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卓鑫
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在人工智能領域顯然仍處于起步階段。
2017年什么概念最火?人工智能當之無愧。作為新興熱點,人工智能領域的公司很多還處于創業階段,在A股市場中成熟的公司雖然也有或多或少涉足,但總體還處于探索階段。

咨詢公司Venture Scanner統計,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公司已突破1000家,跨越13個子門類,融資金額高達48億美元。
在這13個種類中,研究機器學習(應用)的人工智能公司數目最多,達260家,約占整個行業的30%。從區域分布情況來看,歐美等西方國家發展較為迅猛,其中美國以499家人工智能公司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且初創公司數量眾多;而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在人工智能領域顯然仍處于起步階段,真正布局該產業的公司較少,以傳統互聯網巨頭進軍人工智能領域為主。
目前較為成熟的感知智能技術(如語音、視覺識別的服務、硬件產品等)的應用開發所形成的新“人工智能+”將引領產業變革,成為推動社會飛躍發展的新動力。在傳統產業,人工智能可以在制造業、農業教育、金融、交通、醫療、文體娛樂、公共管理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將不斷引入新的業態和商業模式;在新興產業,人工智能還可以帶動工業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VR、無人機等處于產業生命周期導入期的公司飛躍式發展。
從具體應用方向來看,如今十分火熱的工業4.0、人臉識別、智能答題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安保、智能醫療、虛擬私人助理等人工智能概念是有望得到快速爆發的重點領域。目前人工智能在圖像識別、語言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以及人機交互、機器視覺、自動駕駛等方面都已經成功應用。
人工智能產業鏈中,基礎層是構建生態的基礎,價值最高,需要長期投入進行戰略布局;通用技術層是構建技術護城河的基礎,需要中長期進行布局;解決方案層直戳行業痛點,變現能力最強。
基礎層公司 多為傳統IT轉型
人工智能基礎層就是我們常說的大數據、云計算、CPU等。目前國內上市公司中在人工智能基礎層方面相關的公司包括久其軟件、東方國信、天璣科技、浪潮信息、恒生電子、拓爾思等。
恒生電子(600570.SH)2016年成立了恒生研究院,負責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研發。區塊鏈課題,恒生電子作為發起單位加入了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金聯盟),并加入了linux基金會hyperledGEr開源項目等。
久其軟件從最初的軟件提供商到移動互聯和大數據運營的再次驗證,未來定位基于高端客戶資源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變現的不斷執行公司。公司創立之初以報表管理軟件切入,為政府提供結構化數據分析和整理,并進一步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現已發展成集大數據、集團管控、電子政務和移動互聯領域軟件于一身的大數據解決方案提供商,A股稀缺。
拓爾思(300299.SZ)大數據服務領域稀缺純正標的。公司脫胎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中文信息處理研究中心,自1985年起便開始研究中文信息檢索,目前公司已擁有大數據領域非結構化數據處理技術,在大數據分析領域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從底層技術、平臺產品到應用產品服務技術全產業鏈布局。隨著非結構化數據的地位在整個大數據領域中的不斷上升,拓爾思有望進入高速增長期。
科大訊飛(002230.SZ)是A股人工智能龍頭,公司在以“從能聽會說到能理解會思考”為目標的訊飛超腦項目上,持續加大投入,在感知智能、認知智能等領域均取得顯著研究成果。
技術及應用層公司 靠智能制造落地
人工智能技術層主要涵蓋了框架、算法、通用技術,目前人工智能算法大體上流行12種,這12種算法包括決策樹、樸素貝葉斯分類器、最小二乘法、邏輯回歸、支持向量機、集成學習、聚類算法、主成分析法、SVD矩陣分解、獨立成分分析、關聯規則、其他方法等。
人工智能算法通過AlphaGo與柯潔的人機大戰,成為當前數據分析領域中的一個熱點內容。目前通用的框架層:TensorFlow,Caffe,Theano,Torch,DMTK,DTPAR,ROS等框架或操作系統。作為投資者或者普通消費者更多的會關注通用技術如:語音識別、圖像識別、人臉識別、NLP、SLAM、傳感器融合、路徑規劃等技術或中間件,畢竟通用技術與我們日常生活習習相關,如你們平時所能看到的智能廣告、智能診斷、自動寫作、身份識別、智能投資顧問、智能助理、無人車、機器人等場景應用。
目前,A股市場有59家公司涉足機器人產業,部分公司通過收購進入這個領域。以昆侖萬維為例,公司收購美國的機器人公司WooboInc.,致力于開發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交互式機器人;在東方網力的18.30億元增發方案中,1.57億元擬投入智能服務機器人項目。
人工智能目前最看好生物識別,如遠方光電和佳都科技。金融科技Fintech圍繞IT與金融創新展開。虛擬的網絡戰爭已經開始,IT安全有更大的彈性。無人駕駛里有四維圖新和中海達。繞著人工智能產業鏈有很多投資機會,大數據是產業鏈發展起點,作為數據采集的關鍵通道,傳感器至關重要,如漢王科技;云計算、大數據處理技術支撐上,國內FPGA(可編程性)稀缺標的紫光國芯;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上防領域佳都科技、營銷領域浙江富潤等相關的上市公司。
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底層的計算機體系架構、智能硬件、軟件應用雖有技術積累質的進步,國內人工智能的產業發展和商業化路徑規劃,依然需要借鑒國外的產業政策引導和企業商用成功模式。
目前百度的搜索數據和智能汽車、阿里巴巴的大數據和智能金融、騰訊的智能社交、云服務等巨頭開始發力人工智能,這將帶動國內在人工智能商業化應用的市場潛力,市場還包括制造業中的智能制造和機器人、汽車中的自動駕駛、家居中的智能家居、安防中的智能識別、營銷中的智能匹配等。
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指出,國內在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3D打印等關鍵智能裝備領域形成了一定技術實力,為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根據“中國制造2025”戰略,智能制造將作為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