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詹秋慶,鄧美定,張曉娜,蒙婉麗
(廣東省第一榮軍醫院,廣東 廣州 510260)
喂食指導與吞咽功能訓練對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的影響
陳玲,詹秋慶,鄧美定,張曉娜,蒙婉麗
(廣東省第一榮軍醫院,廣東 廣州 510260)
目的 分析喂食指導和吞咽功能訓練對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 (34例)和對照組 (36例)。對照組采取針灸、低頻治療等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喂食指導和吞咽功能訓練。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與干預前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2周、4周、8周的飲水試驗評分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的飲水試驗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85.2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5.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在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進行喂食指導和吞咽功能訓練,能夠有效改善其臨床癥狀,促進恢復,值得推廣應用。
喂食指導;吞咽功能訓練;腦卒中;吞咽障礙
現今,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人們生活方式不斷的改變,腦卒中發生率開始逐年升高。吞咽障礙發生于腦卒中發病后,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1]。約有30%~60%的急性期腦卒中患者和16%的慢性期腦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礙,表現為吞咽食物困難,而且容易出現咳嗆,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本研究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分析喂食指導和吞咽功能訓練對其吞咽障礙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 (34例)和對照組 (36例)。對照組中,男 18例,女 18例;年齡 61~93歲,平均年齡(72.4±11.4)歲。觀察組中,男 18例,女 16例;年齡 60~93歲,平均年齡 (73.4±10.4)歲。所有患者均經臨床檢驗和診斷,確診為腦卒中吞咽障礙,符合相關診斷標準。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措施,遵醫囑進行相關的藥物、針灸、低頻治療。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喂食指導和吞咽功能訓練,具體如下:①喂食指導。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合適的進食體位,坐位或半臥位,也可以是側臥位?;颊哌M食結束后,需繼續幫助其保持體位超過30分鐘,以避免患者出現食物反流[3]。在對患者的食物進行選擇時,需要充分考慮營養的需求,與此同時應兼顧患者恢復吞咽功能的信心,在進食時嚴格控制每一口的進食量,保證前一口已經完全吞咽后才能夠進行下一口喂食。如果患者出現嗆咳等情況,要立刻停止喂食。如果患者的口唇閉合功能較差、有梨狀隱窩、會厭谷殘留食物或舌根部的后退力量不足等,需選擇相應的特殊進食訓練方法進行訓練。記錄患者每一天的進食情況,包括開始訓練吞咽功能的時間、食物的性質和進食食量[4],注意患者進食期間是否存在嗆咳情況等。②吞咽功能訓練。指導患者進行咳嗽訓練,促進聲門功能恢復?;颊吆魵夂笊钗鼩猓缓笥昧人裕刻煸缤砀鬟M行2次,加強患者口唇和面部的鍛煉,增強其下頜肌力。告知患者張口,輕輕用冰棒刺激軟腭、舌根及咽后壁,待患者吞咽。加強患者的吞咽反射,每天訓練3次,每次訓練時間不能少于10分鐘。
1.3 觀察指標
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訓練情況進行洼田飲水試驗,具體方法如下:患者保持坐位,飲下30 mL溫開水,觀察患者飲下全部水需要的時間和嗆咳的發生情況[5]。然后對患者的吞咽功能進行分級:一級:患者能夠一次性順利地飲下全部水;二級:患者需要分次飲下,但沒有發生嗆咳;三級:患者能夠一次性飲下全部水,但會發生嗆咳;四級:患者需要分次飲下且發生嗆咳;五級:患者不能將全部水飲下且飲水過程中發生嗆咳。
1.4 效果判定
臨床干預4周后,結合洼田飲水試驗評價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愈:患者的飲水試驗為一級,同時臨床相關癥狀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的飲水試驗為二級,臨床相關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患者的飲水試驗為三級及以上,臨床相關癥狀無明顯的改善[6]??傆行?= (治愈例數 +有效例數) /總例數 × 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飲水試驗評分比較
與干預前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2周、4周、8周的飲水試驗評分均有所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且觀察組的飲水試驗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飲水試驗評分比較 (,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飲水試驗評分比較 (,分)
注:與該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2周 干預后4周 干預后8周觀察組 3 4 3.8 3 ± 0.7 9 2.6 4 ± 0.7 7* 2.2 1 ± 0.6 4* 1.7 5 ± 0.9 7*對照組 3 6 3.7 2 ± 0.8 4 3.0 6 ± 0.8 1* 2.7 1 ± 0.8 5* 2.4 2 ± 1.0 6*t 0.5 6 4 2.2 2 1 2.7 6 8 2.7 5 4 P 0.5 7 5 0.0 3 0 0.0 0 7 0.0 0 8
2.2 兩組患者的吞咽障礙治療效果比較
護理干預后,比較兩組患者的吞咽障礙治療效果: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85.2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5.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吞咽障礙治療效果比較 [n(%)]
臨床上吞咽功能障礙是較為常見的一種腦卒中并發癥,可對患者的進食、發音、營養以及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并且可能會發生誤吸情況,導致患者窒息,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進行常規護理時,積極對患者進行喂食指導和吞咽功能訓練,可最大程度地減少因吞咽障礙引起的嗆咳、誤吸等并發癥[7],同時盡可能地使患者恢復經口進食。
本研究主要分析喂食指導和吞咽功能訓練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的影響,結果顯示,與干預前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2周、4周、8周的飲水試驗評分均有所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且觀察組的飲水試驗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護理干預后,比較兩組患者的吞咽障礙治療效果: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85.2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5.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表明喂食指導和吞咽功能訓練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礙,具有確切的療效。
綜上所述,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在針灸、低頻治療等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配合喂養指導和吞咽功能訓練,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恢復,值得推廣應用。
[1] 霍建珊,竇祖林,張丁,等.腦卒中病人吞咽障礙恢復期的安全喂食技巧 [J].護理研究,2012,26(2):141-142.
[2] 楊微.對老年腦卒中致吞咽障礙患者的護理干預及效果 [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9):657-658.
[3] 支淑華.早期吞咽功能康復訓練對改善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效果觀察 [J].臨床護理雜志,2009,8(4):27-29.
[4] 賀艷霞,葛卉林,張鵬遼.早期康復訓練輔助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46例 [J].陜西中醫,2009,30(7):848-850.
[5] 王線妮,林宏,齊海妮,等.電刺激對腦卒中吞咽障礙康復的效果[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8,14(3):222-223.
[6] 崔贏.老年卒中合并攝食-吞咽障礙患者住院期間各類護理工作量指標調查 [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1,9(6):79-80.
[7] 梁爽.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的飲食護理及康復訓練 [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24):83-84.
(責任編輯:鐘婷婷)
Effects of Feeding Instruction and Swallowing Function Training on Dysphagia of Stroke Patients
CHEN Ling,ZHAN Qiuqing,DENG Meiding,ZHANG Xiaona,MENG Wanli
(The First Invalides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26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feeding instruction and swallowing function training intervention on dysphagia of stroke patients.Methods70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34 cases)and control group(36 cases).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acupuncture and low frequency treatment,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feeding instruction and swallowing function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The nursing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drinking water test of both groups decreased at 2 weeks,4 weeks and 8 weeks after intervention,and the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85.29%,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55.56%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Feeding instruction and swallowing function train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can improve their clinical symptoms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Feeding instruction;Swallowing function training;Stroke;Dysphagia
R473.74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7.1005
2017-04-06
陳玲 (1969-),女,廣東汕頭人,本科學歷,主管護師,從事康復護理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