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1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減少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和降低物流用能成本,為企業減負助力;部署以試點示范推進“中國制造2025”深入實施,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
會議確定,在落實好前期已出臺涉企減負政策的基礎上,再推出一批新的降費措施:一是降低企業物流成本;二是推進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改革,合理降低輸配電價格;三是減少經營服務性收費。
會議指出,“中國制造2025”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邁向中高端的重要抓手,實施兩年來取得明顯成效。下一步實施中,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結合“互聯網+”和“雙創”,促進制造業向智能、綠色和服務型升級,建設制造強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和《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以智能化帶動交通運輸現代化,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與交通運輸部聯合簽署了《全面推進智能交通發展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兩部門將緊密圍繞國家智能交通發展重大目標任務,完善智能交通發展頂層設計,協同推進智能交通發展戰略實施,共同營造開放的智能交通技術開發應用環境,加強交通運輸數據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共享融合,推行“暢行中國”綜合交通運輸信息服務,推進智能交通創新能力建設和先進技術應用推廣,推進交通運輸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和、服務模式創新和安全綠色水平提升。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中國鐵路總公司聯合印發《“十三五”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發展規劃》。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提升傳統運輸通道能力,有序推進面向全球、連接內陸的國際運輸通道建設;優化集裝箱場站布局,強化樞紐銜接配套,加快推進上海、寧波舟山、廣州等港口疏港鐵路建設;推進內陸港建設,打造完整的國際聯運和鐵水聯運系統,促進一體化通關。
在技術裝備與信息共享方面,我國將大力發展20英尺、40英尺國際標準集裝箱,研發應用適應市場需求的內陸集裝箱,重點發展集裝箱專用車,加快研發多式聯運設施設備;構建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加強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