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瑤+吳道軍+任慧爽+萬濤+田立超
摘要:利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6 g/L丙環唑乳油、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12%咯菌腈懸浮劑和竹醋原液,采用生長速率法對香樟炭疽病病原菌進行了室內藥效試驗,測定了幾種殺菌劑的抑菌率和室內毒力,以為田間防治提供依據。結果表明: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對香樟炭疽菌的防效最好,其次為156 g/L丙環唑乳油和12%咯菌腈懸浮劑,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和竹醋液對香樟炭疽病菌的防效較差。
關鍵詞:香樟;炭疽?。粴⒕鷦?;室內防效
中圖分類號:S7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3-0021-03
1 引言
香樟由于具有生長速度快、枝葉繁茂、冠形美觀等特點,被廣泛地用作庭院、街道、公園等風景綠化樹種,此外香樟具有避臭、驅蟲、吸毒氣、隔噪音以及具芳香等特性[1],對城市的生態環境起著重要的美化、凈化作用。但近年來隨著環境的惡化和香樟種植面積的增加,病害問題日趨嚴重,香樟炭疽病也成了主要病害之一[2]。經調查,目前香樟炭疽病在重慶發生嚴重,分布范圍廣,在沙坪壩、九龍坡、北碚、璧山等多個區縣被發現。發病時首先在葉片上出現暗褐色小病斑,后擴大成褐色不規則斑,病斑邊緣黑褐色、中央灰褐色,在潮濕環境下,病斑上散生不規則形狀的黑色小粒點。病原菌除危害葉片外還侵染莖干,造成大量的葉片脫落,莖干枯死,影響了香樟的正常生長,給綠化建設帶來很大的損失[3]。為了探索香樟炭疽病的防治方法,采取更有效的防治措施,試驗選取5種不同類型的低毒殺菌劑對其進行室內藥效試驗,以期為該病的防治提供依據。
2 材料和方法
2.1 試驗材料
病原菌來源:重慶市沙坪壩區大學城香樟炭疽病病葉分離獲得。培養基: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PDA),馬鈴薯200.0 g,葡萄糖20.0 g,瓊脂15.0 g,蒸餾水1000.0 mL,pH值自然,121 ℃滅菌30 min備用。
供試殺菌劑具體見表1。
2.2 試驗方法
選取5種殺菌劑,按照建議濃度,每種殺菌劑分別稀釋100倍、200倍、400倍、800倍和1600倍。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4]測定供試殺菌劑對菌絲生長的抑制作用。具體方法:將配制好的殺菌劑母液按設定的濃度比例與冷卻至50~60 ℃的滅菌PDA培養基混勻,倒入直徑為90 mm的滅菌培養皿中,制備成檢測平板,對照平板(CK)用加入等量滅菌水與PDA培養基混勻制備。然后將直徑5 mm的病原菌菌餅分別接種于檢測平板及對照平板中央,22 ℃下培養7 d,十字交叉法測量各處理菌落直徑,重復3次。
2.3 數據分析
根據統計結果計算菌落擴展直徑和相對抑菌率。計算公式如下:
菌落擴展直徑(mm)=菌落的平均擴展直徑(mm)-菌餅直徑(1)
式(1)中“菌餅直徑”為5mm。
相對抑菌率(%)=(對照菌落擴展直徑-處理菌落擴展直徑)/對照菌落擴展直徑×100。
3 結果與分析
3.1 室內藥效試驗結果
多種殺菌劑對香樟炭疽病菌的室內藥效試驗結果如表2和圖2所示。可以看出,在含藥檢測平板上培養7 d,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對其呈現出較強的抑制作用,所用濃度均達到了100%的抑菌率;其次為156 g/L丙環唑乳油,所用5個濃度的抑菌率均達到了90%以上,且在這5個濃度范圍內隨著濃度的降低,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也減弱;12%咯菌腈懸浮劑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也較強,5個濃度的抑菌率均達到了75%以上,且在這5個濃度范圍內,隨著濃度的降低,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先增強后降低,最佳抑制濃度為800倍液;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稍弱,除200倍液的抑菌率稍高于50%外,其余兩個濃度均低于50%,且在這5個濃度范圍內隨著濃度的降低,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先增強后減低,最佳抑制濃度為200倍液;竹醋液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最弱,除800倍液和1600倍液的抑菌率稍高于30%外,其余兩個濃度均低于30%,且在這5個濃度范圍內隨著濃度的降低,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增強。
4 結語
室內藥效試驗表明,5種藥劑對香樟炭疽病菌均有一定防效,其中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防效最高,其次為156 g/L丙環唑乳油和12%咯菌腈懸浮劑,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和竹醋液對香樟炭疽病菌的防效較差。
多菌靈為苯并咪唑類殺菌劑,通過干擾細胞的有絲分裂對病原菌進行防治[5~8]。多菌靈自1973年開發以來因其廣譜、低毒、內吸的優良特性得到了廣泛應用,但過于頻繁的使用使得芒果炭疽病、橡膠炭疽病、葡萄炭疽病等病原菌均對多菌靈產生了較強的抗藥性[9~11]。丙環唑屬于三唑類殺菌劑,通過抑制麥角甾醇生物合成來抑制或干擾菌體附著胞及吸器的發育、孢子形成和破壞菌絲細胞結構,從而降低病原菌的致病力[12],在園林上對柑橘黑斑病、鳶尾白絹病、桑樹輪紋病、桃流膠病都有很好防效,且未有抗藥性的報道[13~16]。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建議丙環唑與多菌靈混合或交替使用來控制香樟炭疽病。竹醋作為一種天然植物產物對香樟炭疽病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對咪鮮胺、戊唑醇等多種殺菌劑具有增效作用[17],在實際防治中可與其他藥劑復配使用以降低病原菌的抗藥性。但上述結果均來自室內試驗,具體防治效果還有待于在大田試驗中進一步檢測。
參考文獻:
[1] 許東新, 楊學軍, 唐東芹, 等.上海外環林帶森林結構的優化模式[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 2002, 30(3): 118~122.
[2]葛建明, 張 偉, 管麗琴, 等.香樟炭疽病菌生物學特性及其植物源農藥的篩選[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 2005, 23 (4): 401~405.
[3] 王麗貞.芳香樟炭疽病的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 2007: 43.
[4] 任慧爽, 何思瑤, 萬 濤.殺菌劑對茶花致病菌枝狀枝孢菌室內藥效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 2016 (24): 106, 108.
[5] 周明國, 葉鐘音.植物病原菌對苯并咪唑類及相關殺菌劑的抗藥性[J].植物保護, 1987, (2): 31~33.
[6] Borck M K.Studies on the mode of action of benomy in Neurospora crassa [D].Baton Roug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1973.
[7] Wilson L, Bryan J.Biochem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of microtubules[J].Advances in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1974(4): 21~72.
[8] Rose V L.Herodima formation and tubulin function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D].Baton Rouge: Massachusetts Institue of Techology, 1999.
[9] 詹儒林, 李 偉, 鄭服叢.芒果炭疽病對多菌靈的抗藥性[J].植物保護學報, 2005, 32(1): 71~76.
[10] 羅大全, 鄭作飛, 范鴻雁, 等.海南墾區橡膠炭疽病菌對多菌靈抗性的室內測定[J].熱帶農業科學, 2003, 23 (1): 8~10.
[11] 李 洋.遼寧葡萄炭疽病菌對多菌靈抗藥性研究[D].蘭州: 甘肅農業大學, 2009.
[12] 唐正合, 汪漢成, 王建新, 等.丙環唑對水稻紋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對紋枯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護, 2012, 38 (1): 158~161.
[13] 王延杰, 徐麗蘭, 胡軍華,等.柑桔黑斑病菌殺菌劑的室內篩選[J].中國南方果樹, 2012, 41 (3): 33~35.
[14] 李 麗, 屠 莉, 肖 迪,等.鳶尾白絹病發生動態與綜合防治研究[J].中國植保導刊, 2016, 36(8): 26~32.
[15] 章一鳴, 張 澤, 吳庭觀, 等.6種殺菌劑對桑樹輪紋病菌的室內毒力測定[J].西部林業科學, 2014, 43 (6): 135~138.
[16] 劉 勇, 何華平, 龔林忠, 等.桃樹流膠病的防治策略初探[J].湖北農業科學, 2015, 54 (24): 6237~6239.
[17] 魏 琦, 邱永德, 湯 鋒, 等.竹醋液抑菌活性及對殺菌劑的增效作用[J].安徽農業科學, 2010, 38 (13): 6923~6925, 6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