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壽洲,朱政,黃秋光
(廣東省茂名市中醫院,廣東 茂名 525000)
肝動脈栓塞化療聯合微波消融術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臨床應用
彭壽洲,朱政,黃秋光
(廣東省茂名市中醫院,廣東 茂名 525000)
目的 觀察肝動脈栓塞化療聯合微波消融術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臨床應用。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4例原發性肝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2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肝動脈栓塞化療,研究組采用肝動脈栓塞化療聯合微波消融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并發癥發生率、兩年生存率和轉移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研究組的CD3+、NK細胞、TNF-α水平和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肝動脈栓塞化療聯合微波消融術治療原發性肝癌,療效確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廣。
肝動脈栓塞化療;微波消融術;原發性肝癌
原發性肝癌為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轉移率和病死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據統計,肝癌占全球癌癥的55%,臨床診斷時基本為中晚期,且患者多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已錯過最佳手術治療時機。肝癌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為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延長其生存時間,需積極探索合適的治療方案。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肝動脈栓塞化療和微波消融術逐漸應用于臨床,顯著提高了患者的預后。但目前關于二者聯合應用的報道較少。本研究探討肝動脈栓塞化療聯合微波消融術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4例原發性肝癌患者,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齡21~80歲,平均年齡(65.5±3.5)歲。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2例。納入標準:符合原發性肝癌診斷標準;簽署知情同意書;肝功能Child-Pugh分級為A/B級,腫瘤直徑<9 cm;無合并不能耐受治療的并發癥;無精神疾病及交流障礙。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該組采取單純肝動脈栓塞化療。患者取平臥位,局部麻醉,穿刺股動脈,采用Seldinger法穿刺插管,將導管放置在肝動脈造影,觀察腫瘤供血情況,必要時需再行膈、腸系膜上動脈造影,確認腫瘤靶血管后,盡可能選擇置管至近腫瘤部位進行栓塞,栓塞藥物為碘化油混合表阿霉素10~50 mg,絲裂霉素4~10 mg,順鉑30~60 mg。造影顯示血供仍明顯者加用聚乙烯醇顆粒栓塞劑。
1.2.2 研究組 該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微波消融術。患者取平臥位,局部麻醉,在DSA/CT導向下經皮肝穿刺肝臟腫瘤,一般對腫瘤直徑>3 cm者多點布針,穿刺成功后再給予靜脈全麻鎮痛。微波消融功率40~60 Hz,每點消融時間6~10 min。術后每月進行隨訪,通過彩色超聲及CT/MRI增強掃描,觀察瘤灶變化,如直徑、血供等,并進行肝功能、甲胎蛋白、凝血功能等檢查,如顯示瘤區仍有血供殘留,再給予栓塞和微波消融治療,直至瘤區無血供,檢查無組織強化及增大。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的總有效率、并發癥發生率、兩年生存率、轉移率、肝功能指標 (CD3+、NK細胞、TNF-α水平)和生活質量評分。
1.4 療效評價評價兩組的臨床療效[1]:完全緩解:患者靶病灶均消失,未見新病灶,維持時間>4周;部分緩解:患者靶病灶消失≥30%,維持時間>4周;穩定:患者靶病灶消失<30%,增加>20%;惡化:患者靶病灶增加>20%或見新病灶。總有效率 =(完全緩解例數 +部分緩解例數 +穩定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8.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88% (完全緩解21例、部分緩解8例、穩定2例、惡化1例),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00% (完全緩解10例、部分緩解8例、穩定6例、惡化8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研究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兩年生存率、轉移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n(%)]
2.2 兩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研究組的CD3+、NK細胞、TNF-α水平及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

表2 兩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C D3+(%)N K細胞(%)T N F-α(n g/L)生活質量(分)研究組 3 2 6 7.9 ± 4.5* 9.3 ± 1.2* 1.6 ± 0.3* 9 0.8 ± 1.5*對照組 3 2 5 4.7 ± 5.8 6.5 ± 0.7 0.8 ± 0.5 8 6.7 ± 2.7
原發性肝癌為消化系統疾病,早期患者無特異癥狀,晚期臨床表現為肝區疼痛、肝臟腫大、消化系統癥狀等。研究[2]顯示,我國每年約有30萬人死于肝癌。由于患者的病情危重、發展迅速,治療難度明顯增加,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可能威脅其生命安全。傳統開腹手術創傷大、風險高,療效欠佳,未能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隨著醫學技術快速發展,介入治療方法日漸豐富多樣,如肝動脈栓塞化療、射頻消融、微波消融、冷凍療法等。
目前,肝動脈栓塞化療與微波消融術的應用較廣泛,前者主要在肝動脈局部注射栓塞劑,阻斷肝臟血供,殺傷腫瘤細胞,但肝臟血供有雙重,即肝動脈與門靜脈,如果僅給予肝動脈栓塞化療,難以徹底消滅腫瘤,同時也損害肝功能,提高并發癥發生率[3];后者主要是利用微波電極發出微波,使肝腫瘤組織分子震蕩和旋轉摩擦而產熱,局部溫度可達100℃,高溫下腫瘤組織產生熱凝固而壞死。此外部分腫瘤組織消融后吸收入血,成為內源性腫瘤抗原,激發抗腫瘤免疫應答反應。但微波消融可受諸多因素影響[4],如不規整的腫瘤形態、浸潤性生長腫瘤、重要臟器毗鄰等,從而降低消融效果。
本研究采用肝動脈栓塞化療聯合微波消融術治療原發性肝癌,結果顯示,研究組的臨床療效、肝功能指標及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P均<0.05),提示聯合療法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延長其生存時間。張念華等[5]的研究顯示聯合組的總有效率、滿意率、并發癥發生率、轉移率、中位生存期、生活質量評分及肝功能指標均優于單一組,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現階段主要采用手術治療肝癌,直接且有效,但術后復發率、轉移率及5年病死率均相對較高。研究[6]表明,肝動脈栓塞化療優勢顯著,如創傷小、并發癥少,但單一應用的遠期效果欠佳,5年生存率未能提高。肝癌局部消融療法多樣,包括射頻消融、微波消融等。為了保證治療效果,臨床中應明確禁忌證,包括伴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重度腹水、全身狀況極度不佳等。另外,術后常見疼痛、出血、腹內臟器損傷、皮膚灼傷、胸腔積液等并發癥主要是手術操作不當造成的。因此,臨床醫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了解各種術式的原理、操作流程、影響因素、注意事項、可能發生的并發癥等,圍手術期間全面評估患者,高度關注高危群體,結合其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手術方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微波消融術可受腫瘤因素影響,本研究中腫瘤直徑均<9 cm,但有研究[7]指出,直徑>5 cm的腫瘤壞死率低于直徑<5 cm。此外,肝功能Child A級的生存率高于B級[8],提示分級與預后呈負相關。
綜上所述,肝動脈栓塞化療聯合微波消融術治療原發性肝癌,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
[1] 常鵬,張洪義,肖梅,等.肝動脈化療栓塞術聯合微波消融治療原發性大肝癌療效觀察 [J].山東醫藥,2015,55(7):51-53.
[2] 張世斌.肝動脈栓塞化療聯合射頻消融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臨床觀察 [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4,21(5):576-578.
[3] 李云輝,梁慧,張春虎.中藥聯合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臨床觀察 [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1 (5):742-745.
[4] 張崇高,王國林.肝動脈化療栓塞聯合微波消融治療原發性肝癌臨床療效分析 [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1,14(5):378-379.
[5] 張念華,陳高峰,史清華,等.肝動脈栓塞化療聯合中藥治療原發性肝癌臨床觀察 [J].新中醫,2012,44(2):72-75.
[6] 趙永華,賈冰心.肝動脈栓塞化療聯合CT引導射頻消融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臨床應用 [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6,26(2):364-367.
[7] 周平,汪俊州,劉建平,等.肝動脈化療栓塞術聯合微波消融治療原發性大肝癌的臨床療效觀察 [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 (8):114-115.
[8] 周萍,侯文強,呂元軍,等.肝臟CT灌注成像對肝動脈栓塞化療聯合中藥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臨床療效評價 [J].解放軍醫藥雜志, 2016,28(6):52-54.
(責任編輯:何華)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Combined with Microwave Ab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PENG Shouzhou,ZHU Zheng,HUANG Qiuguang(Maom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oming 52500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combined with microwave ab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Methods6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3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ith 3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while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combined with microwave ablation.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2-year survival rate and transfer rate of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The CD3+,NK and TNF-α levels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s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combined with microwave ab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has exact curative effect,and is safe and reliable,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Microwave ablation;Primary liver cancer
R735.7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7.0923
2017-03-09
茂名市科技和信息化局2014年醫療衛生計劃項目 (項目編號:2015-Z03-34)
彭壽洲 (1969-),男,廣東茂名人,本科學歷,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腫瘤微創介入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