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 玉 江 宏/文
達瓦:為促進快遞物流業發展盡心盡力
本刊記者 王 玉 江 宏/文
達瓦認為,以郵政快遞為代表的物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應該優先發展。今后整個行業亟待加快網點布局建設,實現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與技術水平,為中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乃至“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高質量服務。
近日,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了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演講,重申了“一帶一路”建設重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路徑。作為“五通”路徑實施的服務載體,以郵政快遞為代表的物流業該如何發展十分值得深思。就在論壇結束后不久,原中國快遞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達瓦接受了本刊專訪,對“五通”進行了根源性解讀,對快遞物流業的發展給出了導向性建議。
在達瓦看來,2006~2015十年間,郵政這一國民經濟基礎產業從虧損迅速轉變為釋放出巨大市場能量,快遞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特別是2016年5家快遞公司上市,總市值近萬億元。以郵政快遞為代表的物流業正在向全球領先水平快速進步。
達瓦作為郵政快遞業發展的重要見證者,積極參與了國民經濟這一重要領域市場化的成功實踐:1996年調入郵政總局任副局長,郵電分營后任國家郵政局行業管理司司長;1999-2009年全程參與了新《郵政法》修訂工作;參與《快遞服務》國家標準的制定與宣貫;2009年成立中國快遞協會擔任副會長兼秘書長。達瓦長期從事郵政行業管理工作,豐富的管理實踐和對產業的深刻思考所形成的系統認識,使他不斷突破創新;在保護民族郵政產業發展、物流多級網絡規劃建設、快遞行業服務標準、共享經濟、綠色物流等諸多方面提出了真知灼見,受到市場的普遍歡迎和積極評價。

原中國快遞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達瓦
記者:您認為郵政快遞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怎樣的地位?

電子商務的迅速崛起,直接促進了快遞業的蓬勃發展
達瓦:以郵政快遞為代表的物流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具有優先發展的地位。這是客觀規律。郵政快遞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僅僅在去年,李克強總理就為快遞點贊達到8次之多,并且稱快遞業是新業態的“黑馬”。在我看來,應該優先發展這個產業,實現“中國夢”不能缺少郵政快遞業的發展。
實際上,郵政快遞業的地位提到現在的高度只是近幾年的事情,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尤其是1990年代以前,都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總覺得它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可有可無,而認識不足造成了產業發展的滯后。
其實,早在1848年出版的《共產黨宣言》就明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為原材料工業(包括農業)、能源工業以及“communication”。在我看來當時“communication”一詞的真正含義中不能沒有郵政業。在當代,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開啟“一帶一路”建設的演講中所說的“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才真正是communication的完整含義。
記者:我國快遞業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是哪些因素促成的?
達瓦:快遞服務作為一個產業興起于上個世紀80年代,但在過去很長時間,我國快遞業務發展十分緩慢,錯過了很多發展時機。直到最近10年來,我國快遞業才得到了迅猛發展,業務量大幅提升,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服務水平逐步提高。主要得益于五個原因:
第一是行業體制改革的積極成果。2005年,郵政體制改革,實行政企分開,將快遞劃為郵政業統籌管理;郵政普遍服務與快遞業務分業經營,分賬核算。體制改革帶來了生產力的解放,郵政業服務主體多元化,給快遞企業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表1 :全國郵政網點/快遞處理中心建設需求情況
第二是大部制改革給快遞業提供了發展機遇。快遞服務是實物傳遞,基本資源是道路、航運和運輸工具,管理部門的分割不利于快遞業的發展。大部制改革后,快遞業歸屬交通部管理,得到交通部全力支持,為快遞業超常規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
第三是新修訂的《郵政法》頒布實施,從根本上明確了快遞業務和快遞企業的法律地位,確立了鼓勵競爭、促進發展的原則,為快遞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四是趕上了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變革。國家重視服務業,郵政快遞是國家鼓勵發展的服務產業之一,得到各方面的優惠政策。特別是近年來,在國家制定的關于服務業、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系列推動發展改革的重大政策中,快遞服務都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第五是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直接促進了快遞業的蓬勃興旺。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商品流通方式,使快遞業務量飛速發展,展現出廣闊的市場前景。但值得關注的是,快遞服務需求量非常大,而現有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還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將成為今后較長時期我們面臨的主要矛盾。
記者:《郵政法》的修訂與頒布無疑對快遞行業發展至關重要。您全程參與了這項工作,您認為新《郵政法》頒布有怎樣的重要意義?
達瓦:1986年出臺的《郵政法》,對行業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但到了20世紀末,《郵政法》有很多不符合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內容,影響了整個行業生產力的發展。例如,郵費“8分錢”40年沒動過,逼得郵政就降低服務水平,放慢遞送速度,忽視了真實的市場需求。因此,《郵政法》在1999年立項修訂,歷時10年,于2009年4月23日正式出臺。我認為新修訂的《郵政法》有兩個主要成就:
一是分清楚了郵政公益性服務和商業化服務的區別。新《郵政法》規定,國家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郵政普遍服務;郵政企業按照國家規定承擔提供郵政普遍服務的義務;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支持郵政企業提供郵政普遍服務。“郵政普遍服務”是公益性的,是為老百姓提供的公共服務,所有人都有這個權利。而快遞等商業性服務,應該用另一個方法來運作。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講,改革都得從頂層設計開始。正是區分了不同性質的業務,采用不同的發展方式,郵政業改革是比較成功的。這是《郵政法》成功最主要的一條。
二是使我國快遞企業有了法律地位,實現了合法化運營,解放了生產力。新《郵政法》規定:經營快遞業務,應當依照本法規定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快遞業務。更重要的是,新《郵政法》規定外商不得投資經營信件的國內快遞業務,有效杜絕了外商在我國通過低價等手段進行惡意競爭,保護和促進了國內快遞企業快速發展。可以說,新《郵政法》使快遞業政策環境逐步完善,有利于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快遞市場體系。隨著新《郵政法》和《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的實施,快遞企業出現積極要求許可準入并加快加大硬件建設投資的勢頭,快遞業務量的增長勢頭更大,促進了快遞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總的來看,首先行業地位要得到重視,有了清晰的界定才能有很好的市場導向性;在這個過程中,要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向前發展,而不是按照哪一方利益來權衡。在導向性上我們還做了比較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快遞行業服務標準》,這是國家標準,不僅填補了我國的空白,也填補了世界空白。該標準內容涉及快遞企業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方方面面,對于推動快遞行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升企業管理水平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中國快遞協會成立,增強了政府與企業、企業之間、企業與用戶的溝通和交流,完善了快遞管理體制和市場機制,維護了快遞企業權益,促進了快遞業持續快速發展。
記者:在您看來,目前我國快遞業的發展存在哪些問題?今后整個行業該從哪些方面改善提升?
達瓦:近幾年,快遞業無論是市場規模還是業務量都在快速增長,服務質量也在不斷提升。但總體而言,整個行業仍處于粗放式的發展階段,低端過剩,高端缺乏,物流網絡不健全,服務能力與服務水平等方面仍需提升。今后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重推進快遞服務轉型升級:

圖1 :2006-2017年我國快遞業發展變化

《快遞服務》系列國家標準的實施,對于推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升企業管理水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總體而言,我國快遞行業仍處于粗放式發展階段,服務能力與服務水平有待提升

我國快遞企業應該從基礎設施、技術、服務等多方面進行升級,努力向國際巨頭看齊
一是完善網絡布局。郵政快遞業是網絡型經濟,只有加強基礎網絡建設才能健康有序發展。按照規劃,我國郵政網點建設分為六個等級(如表1所示),真正為人民服務就得加強基層網點布局,但目前最多只達到五級處理中心基本覆蓋全國,第六級網點應該包括社區、寫字樓、學校、車站、碼頭、礦山和行政村(村郵站),現在這一級的網點布局還遠遠不夠。同時,我國快遞企業的處理中心網絡也不行,前兩級不錯,基礎設施比較完整,技術設備比較好,但是越低層的處理中心越弱。物流業是網絡型經濟,貨物通過多級網絡、多個節點集散,但目前我國物流網絡建設嚴重滯后于信息網絡發展,因此完善物流網絡布局已成為郵政快遞物流、電商等各方力量都極為關切并迫切需要的。
二是理順服務質量和服務能力與服務價格的關系,制定合理的服務價格。現在投遞末端服務能力不夠,快遞企業心有余而力不足。因為服務需要成本,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就要什么樣的價格,今后絕不能再搞大規模低價競爭。
三是快遞員的勞動要得到尊重。投遞末端快遞人員的合法權益直接關系到快遞企業基層服務的穩定性,因此,要保證投遞末端企業和投遞人員的合法權益,提高基層派費所占郵費收入的比例。
四是保證服務質量,保證《快遞服務》國家標準落到實處,真正保證按《郵政法》規定的迅速、準確、安全、方便的八字原則,給消費者提供滿意的快遞服務。
記者:您如何看待我國快遞行業未來的發展?
達瓦:目前,我國快遞業發展勢頭良好,并且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還將快速發展,快遞業務量將會大幅增長,快遞企業巨頭將會逐步出現。
曾經有人問我,中國快遞業務量發展到每年300億件是不是已經到了最高點,我說遠遠沒有,很快會發展到500億、1000億。因為當前快遞業務量的統計并不全面,例如,沒有統計報刊雜志300億件的業務量,還有大量的運輸企業做的小件物流也沒有統計在內,都加在一起的話數量更加龐大。
同時,隨著行業不斷發展,快遞企業將會加快兼并重組。目前我國有經營許可證的快遞企業有10000多家,規模較大的有20家左右。去年5家快遞企業已經上市,進一步加快了發展速度,今后隨著市場競爭加劇,最終將形成4家左右的大型快遞公司、10多家中型快遞公司。因此,快遞企業應該從組織結構、基礎設施、技術、管理、服務等方面進行升級,進一步增強實力,向國際巨頭看齊。
值得一提的是,郵政快遞業要重視航空貨運發展。早在1980年代,UPS、FedEx等國際快遞巨頭就開始購買貨運飛機,布局航空貨運業務。但是在中國,由于當時郵政業的國民經濟基礎產業地位沒有明確,還不受重視,因此投入不夠,導致我國航空貨運與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相差懸殊。近年來,隨著航空貨運發展規劃出臺,再加上國家大力促進“一帶一路”建設,我國航空貨運必然會有比較大的發展,將為快遞服務提速奠定基礎。
快遞業是勞動密集、技術密集以及資金密集行業,管理水平要求很高,目前各方面的投入還遠遠不夠。未來,需要團結一致,加大投入,真正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五通”,進而促進國民經濟有力發展。
記者手記
為郵政快遞業發展盡心盡力,是達瓦先生畢生的目標與追求。他無愧于自己的使命,30年來為中國郵政快遞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郵政法》的修訂與頒布、《快遞服務》國家標準的出口與貫徹、中國快遞協會的成立,使郵政改革獲得成功,快遞業的法律地位得以確立,國內快遞市場秩序得以維護,郵政快遞行業得以迅速發展壯大。這些成就至今仍為人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