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慶
摘要:隨著自然資源的減少和污染,低碳經濟逐漸成為了全球經濟發展的重心,對于低碳經濟的研究和關注成為了研究熱門。在國外對于低碳經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碳經濟的定義、二氧化碳排放所征的稅、碳交易市場、低碳城市化創建以及發展策略等方面,而國內研究主要集中在低碳經濟的界定、作用和意義、發展評價的途徑等方面。今后關于低碳經濟的研究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都應該加強低碳經濟相關理論、評價和制度、低碳能源技術和低碳產業和城市建設等方面的研究。
關鍵詞:低碳經濟;研究現狀;趨勢展望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5-000-01
在第十八屆五中全會中,針對環境和資源問題,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觀,并相應的提出了推動綠色環保和低碳的發展理念[1],為打造美麗中國提供了思想基礎。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頒布和實施,不單是中國經濟今后發展的科學和正確選擇,同時也是全球經濟今后發展的方向。低碳經濟的提出,是以可持續發展觀為基礎,采用創新的技術、體制和新能源開發等方式,減少霧霾、全球溫室效應等環境問題,同時盡可能的減少煤炭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和浪費,從而實現經濟和環境共同發展的雙贏經濟形態。
一、研究現狀分析
為了有效的減少廢氣排放和節約能源的成本投入,通常采用的措施就是建立長期的有效合同,從而促使不同國家和不同區域之間的碳交易體系進行有效的連接,構建成一個全球性的碳交易市場。英國就曾針對碳交易問題提出了創建個人碳交易市場體制[2],雖然建立個人碳交易體制所投入的建設和運營成本比較大,但是該體制的建立給人們生活和經濟發展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卻是巨大的。在中國,大多數企業對于氣候變化和低碳經濟的了解尚不深入,沒有看到二氧化碳減排給企業發展可能帶來的益處和機遇。事實上,隨著能源和原材料市場不斷變化,二氧化碳排放成本日趨上升,如何提高企業的能源使用效率,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降低單位能耗等此類問題已經成為企業日常經營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當前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生產和運營成本的降低也能幫助企業更好的應對危機,并尋求新的發展。另外,歐美市場對于低碳產品的需求也在客觀上給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機會。
二、發展趨勢展望
通過上述對現狀研究的分析,對于低碳經濟領域來說,研究成果比較豐富,研究資料比較廣泛,研究角度和方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目前對于低碳經濟的研究主要以國外專家學者的研究為主,西方發達國家的研究目前處于前列,特別是在低碳經濟的市場交易、城市建設和應用實踐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為我國今后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依據,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
目前,我國專家學者對低碳經濟研究貢獻主要體現在理論的深化、研究水平的提高和擴展研究視域等方面[3]。通過國內外有關低碳經濟的資料整理和分析,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要不斷的學習和吸收國外先進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創造一條符合我國的低碳經濟發展道路,今后我國低碳經濟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理論研究水平
低碳經濟理論研究水平的提升在我國低碳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我國低碳發展規劃的基礎。低碳經濟轉型研究已經開始,但并沒有建立相應的低碳經濟理論體系,缺少堅實的發展經濟學理論基礎,使低碳經濟發展的國家或區域缺少相應的低碳發展理論指導。針對低碳經濟、內部運行機制、評價研究和路徑等方面問題的研究還比較少,目前我國的低碳經濟研究主要對低碳經濟的內涵、可行性、策略等方面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研究,定量研究相對較少。對于低碳經濟的研究必須進行更加系統和深入的理論探究,揭示低碳經濟的基本內容,真正掌握低碳經濟的科學內涵。比如蒙牛乳業就是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蒙牛把生態建設和生產發展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對待,注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致力于探索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為了改善企業核心區的生態環境,蒙牛啟動荒山綠化工程,將這三萬畝荒山全部變綠,著力構建綠色花園工廠。
2.增強評價體系探究
目前針對低碳經濟的政府政策支持、經驗研究和發展水平等都缺少相應的評價體系。目前,我國對于低碳經濟的評價主要集中在發展現狀和城市建設等方面,采用的評價方式主要有合成方法和層次分析法等。而國外對于低碳經濟的評價主要集中在特定的領域內,比如能源研究和碳排放等領域,采用大量的數量模型進行研究分析,常使用的模型有成本—收益和投入—產出等,在實踐中將低碳經濟的研究具體化和經濟化,針對不同國家和區域采取具體的低碳經濟發展研究。
根據國內外現有的研究差距和不足,為了更全面的對低碳經濟進行評價分析,低碳經濟,加快和促進地區低碳經濟的發展,應該建立一套較為完整的具有科學性和規范性的低碳經濟區域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借鑒國外先進低碳經濟的評價方法,重點關注區域綜合評價研究。
3.增強低碳經濟體制研究
低碳經濟體制的完善和創新是低碳經濟發展的理論基礎,也是保證低碳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措施。當前,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加強產業技術研究成為必要手段,我國的研究逐漸從引進的方式逐漸轉變成為自主研發和創新的發展階段,使我國的低碳經濟體制不斷向著科學化和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建立以“產權界定”為中心的體制,加強合作創新體系的完善和建立風險投資體制等都是今后低碳經濟體制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現有的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基礎上,從政治和經濟等角度出發,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國情、具有先進行和切實可行的低碳經濟發展體制,成為了我國當前低碳經濟發展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比如山東萊鋼、河南同力水泥在推動低碳發展過程中,注重從管理和技術兩方面著手,形成了管理和技術互相依托、互為促進的低碳發展模式。在強化制度建設、優化操作等方面的基礎上,投入大量資金對工藝設備中的薄弱環節進行改造和升級,在行業內率先應用先進的節能技術,使企業具備低碳發展的硬件條件。
三、結語
低碳經濟作為新的發展模式,不僅是實現全球減排目標的戰略選擇,也是保證經濟持續健康增長的最佳選擇。全球經濟發展理念和模式的轉型,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在政府倡導和企業自覺的雙向努力下,中國并且已經成為積極發展低碳經濟的引領者。將會在國際上低碳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曉莉.世界低碳經濟發展趨勢和影響[J].智能城市,2016(10):12-13.
[2]呂淑麗,王堃.基于能源消費的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研究[J].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16(3):34-41.
[3]王明喜,胡毅,郭冬梅,等.低碳經濟:理論實證研究進展與展望[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7,37(1):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