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超
(上海深圳奧雅園林設計有限公司 200052)
城市更新中舊公園景觀改造提升建設探析
——以福安富春公園為例
賈超
(上海深圳奧雅園林設計有限公司 200052)
很多城市公園經過幾十年的建設發展及運營,成為了城市居民日常休閑娛樂不可或缺的場所。隨著時代的發展,舊公園的基礎設施及景觀功能已遠不能滿足游人的需求,需進行全面改造及重塑。在改造實施中,必然會存在很多困境與沖突,本文擬通過個案分析來探討解決之道。
舊公園;改造提升;景觀設計
近年來,城市建設在社會經濟大發展的驅動下得到超速的的發展。但是伴隨著城市的快速建設,也給其生態環境與景觀文脈的繼承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挑戰。人們在建設過程中生態保護意識的淡薄,片面追求土地經濟帶來的巨大財富,導致了公園、綠地等具有生態保護和景觀效應的公共空間不斷衰退、消失[1]。如何維持城市內部景觀綠地的自我平衡,保持景觀風貌能跟隨上時代變遷的步伐成了當今城市綠地系統改造過程面臨的焦點問題。公園作為城市綠的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改造過程中的“新陳代謝”和“自我更新”是本片討論的主要課題。
公園是使用率較高的開放空間,它與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息息相關的聯系,其使用能效性直接關聯到使用者的生活質量。隨著城市的變革與更新,很多建造于20世紀70、80年代的公園都很大程度的出現設施老化、功能滯后、景觀衰退等問題。城市居民對改善城市舊公園的現狀,提升其使用價值的愿望越來越強烈,這就將舊公園的改造設計提到議題上來[2]。
福安市位于福建閩東地區,是閩文化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地的建筑風格、地形地貌、以及植物種類都獨具特色。
3.1 改造前現狀分析
富春公園雖然建園只有30多年,但其內部的景觀陳設、園林小品都具備一定的景觀價值和文化價值。園內上百年的古樹、大樹以及林下的灌木形成特有的植物群落景觀,加之龜湖等水體的影響,使得其區域范圍內具有良好的生態優勢。公園是供人們活動的公共場地,必須將其融入人們的生活才能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如圖1)。富春公園作為福安市較為重要的風景地,延續和發掘其景觀文化價值、保護和利用其自然生態效益、尊重和引導大眾使用是進行改造建設的可行之路[3]。
公園原有的景觀建筑隨著時間的流逝,出現嚴重的破敗損毀現象,這給人的視覺觀感較差。景觀植物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了體量和形態的變化,已不能適宜當下的空間環境。園路、廣場鋪裝破損嚴重,景觀性和安全性較差。

圖1 富春公園現狀圖

表1 富春公園建筑調查表
3.2 公園改造設計
3.2.1 豎向地形的改造
根據周邊市政道路的豎向標高和園內改造內容以及原有地形現狀,改造后地形標高應與被保留的場地或建筑的排水相協調。重新規劃的道路應結合地形走勢而建,做到既美觀,又符合技術標準。
3.2.2 建筑景觀的改造
公園建筑的風格以閩東傳統建筑風格為主,體現出古樸、秀麗的建筑特色。原有公園大門雖然形制現狀良好,但是由于入口處道路邊界的擴展,要求大門位置予以退后,所以改造建設結合入口廣場空間,設計了符合傳統風格的大門建筑(如圖2)。
園內可供駐留的景觀建筑較少,本次改造過程在龜湖上方空地增加了一組亭廊組合式建筑——富春小筑,既可以滿足游人的休憩,還可以使人觀賞到附近的水體景觀。

圖2 公園大門牌樓實景
3.2.3 構筑物景觀的改造
公園改造之前現存的構筑物主要有兩座石橋、一座題刻碑及從別處遷移過來的兩座石碑和一座石塔。考慮到公園的整個立面結構比較單調,本次改造增加了一些景觀墻來豐富景觀層次。主入口景觀墻,采用傳統古典式風格結合漏窗、白墻等景觀元素達到與周圍環境的協調。
3.2.4 植物景觀的改造
富春公園原來留存有生長幾十年或上百年的大樹,總體林冠郁閉度高,這些都是本次植物改造的優勢所在(如圖3)。植物景觀改造過程應結合公園的總體布局,以景區為單位進行植物改造分區,將植物景觀作為各景區的特色[4]。

圖3 公園古樹名木分布圖
(1)主入口區:入口廣場兩邊原有大的香樟樹予以保留,對較小喬木適當調整其位置,保證廣場的對稱式布局形式。
(2)百花園區:富春公園原有一片區域圈養一些動物作為觀賞之用。本次改造設計將動物遷出公園另作安置,空閑出的場地設計做百花園,豐富公園的植物景觀。百花園整體設計風格較為現代,植物種類力求豐富多樣并能呈現優美的景觀特性。花園東面保留了香樟、楓香、山茶及景觀良好的竹從等,增加了下層色葉和開花喬灌木,如紫葉李、紫薇、山茶、紅楓、杜鵑、梔子花、紅葉石楠、豐花月季等。
(3)兒童活動區:根據兒童活動的特點,植物選用能夠調動人的觸覺、視覺、嗅覺等感官的種類,并將科普與游樂結合起來,體現活動的趣味性。此區域禁止種植飛絮、有毒、帶刺的植物,增加色彩艷麗、大花芳香的植物,來迎合兒童的心理特點[5]。主要樹種有香樟、銀杏、桂花、櫻花、紅葉李、紅楓、紫薇、含笑等。
3.2.5 水體景觀的改造
園內原有的一條自然水系,現狀高差較大、常年無水并有污水暗溝從溝底通過。改造過程中把其作為了重點改造的對象,須予整改。首先將原有河道河底予以升高,增加其親水性和安全性。在河道的入水口設計了自然式跌水,散置大小不等的河灘石結合水生植物,形成豐富了景觀效果。
南部水體為福安市城市水體匯入富春江的節點——龜湖。歷史上曾存在“龜湖夕照”的景點,這在當時的福安城可謂名極一時的景觀。本次改造充分考慮龜湖沿岸的自然生態特征,將原有的楓楊島稍作整理增加了園路、橋及觀景平臺,將龜湖的景觀性及生態型充分調動起來。
3.2.6 地面景觀的改造
地面景觀的改造包括鋪裝場地的重置和公園路網的調整兩個方面。根據公園的整體的規劃設計,鋪裝場地包含有入口廣場鋪裝、次入口廣場鋪裝、觀景平臺鋪裝以及兒童游樂場鋪裝等幾個部分。設計過程尊重總體風格的統一,結合各自功能的特點安排鋪裝樣式、材料種類、鋪設手法的內容。公園道路的改造根據景觀分區、游賞路線、園務管理、消防安全的具體要求,在原有路網的基礎上進行有機梳理,形成系統性的游賞游線[6]。
3.2.7 公園設施的改造
公園設施改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垃圾處理:公園設立了垃圾收集點、垃圾箱等衛生保障系統。
(2)公廁:公園原有廁所設施簡陋,外觀很差,改造過程將其予以拆除,并新建廁所一處。新建廁所采用智能化設施,并且包含有殘障人士專用蹲位,實現了人性化、無障礙化的要求。
(3)休閑座位:為滿足游人休息需求,公園多處新增加石制桌凳,供中老年人休閑娛樂之用。
(4)照明燈具:本次改造添加了庭院燈、草坪燈、投射燈等構成的夜景設施,增加了夜間游園的景觀層次和結構。
(5)無障礙設施:在入口廣場處、主要景點、道路轉角處、廁所等公共場所處增設無障礙設施,保障特殊人群游園的權利。
富春公園在改造設計中重視對歷史文脈的繼承及景觀特性的塑造。在對公園現狀進行全面調查后,確定改造的內容和類型,運用傳統與現代結合的造園手法進行設計。改造后的富春公園得到了社會各層次人群的認可,公園景觀類型更加多樣,景觀空間更加富有變化,個性特征更加明顯,且公園的人文特色也得到充分的表達。同時,使用者明顯增加,得到了居民及游客的贊賞。
[1]唐學山,李雄,曹禮昆.園林設計[M].北京:北京林業出版社,1996.
[2]胡長龍.園林規劃設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
[3]鄧紹平,李 敏.關于公園改造的思考[J].江西園藝,2004,2:39~40.
[4]陳東田,范 勇.北京城市公園發展趨勢探討[J].藍天園林,2007,1:23~25.
[5]方尉元.上海東平國家森林公園改造規劃探討[J].中國園林,2007,9:68~72.
[6]關午軍.重生再利用——城市更新中公園景觀有機發展研究[D].重慶大學,2006.
TU984.11+4
A
1005-7897(2017)14-0025-02
2017-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