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芬 梁英 唐秀俊
(貴州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貴州雷山 557100)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
梁芬 梁英 唐秀俊
(貴州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貴州雷山 557100)
森林資源是森林資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其開發利用過程當中,往往存在著過度開發利用、保護意識缺乏等問題,致使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寶貴的自然資源是有限而脆弱的,應在保護前提下,正確認識森林資源現狀,協調好資源利用、環境保護與旅游開發的關系。從宏觀做好長期規劃工作,從微觀上細化處理現狀問題,加強資源管理,堅持“保護第一、適度開發”的原則,在環境資源承載力允許的條件下合理的利用資源。
森林資源;旅游開發;保護;利用
森林資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其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資源保護是促進森林數量的增加、質量的改善或物種繁衍,以及其他有利于提高森林功能、效益的保護性措施。林業具有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森林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保護森林資源,發展林業,減少自然災害,改善生態環境。森林資源是生態建設的物質基礎,是林業發展的根本保障,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對鞏固生態建設成果、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可為百姓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全面提升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可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然而,在建設施工的過程中,應當通過辯證的眼光來分析富民與林業發展之間的聯系。堅決不允許一味地追求富民目標而對林業資源造成破壞,同時,也不能夠故步自封,對林業資源的保護力度過大而對百姓經濟利益的獲取帶來不利的影響。針對兩者間存在的關系,管理工作人員必須要明確發展的方向以及標準,踐行生態林業富民的思想。換句話來說,在對森林資源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的基礎上,還需要確保百姓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如圖1。在長期實踐過程中,經過深入地探索,合理地制定具有代表性的理念:①將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進一步推動森林旅游行業的發展;②全面開展種苗工程項目,促進林木種苗與花卉產業的發展;③對于新經濟林產業予以全面發展,對于優良品種要積極推廣,以保證更好地實現經營管理以及生產,使得產品質量以及在市場中的占有率不斷提高。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創建綠色品牌產品,使得商品的附加值不斷提高;④注重中招商引資的重要性,合理地制定并出臺優惠政策,對于龍頭企業進行重點地引進與培育,進一步推動林副產品的深加工發展。這樣一來,產業鏈會隨之延長,能夠更好地實現增值的目標;⑤對林業后續產業進行有效地培育,注重對農民的引導,使其能夠實現復合型的經營,使得森林野生食品采集行業得到全面地發展,將森林自身效能充分發揮出來。

圖1 森林的生態環境效益
對于森林資源的利用:①需要對森林景觀資源進行充分的調查與分析,合理利用現有資源,為景區的規劃做好前期準備工作;②需要充分利用特色資源,在開發應用過程中,做到保護與利用同步;③森林資源的保護與利用需要在充分分析特色資源的基礎上,從植物學、地質學、景觀學等方面綜合考慮,使其開發利用在資源保護的前提下進行。
①保護優先,合理利用資源。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應在資源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資源。分析不同區域資源特色與差異,了解森林資源消耗的承載力,以資源的自然性、生態性、獨特性作為開發趨勢的標準,突顯自身特色。在保護的前提下對資源利用,選擇重要的區域位置、獨特的資源作為重點開發對象,協調好整個森林資源系統,做到資源合理利用,持續穩定發展。②嚴格管理操作,加大投入。森林資源的利用,不能只從旅游、經濟角度,大肆開發利用,只顧眼前利益,疏于對資源的管理和維護。旅游資源的應用通常具有季節性及周期性,而對于資源的維護與管理卻是一個不能間斷的長期過程。所以,對于森林資源的利用,需要各部門嚴格管理監控,加大投入,增強維護措施,特別是在旅游季節高峰期,加大管理與修復力度,在旅游日常時期,持續管理,確保資源消耗的填充和森林資源系統平穩、協調的發展。③明確資源的特殊性。森林具有觀賞、游憩等功能,對于森林的利用,需在分析森林自然條件、現有資源的基礎上,結合森林群落特色資源及周邊環境,全方位綜合規劃,明確森林自然生態的特殊性,準確定位合理發展。
雷公山保護區珍稀植物32科44屬58種,屬1999年國務院批準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國家級保護植物3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紅豆杉(Taxus chinensis)、南方紅豆杉(Taxus mairei)、異形玉葉金花(Mussaenda anonala)等5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臺灣杉(Taiwania cryptomerilides)、金葉臺灣杉(Taiwania cryptonerilidescv.Auroifolia)、水青樹(Tetracentron sinense Oliv.850774)等28種。貴州省重點保護植物有:三尖杉(Cephalotazu fortunei)、樂東擬單性木蓮(Patalmerialotungensis)、檫木(Sassafratzumu)等22種;貴州省特有種在雷公山的分布有:貴州榕(Ficus kweichouensis)、短尾杜鵑(Rhododendron brevicaudatum)等23種雷公山特有種有金葉臺灣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cv.“Auroifolia”)、雷山杜鵑(Rhododendron leishanicum)、等10種。數量極少,急需保護。如金葉臺灣杉僅一株,分布于劍河縣太擁鄉昂英村,其胸徑為131cm,樹高40m。雷公山保護區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在開發旅游資源的同時,也需要注重森林資源的保護,保證地區經濟的長遠發展,具體措施如下:
4.1 加強森林保護的立法和執法力度
森林資源是國家資源,資源開發與利用必須遵循現行的國家規定。當前,雷公山地區的森林資源保護立法相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抑制盜用和破壞森林資源的問題。但是立法不嚴謹,執法也有所滯后,有些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難以發展和遏制。如在進入保護區時產生的垃圾沒有及時清理,對森林造成了污染。為了全面保護雷公山自然保護區內的森林資源,需要加強立法。對于違規行為進行嚴厲處置。林業部門也可聯合公安機關,建立森林資源保護誠信機制,對公民的違規行為進行詳細記錄,強化人們的法律意識。
4.2 采用科技護林措施
森林資源保護的基本目的是維持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平衡關系,促進林業產業的發展。在利用法律遏制森林資源破壞行為的同時,需要利用科學技術進行森林保護。從森林資源保護角度來說,需要在保護區的周邊合理設置攝像裝置,在重點保護區加設紅外線防護裝置,密切觀察和了解林區內的非法行為。從森林資源的利用角度來說,需要提高居民生產的科技含量,積極開發新型技術,提高林業資源的利用率。此外,可以與學校聯合,鼓勵大學生進入保護區內進行實地考察,依據高效研究的理論成果為林區保護建設提供建設性意見。
4.3 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森林資源保護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是國家公共資源,每一個公民都有維護的義務。在立法的同時,需要鼓勵公眾的參與。例如,在造林計劃中加入青少年環保活動,可以鼓勵青少年及其家長積極參與植樹活動,將植樹造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履行相結合。此外,需要加強林業隊伍建設,和林業發展的相關企業合作,請企業調配專業人員參與護林工作,以此作為企業減稅的標準,或者抵扣相關的環??圪M等。
綜上所述,因為天然林是森林生態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雷公山自然保護區是森林生態系統的主體,有提供木材與多種林產品等功能,因此,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是國家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決策。作為林區,要抓住機遇,做好規劃,把實施保護區林業資源保護工程作為首要任務,自覺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責無旁貸地保護保護區及人類的生態環境。
[1]張光長.君子峰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的保護與經營探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13):165~167.
[2]涂磊,崔國發.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改進方法[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6,38(8):111~115.
[3]粟軍,何有才.西雙版納布龍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林業調查規劃,2016,41(5):85~90.
S718.5
A
1005-7897(2017)12-0107-02
20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