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沛霞
激發言語生命動力 優化兒童習作生態
黃沛霞
低年級習作啟蒙對兒童更高學段的習作,甚至是一生的寫作態度和習慣都有很大的影響。在低年級說話寫話教學中,追求“簡單易行”的寫話方式,讓寫話內容富有“兒童趣味”,圍繞“能力生成”達到寫作目標,就能更好地激發兒童言語生命動力,優化兒童習作生態。
習作啟蒙;兒童言語;簡單易行;兒童趣味;能力生成
如何更好地進行習作啟蒙,讓兒童和習作有一次最美麗的相遇,筆者根據低年級兒童的特點,依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寫話的教學目標“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開展了一系列探索與實踐。
低年級兒童剛剛入學,言語倉庫內存較少,語義理解、言語積累、言語表達等都會經常遇到困難。如果此時,可以給學生輕松而樂于表達的環境、易行而便于掌握的方法,幫助學生漸進地生長起自身的習作能力,步入習作的快車道,那將是兒童最需要的。
1.游戲助力,快樂的就是容易的。
游戲是兒童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把游戲引進習作,是從兒童自身的生活出發,與兒童的精神世界一脈相承的。低年級學生對于枯燥的學習注意力持久度不高,而游戲的方式卻是他們生活的常態。教師可以借助一些游戲道具,讓學生樂此不疲地投入進來。在游戲中增強語感,獲得語言積累,習得表達方法。
句子迷宮(圖1)。扔骰子走迷宮,走到有字的格子,就要去“密碼本”里翻找相應的字句。如誰走到“春”這個格子,就要在“密碼本”里找到“百花盛開,萬紫千紅”,前后有意義,就進;文不對題,就退。

(圖1)
詞語筷抽簽(圖2)。竹筷上貼紙條,上面寫著一些字詞,可以連成一句話。如“小兔、和、河邊、去、兔媽媽、干嗎”,可以連成“小兔和兔媽媽去河邊干嗎?”和“兔媽媽干嗎和小兔去河邊?”一組同學每人抽一支筷子,先把竹筷朝下不準看,鈴聲響后最快排成句子的人獲勝。

(圖2)
東南西北風(圖3)。 先選字卡,如“花”,再選方向,同伴改變方向多次,讀一讀選中方向上的句子,看能不能和“花”講得通,以此來判斷輸贏。

(圖3)
2.讀寫結合,無負擔的就是簡單的。
教材是最好的范本,在語文課堂上,把閱讀和寫話完美結合,讓學生在學文的同時學表達,可抓住一個讀寫結合點讓學生說或寫一句話,學生的言說有了依托,就降低了表達的難度。同時,多用教材這種熟悉的載體,相對于其他補充材料,學生的負擔要輕得多。比如《秋游》(蘇教版二上)的讀寫結合點:(1)結合圖片,品讀文字,感受白云變化的神奇;(2)觀察想象,表達交流。想象“白云像什么”,再讓它和天空發生聯系“它來天上干什么”。雖然對于二年級學生而言“想象白云時聯系天空”要求較高,但在讀寫結合的情境中,學生能較好地完成。
兒童的心和寫作本來就是相通的,關鍵是用什么樣的方式打通兒童與寫作之間的通道。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只對喜歡做的事,對貼近他們生活的故事感興趣。所以,我們用以寫話的內容要從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出發,以能讓兒童充分地發揮天性,樂于把自己內心最美的世界表達出來為準則,做到新課標中所說“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
1.玩童謠游戲,讓創編成為游戲需要。
民間童謠游戲簡單地說就是童謠+游戲,以其簡單的游戲方法,豐富的游戲形式,有趣的游戲內容深受兒童的喜愛。尤其對于低年級學生,民間童謠是民間藝術中最容易被他們接受和喜愛的。在玩游戲的同時欣賞童謠、誦讀童謠、創編童謠,正是促發兒童言語表達的最佳方式。
民間童謠游戲的資源非常豐富,有數數歌、問答歌、游戲歌、連鎖歌、謎語歌、繞口令、顛倒歌等,游戲的形式多樣,玩法不一,簡單易學。
一年級課例:《翻繩謠》
游戲階段:介紹翻花繩游戲,播放視頻;學習翻花繩的花樣,聽學歌謠;玩游戲,唱歌謠。
欣賞階段:用不同方式讀童謠,感受童謠的特點。
仿(創)編階段:設計花繩新樣式,給作品起名字;比賽誰的花樣多,小組合作改編歌謠。
評改階段:組內評改童謠。
再游戲再創作階段:把新創的花樣、童謠運用到游戲中。
2.讀繪本故事,讓經典語言潤物無聲。
繪本有圖有故事,可以激發兒童的興趣,啟迪兒童的想象力,提升兒童的表達力。通過搜集、閱讀、篩選適合低年級兒童閱讀模仿、創意說寫的繪本,筆者建構了適宜低年級學生表達、言語訓練的繪本資料庫。如:學會觀察事物的特點,安排的是《晚安,月亮》(瑪格麗特·懷茲·布朗)《螃蟹的生意》(新美南吉)等有非常具象的事物特征的繪本;練習擬聲詞的運用,安排的是《晚安,工地上的車》(謝麗·達斯基·瑞科爾)等擬聲詞運用恰當的繪本。
二年級課例:《落葉跳舞》(日本畫家尹東寬的繪本)
目標:觀察樹葉小人,寫他們的動作表情。能用上可以“找對子”的詞語。
師生共讀:找樹葉小人,觀察他們是怎樣跳舞的。
細讀圖文:融入情境,聚焦關注繪本語言,師生游戲“找對子”,情感對讀。
言語表達:觀察交流最喜歡的樹葉小人,寫寫他們跳舞時的動作、神態和語言。
評賞修改:在朗讀中評點欣賞,自我發現,借鑒修改。
學生通過閱讀故事、觀察圖畫、玩游戲“找對子”,初步體悟到詞語對仗整齊的魅力,并快樂地完成了言語實踐。寫幾句話并注意詞語的對仗本來是稍有難度的,但因為圖畫故事和游戲富含兒童趣味,兒童的表達變得輕松而自然。
1.序列推進,一次完整的寫話旅程。
結合蘇教版語文教材中的語言訓練點,筆者構建了一條低年級學生寫話序列的 “經線”:說話→語詞練習→寫一句話→寫幾句話→寫童謠童詩等→寫童話故事,由易到難,多說少寫,先說后寫。每一個點,又可以分出一個序列的目標,如寫好一句話,包括“把句子寫完整”到“語序通順不顛倒”到“用好句子中的動詞”再到“寫出句子好聲音”等。
2.主題單元,一場多彩的寫話派對。
一種能力的習得需要慢火細燉,習作能力也是一樣。由寫話主題+單元目標+體驗活動構成的“主題單元”系列課程就為低年級的學生提供了一個有魅力的“場”,激發他們的習作熱情,培養好的習作習慣,生成習作能力。以我們班的“逃跑”主題單元序列課程為例,“逃跑”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在他們的生活、故事中處處都有“逃跑”的影子,所以有著濃濃的兒童情趣。單元目標計劃通過一系列活動體驗,指導學生能按順序、抓住特點進行觀察,并寫好“逃跑”的樣子:方向、速度、一個動作、一個神態、一次語言或者一處心理活動等。
活動一:閱讀欣賞,創意繪本課
以英國繪本作家露絲·蓋樂薇的 《愛笑的鯊魚》為載體,師生共讀故事,關注欣賞海底幾種動物見到鯊魚逃跑的畫面和語句。
言語實踐:分別描述天使魚、刺鲀、海星逃跑的樣子。
趣味表演:感受三種海底動物不一樣的特點和逃跑方式。
動手操作:畫一畫海底動物逃跑的路線。
畫后表達:交流如此畫路線的原因,猜猜動物們當時的想法。
想象繪畫:想象海底別的動物是怎樣逃跑的,再畫一畫。
圖文仿編:為自己的圖配上故事說明。
方法遷移:再讀故事,學習描寫方法,修改自己的文字。
綜合運用:學做繪本作家,創作自己的繪本故事。
作品分享:作品完成放在圖書角,同學互相借閱,提出建議或送出夸獎。
因為學生非常喜歡畫畫這樣的形式,又有有趣的圖畫書作為范本,所以這樣的創作是學生發自內心的渴望和需要,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創作的“逃跑”繪本非常富有想象力。
活動二:群文搜索,比較閱讀課
讀跟“逃跑”有關的書,記一兩句摘抄或筆記,并把摘抄分類貼在表格中,準備交流,見表1。讀同學們做的摘抄體悟不同表達的妙處,見表2。

表1

表2
板塊一:尋找西瓜蟲,觀察逃跑情態。活動前搜集資料,了解西瓜蟲;活動中仔細觀察,西瓜蟲逃跑了嗎?活動后個性表達。
板塊二:逗逗西瓜蟲,設置障礙比逃跑。仔細觀察西瓜蟲,給西瓜蟲設置各種障礙,看看它是怎樣逃跑的。
在以上的主題單元實踐中,我感受到,學生滿腔熱情地融入一個個豐富的體驗活動中,寫話子目標一個個地達成,并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地實現了寫話的單元目標。在我的習作啟蒙教學實踐中,我努力讓學生與寫話的每一次美好相遇都能獲得一點兒習作的能力,并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反復實踐,我期待最終內化生成為他們帶得走的“習作力”。
[1]朱曉斌.寫作教學心理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2]何捷.和學生一起寫作文[M].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
[3]吳勇.童化作文,浸潤兒童心靈的作文教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陳安儀.用繪本開發學生的寫作力與表達力[M].臺北:圓神出版社.2016.
[5]馬玲.手心里的光.[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注:本文獲2016年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一等獎,有刪改。
G623.24
A
1005-6009(2017)49-0026-03
黃沛霞,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實驗小學(江蘇南通,226300)教師,高級教師,通州區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