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娜
摘要:選取皇竹草等7個優質無害牧草以及兔絲子進行了以草代草試驗,試驗地面積69畝,7個分區,設置調查樣地26個,對替代草種采取綜合替代與直接替代兩種方式。試驗結果表明:綜合措施有利于牧草替代紫莖澤蘭,而直接替代除皇竹草、象草等2個草種替代效果明顯之外,其他5個草種基本失敗。
關鍵詞:皇竹草;撫育管理;草種;替代
中圖分類號:Q949.78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3-0019-02
1 引言
紫莖澤蘭(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別名為破壞草、結芳草、飛機草,屬菊科澤蘭屬,是多年生叢生草本植物。原產中美洲,主要分布于熱帶區域。在我國首次被發現是在1935年的云南南部地區[1]。1970年后,該植物在貴州省發現,后在短期內蔓延至包括六盤水市、黔西南州、畢節地區等在內的37個縣(市、區),分布總面積可達700萬hm2?,F已在我國的四川、云南、廣西、臺灣、貴州等省市得到大面積分布。依照貴州省林業廳2003~2004年全省林業有害生物普查統計結果發現,受紫莖澤蘭影響的林地面積已達30萬hm2。紫莖澤蘭有相當強的競爭力與繁殖力,有極強傳播力(擴散速度為20~60 km/年),因紫莖澤蘭本就有具毒,分布之處,對其他本地植物進行排斥,短期內變成單優群落,威脅到農、林、牧業的發展。
此次以草代草試驗選用了無害、優質牧草,主旨在于通過管理措施的差異,觀察不同牧草的替代能力,研究其在實際生產中抑制紫莖澤蘭的可能性和潛力,探究不同草種對紫莖澤蘭生長的影響,篩選出抗逆性強、繁殖力強、無害、優質牧草,為紫莖澤蘭防治探索實用、經濟、有效的防治措施。
2 試驗地概況
羅甸縣羅悃鎮是此次調查所選擇的試驗地,該地區主要是砂頁巖發育的黃紅壤,pH值呈酸性,土層深厚達60~80 cm,質地輕粘。低山地貌,地表較破碎,山巒起伏,最高海拔達811 m,而最低海拔僅601.2 m。同時,該地區屬南亞熱帶氣候,溫熱濕潤,年日照時數達1355.2 h,年均溫達18.9 ℃,最熱月與最冷月溫度相差大,無霜期達330 d,年平均降雨量充沛,可達1177 mm,雨水主要集中于5~8月份,降雨量可達745 mm,在全年降雨量中占比68%.
3 試驗方法
替代草種:選用有較強競爭性、長勢較好的象草、皇竹草、百喜草、扁穗牛鞭草、扁豆、香根草、串葉松香草等7種無毒牧草。
種植方式與措施:試驗地選用紫莖澤蘭蓋度超過60%的地塊,規劃面積達69畝,定值密度為667株/畝,株行距控制在1 m×1 m,綜合替代則作全面清理,穴狀整地,規格達30 cm×30 cm×30 cm,年撫育2次,將基地紫莖澤蘭進行徹底清理;完全取代小塊狀清理方式,行穴狀整地,規格控制為30 cm×30 cm×30 cm,不使用其他撫育措施,兔絲子即可緊纏于紫莖澤蘭,每叢5~10條不等[2]。
3.1 樣地調查
依照不同替代草種、不同替代方法,分別設置2個10 m×10 m固定樣地,因替代草種均種于相同地塊,相同坡面,那么僅設置2個空白樣地。調查時需用梅花布點模式,增設大小為2 m×2 m樣方5個左右。對每樣方里紫莖澤蘭叢數、株數與蓋度、替代草種叢數、株數與蓋度展開調查,調查時間選在每年的9~10月進行,調查過程需用總時間長達3年。對比替代效果。
3.2 統計方法
依照樣地調查小樣方的紫莖澤蘭與替代草種的株數,將替代前與替代后紫莖澤蘭消漲與替代草種的生長狀況展開對比,再觀察替代效果。
4 結果與分析
4.1 不同牧草替代紫莖澤蘭的效果
先從7種牧草中選用綜合措施替代的象草、皇竹草、串葉松香草、扁穗牛鞭草4種牧草,得出標準樣地中紫莖澤蘭蓋度、株數各自降低百分比為:象草28.6%和16.3%、皇竹草88.5%和29%、串葉松香草82.8%和43.3%、扁穗牛鞭草89.9%和39.4%[3]。同時,在此次調查里還得出替代牧草在紫莖澤蘭跡地上,在人為協助清除紫莖澤蘭,與進一步強化后期長達2年撫育管理的情況下,可快速生長,形成相應蓋度,建構優勢群落,占領上層營養空間,可更好控制紫莖澤蘭入侵與生長,有較好的替代效果。不過在沒有任何措施的狀況下,于紫莖澤蘭跡地直接種植替代,僅有象草、皇竹草可替代紫莖澤蘭,調查標準樣地中紫莖澤蘭蓋度、株數降低百分比依次為:象草11.2%、11.2%,皇竹草25.7%、14.3%。但串葉松香草、扁豆、百喜草、扁穗牛鞭草、扁豆5大草種因紫莖澤蘭形態占據了上層空間,導致水熱、光照與營養空間均受影響,以致無法正常生長,成活率相當低,種植后3年時間,就已完全枯萎消亡,替代效果相當差,調查標準樣地中資金澤蘭卻呈增加趨勢,增加株數、蓋度分別減少百分比為:串葉松香草153.8%、6.8%、扁穗牛鞭草34%、8.2%、扁豆135.7%、26.4%、百喜草44.8%、8.9%。
4.2 不同替代措施對紫莖澤蘭的替代效果
在此次調查還得出,扁穗牛鞭草、皇竹草、象草、串葉松香草等4類牧草直接替代與綜合替代效果,直接替代與綜合替代調查標準樣地中紫莖澤蘭株數降低百分率[4]:象草-11.2%、-28.6,皇竹草-25.7%、-88.5,串葉松香草153.8%、-82.8%,扁穗牛鞭草34%、-89.9%。直接替代與綜合替代調查標準樣地中紫莖澤蘭蓋度降低百分率分別為:象草-11.2%、-16.3%,皇竹草-14.3%、-29%,串葉松香草6.8%、-43.3%,扁穗牛鞭草8.2%、-39.4%。均證實了綜合替代效果比直接替代效果好。
5 結論及建議
5.1 結論
(1)由以上調查所分析的結果數據來看,7個替代草種里,其中的象草、皇竹草替代效果更好,但百喜草、扁穗牛鞭草、扁豆、串葉松香草、香根草根本無法取代紫莖澤蘭,還應給予必要的人工措施,方可展現替代功能[5]。
(2)從象草、皇竹草、串葉松香、扁穗牛鞭草4類牧草替代情況來看,和直接替代相比,綜合替代更占優勢。總之,綜合替代在牧草替代紫莖澤蘭中效果更突出。
5.2 建議
(1)需繼續更深入的展開無害、無毒、優質牧草的試驗,力求挖掘出更適宜的替代牧草。
(2)建議種植期間,選用帶狀清理模式,不但能夠替代紫莖澤蘭,還能夠有效預防紫莖澤蘭跡地由于全面清理出現水土流失。
(3)建議推廣采用皇竹草、象草等優質牧草實現對紫莖澤蘭的替代。
參考文獻:
[1]強 勝.世界性惡性雜草—紫莖澤蘭研究的歷史及現狀[J].武漢植物學研究,1998,16(4):354~360.
[2]趙國晶,馬云萍.云南省紫莖澤蘭的分布與危害的調查研究[J].雜草學報,1989,3(2):37~40.
[3]向業勛.紫莖澤蘭的分布、危害及防除意見[J].雜草科學,1991(4):10~11.
[4]劉倫輝,謝壽昌,張建華.紫莖澤蘭在我國的分布、危害及防除途徑探討[J].生態學報,1985,5(1):1~6.
[5]夏忠敏,金 星,劉昌權.紫莖澤蘭在貴州的發生危害情況及防除對策[J].植保技術與推廣,2002,22(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