是新中國的締造者。“龍鈕大印”是鄧散木先生為毛主席七十壽辰精心刻制的,是毛主席生前最為鐘愛的寶物,30多年秘不示人,普通百姓更是無緣一見。2008年韶山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一號工程”,為加強毛主席遺物保護工作,充分體現毛澤東主席的精神和人格風范,經中央批準決定復制這枚龍鈕大印作為新落成的毛澤東遺物館序廳中的主題雕塑。經過一年多的尋石、雕刻、修改后完成了放大版的龍鈕大印。較原印放大20倍,重達5噸。高1.226米,寓意毛澤東主席的生日為12月26日;寬1.15米,則是2008年落成時正直主席誕辰115年。
“龍鈢神品,傳國佑民”。毛主席龍鈕大印完全參照中國傳統文化標準的擺放,即突出龍文化意緒,又莊嚴地顯示了毛澤東在中國歷史上的獨特地位。其整個序廳由于這枚龍鈕大印,更彰顯了大國之器,施恩與每一位跨入其門者,“重鈢居中,平安天下”的氣勢。而此印,凝結了一位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傳統藝術的偉大藝術家鄧散木先生的畢生藝術底蘊。可為是此生之篆刻輝煌。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