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趙皎云/文
打造簡便、快捷、高效的智慧醫藥物流體系
——訪天士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物流副總監覃擁
本刊記者 趙皎云/文
醫藥商業模式的變革正在引發整個醫藥供應鏈及物流中心的變革,要求企業必須從客戶角度出發,借助新的技術、管理模式構筑全新的智慧醫藥物流體系。天士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天士力”)創建于1994年,是以大健康產業為主線,以生物醫藥產業為核心,以健康產業和醫療康復、健康養生、健康管理為兩翼的高科技國際化企業集團。為應對醫藥供應鏈變革,天士力將打造端到端集成、可視、智能、高效、靈活的物流平臺,支撐公司業務發展,進而有效支撐集團“十三五”時期“雙千億”大健康戰略的完美落地。
2013年,天士力陜西醫藥物流中心項目落戶咸陽,2015年一期投入運營。該項目總投資6.6億元,是一個集醫藥、日用品、食品、快速消費品、農業裝備、制造業、第三方物流服務、物流增值服務和會展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服務中心,項目建成后預計年最大配送能力可達50億元。同年,天士力參與了由天津市人力社保局和食品藥品監管局共同組織實施的糖尿病門診特殊病患者用藥服務項目,在天士力現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內建設了國內首家智能化、全程可追溯直接面對終端患者的醫藥物流病房。
天士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物流副總監覃擁認為,醫藥商業模式的變革正在引發整個醫藥供應鏈及物流中心的變革,要求企業必須從客戶角度出發,借助新的技術、管理模式構筑全新的智慧醫藥物流體系。

覃 擁天士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物流副總監
醫藥物流企業原始的低價和粗放式管理方式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貨主、客戶對物流服務與物流成本的要求,醫藥物流精益化管理的時代正在來臨。
記者:您如何看待現階段國內醫藥流通行業的物流建設趨勢?
覃擁:進入2016年以來,“兩票制”、“藥品零加成”等行業政策的實施對整個醫藥產業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此背景下,新一輪醫藥供應鏈和物流變革已經全面展開。傳統的藥品層級流通模式正在被打破(如圖1所示),藥品供應鏈扁平化趨勢愈加明顯。物流作為藥品供應鏈的基礎和核心,正在成為醫藥流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物流體系和物流中心建設面臨著新的挑戰。
我國醫藥商業的流通業態主要包括醫院純銷、分銷調撥、普藥快批、零售四大類,其物流作業各有特點。比如:以醫院純銷業務為主的企業多為國有企業,其物流中心多為自建,物流作業的主要特點是貨值高,品規數和拆零比例相對較少,服務水平要求高;以分銷調撥業務為主的企業主要是區域型龍頭企業,其物流作業特點是拆零比例相對較少,單品種貨物量大,以整件為主;普藥快批及零售是四種業態中物流作業處理難度最大的業態,主要表現在品種分散、拆零比例高,拆零、復核作業強度大。
面臨變革,不同規模的企業在物流能力建設方面有不同的側重。比如:全國性集團公司利用政策,快速完善全國倉配一體化物流體系;省內集團化公司或通過兼并重組發展成為區域性倉配一體化集團公司,或依托自身資源打造區域配送優勢;中小型公司向集團化區域配送網點轉型。這對現有的醫藥物流中心數量、規模、業務處理能力、服務水平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基于多倉運作的OMS(訂單管理系統)及物流可視化平臺、智能預測補貨系統、新型貨到人揀選系統、自動出庫集貨系統、A型架、自動包裝復核機、智能化機器人技術(如智能穿梭車)等新設備、新技術、新理念、新方法開始被引入,目標是打造簡便、快捷、高效的智慧物流體系。

圖1 :傳統藥品流通層級

圖2 :多倉運作模式
記者:對于醫藥行業而言,“簡便、快捷、高效的智慧物流體系”具有哪些特性?
覃擁:伴隨著醫改政策的落地執行,原來屬地管理、分割、封閉的醫藥流通物流模式將被打破,和其它行業一樣,構建基于多級物流網絡多倉聯動的智慧物流體系已成歷史必然。對于醫藥行業而言,“簡便、快捷、高效的智慧物流體系”以下幾個特性:
物流鏈條最短:整個鏈條的物流距離最短,物流動作數最少;
整體庫存最少:在多級物流網絡中科學部署庫存,智能預測補貨,實現庫存協同,加快庫存周轉,提高現貨率,提升整個供應鏈的效率;

表1 :各業態出庫訂單特性對比
響應客戶最快:通過庫存前置、多倉聯動,實現就近出入庫,以最快速度(與客戶距離最近)響應訂單,為上下游客戶提供快速的物流服務;
全鏈條數據最透明:全供應鏈實現信息互聯互通,這樣可以實現可視、可追溯、可控、及時優化、輔助智能決策等功能;
全局物流成本最低:通過物流專業化、社會化程度的提升,整合和共享內外部資源,實現全局物流成本最低。
記者:現階段醫藥物流中心升級有哪些重點?有哪些關鍵技術值得關注?
覃擁:隨著醫藥零售渠道的多元化、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等終端客戶需求的多樣化,醫藥物流中心的拆零揀選工作備受重視。眾所周知,醫藥分銷以整托盤出庫為主,醫藥純銷以整箱為主,終端配送(快批業態)和零售連鎖以拆零為主(但兩者訂單特性有區別)。各業態出庫訂單特性如表1所示。
目前常見的揀選技術有:紙張揀選、PDA揀選、RF揀選、電子標簽輔助揀選、語音揀選等。其作業效率、適用業務場景方面各有利弊,要經過科學的EIQ分析法(訂單品項數量分析),并充分考慮好投資、效率及收益的平衡,在此基礎上根據自身實際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揀選技術。
同時,隨著大型現代化醫藥物流中心的興建以及更多物流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必然催生出一些新的揀選技術和應用方式,如SCS旋轉貨架系統、OSR貨到人系統、倉儲機器人自動揀選等。相關新物流技術的應用是基于客戶需求及商業模式變革的需要,一切新技術應用的目的就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任何脫離客戶需求及商業模式變革需要的技術應用是沒有前途的。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審慎選擇應用新技術、新設備。

圖3 :供應鏈協同

記者:在打造全新醫藥物流體系的過程中,相關企業將面臨哪些挑戰?對此您有何建議?
覃擁:從國內經濟運行環境來看,經濟下行趨勢還將長期存在,整體經濟增長趨緩,醫藥流通行業增速也趨放緩(增速從2012年的16.5%降至2015年的10.2%)。
從醫藥市場來看,隨著新醫改和新醫藥政策的推進,醫藥分銷企業的毛利率將逐步降低(毛利率從2011年7.3%降低到2012年6.9%,2013年6.7%,且降低趨勢不可避免)。為了保證適當的凈利潤,企業勢必從各方面降低運營成本,這其中就包括物流環節,而醫藥流通環節的物流成本相當高。
從醫藥物流企業自身來看,醫藥物流企業會提供第二方和第三方物流服務,其中第二方物流基本不賺錢;而第三方物流作為醫藥物流企業利潤增長點,但是第三方市場隨著醫藥物流企業發展,原有的很多企業的資質壁壘被突破,競爭也相當激烈。無論第二方、第三方醫藥物流,現在對成本降低、服務質量提高、客戶滿意度提升的追求會越來越高,這樣迫使醫藥物流企業本身加強管理,提高運營能力,整合供應鏈上下游,實現降本增效和服務提升。
基于上述原因,醫藥物流企業原始的低價和粗放式管理方式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貨主、客戶對物流服務與物流成本的要求,醫藥物流精益化管理的時代正在來臨。據了解,目前國藥、上藥、華潤都在積極推進該項工作。
記者:什么是醫藥物流的精益化管理?如何推進?
覃擁:物流精益化管理起源于精益制造(Lean manufacturing),指運用精益思想對企業物流活動進行管理,消除生產和供應過程中非增值的浪費,提高客戶滿意度。其基本原則是:從客戶的角度而不是從企業或職能部門的角度來研究什么可以產生價值;按整個價值流確定供應、生產和配送產品中所有必需的步驟和活動;創造無中斷、無繞道、無等待、無回流的增值活動流;及時創造僅由顧客拉動的價值,不斷消除浪費,追求完善;以顧客滿意為依據,有效、合理配置企業資源,最大限度地為企業謀求經濟效益和物流服務過程的增值效益。
推進醫藥物流精益化管理的關鍵點及切入點是:消除浪費,具體包括等待浪費、空間浪費、動作浪費、搬運浪費、庫存浪費、能耗浪費、流程浪費、返工浪費八項。根據醫藥物流作業現場特點,等待浪費在所有浪費中占比最高,已經達到70%,其常見情況有:每天的工作量變動很大,當工作量少時,人員和設備閑置;信息系統、機器設備時常發生故障;上游工作沒有按時完成,造成下游工作等待;各作業環節的效率未能取得平衡等。
記者:醫藥物流中心應如何處理技術升級和精益化管理之間的關系?對此您有何建議?
覃擁:需要強調的是,精益化管理不僅是工具,更是一種理念和方法論,同樣也是物流技術革新的手段和方法。它與西方那種變革式的硬件升級有一定區別,強調的是從量變到質變,持續改善。其本質是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問題,消除客戶認為非增值的浪費,這跟時下流行的互聯網思維其實是一個道理。而精益化管理最終的落地要依靠流程的變革、系統的調整、自動化設備的應用等方式實現,很多改善本身就是小的創新和技術的升級。
目前中國的醫藥物流精益化管理尚處于萌芽階段,其原因是:一方面,精益物流需要長期堅持才能產生巨大效果,短時間內取得的效果不如直接投入自動化設備帶來的改觀那么明顯;另一方面,醫藥流通企業仍處在急速擴張階段,2016年中國醫藥流通市值為1.88萬億元,預計“十三五”時期還將一直維持超過10%的年復合增長率,企業向內部管理要效益的時機未到。相信在3~5年以后,隨著幾家醫藥流通企業實現規模化發展以及市場競爭格局的基本形成,企業將會越來越重視從內部挖掘利潤,關注冰山下的物流成本“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