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維
用思維導圖助力學生課外閱讀
劉維維
思維導圖是思維可視化的重要載體,它能讓學生洞悉問題解決的核心與關鍵,養成系統思維的習慣。在記錄課外閱讀札記時引入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解讀文章主旨,理解文章結構,厘清文章脈絡,提升思維品質。
思維導圖;課外閱讀札記;主題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在閱讀中應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那么,如何讓課標精神落到實處呢?筆者覺得引入思維導圖是一條可行的路徑。在寫課外閱讀札記時,借助思維導圖,可以使學生有效地浸入文本,理解文章主旨,明晰概念,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知識概括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1.尋找主題:確定思維導圖的焦點。
思維導圖可以將大腦思維的過程外顯,它發散與聚合的特點可以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結構,并把經驗、知識、思維連綴成一個整體。在寫課外閱讀札記時,尋找主題,確定思維導圖的焦點,是完成思維導圖的前提。
如:學生在繪制散文的思維導圖時,教師可以結合散文特點,將閱讀材料中重要的信息進行整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尋找文章主題,抓住文章的“文眼”或“線索”,再以思維導圖的形式,使文章結構清晰化,從而讓學生對文章脈絡和情感變化有全面的把握。
以老舍先生《濟南的冬天》一文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濟南的冬天這一主題,嘗試從每一個自然段中提取表現濟南冬天的關鍵詞:響晴、下雪、山、水和天空。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歸類,山、水、天空是濟南冬天的常態意象,可以并列作為一組關鍵詞,而響晴和下雪是濟南冬天的特殊景致,它們可以作為另一組描寫濟南冬天的關鍵詞。這兩組關鍵詞組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體現濟南冬天這一主題,我們可以把它們作為思維導圖的第一分支,找到了圍繞主題的第一關鍵要素,也就確定了思維導圖的焦點。然后,圍繞關鍵詞,繼續引導學生依次找出思維導圖第二、第三分支的關鍵詞,思維導圖見圖1。在記錄課外閱讀札記時,圍繞文章主題不斷地發散和聚合,有助于豐富知識架構,形成知識網絡,從而為繪制思維導圖做好基礎性工作。

(圖1)
2.梳理關系:明晰思維導圖的脈絡。
在課外閱讀中,梳理好文章的架構,明晰知識的內在關系,有利于學生把握思維導圖的脈絡,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閱讀能力。
托尼·巴贊在《思維導圖——放射性思維》一書中指出,思維導圖有四個基本特征:(1)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2)主體的主干作為分支從中央圖形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個關鍵的圖形或者寫在產生聯想的線條上面的關鍵詞構成,相對不重要的話題也以分支形式表現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在課外閱讀札記思維導圖的制作中,梳理關系,明晰文章的發展脈絡,是保證思維導圖有序性和邏輯性的關鍵。制作時,首先要確定一個主題詞,然后圍繞主題詞不斷具化和細化,最后形成主次分明、清晰可見的邏輯路線。一般來講,思維導圖的分支都是在兩個以上,層次數不得少于三個,中心詞之間連接的線條上要標示關鍵詞,這樣才能清晰地展示出文章的脈絡和圖示的內在關系,從而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整體結構。
例如:學生閱讀繪本《神奇的校車:奇妙的蜂巢》后,為了讓學生梳理主題之間的關系,弄清繪本內容的條理,明晰思維導圖的脈絡,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圍繞蜜蜂這一中心詞拓展四個一級分支,分別為總介紹、蜂王、工蜂、雄蜂,進而再延伸第二分支,總介紹的第二分支為種類、習性,蜂王的第二分支為體型、職責、壽命,雄峰的第二分支為職責和體型,工蜂的第二分支為體型、職責和壽命。在此基礎上,根據類型和特征,進一步細化第三分支,見圖2。通過不斷地拓展、延伸、細化,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文章結構和關系圖示,這樣思維導圖的制作就有了明確的路徑。

(圖2)
3.形成圖示:展示思維導圖的結構。
在課外閱讀札記中引入思維導圖,目的是幫助學生解讀文章主旨,理解文章結構,厘清文章脈絡,形成知識圖譜,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在平時的課外閱讀中,筆者通常會與學生用一個月的時間共讀一本課外書。大部分學生讀完整本書后,如果讓他說說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他有可能會說得缺乏條理。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從長達幾百頁的長篇小說中提煉出關鍵要素,并梳理出各要素之間的從屬關系,在文章的段落之間建立關聯,形成知識關系鏈,最終形成完整的思維導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結合自己獨特的閱讀理解繪制出凝聚著自己智慧的思維導圖,反映出自己獨特的思維模式和知識結構,如此,富有個性的、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便得到了充分彰顯。在思維導圖的制作中,筆者鼓勵學生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與自我對話,最終利用關鍵詞、符號、圖形、顏色、線條等要素形成既有共性框架,又具有個性色彩和溫度的思維導圖。
比如:筆者帶領學生共讀《城南舊事》這本書,根據獨立的故事主題可以將書的結構分為五大塊,依次為惠安館、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花兒落了。學生在梳理書本結構的同時,進行了篩選信息、理解概括的閱讀實踐,在思維導圖(見圖3)上清晰地呈現了自己的思維軌跡。

(圖3)
正如布魯納所說,把知識放進構造得很好的模式里面更容易記憶,而且學習一個模式,將有助于理解并掌握可能遇到的其他類似的信息,且容易進行適當的遷移。思維導圖發散與聚合的特點,有助于知識進行重新組合、聯系、創新,使人的思維更加活躍,有利于個體思維的充分展現。它可以幫助學生弄清文章的表達順序,了解文章的整體結構,提高學生閱讀時的靈活性、深刻性,催生學生更多創新性的閱讀理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思維導圖是學生高效學習語文、提升語文素養的重要輔助工具。
G623.23
A
1005-6009(2017)49-0067-02
劉維維,江蘇省徐州市解放路小學(江蘇徐州,22116)教師,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