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汝麗
摘要:金霞國際物流園區作為湖南省對接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接口,其國際物流發展模式最能折射出我省國際物流發展現狀。本文以金霞國際物流園區為例,從通關、運輸、倉儲等三個具體的國際物流發展模式出發進行研究,并對園區未來國際物流發展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國際物流;發展模式;金霞國際物流園區
中圖分類號:F25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5-0-01
一、引言
金霞國際物流園區是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省級重點開發區,同時也是湖南省外貿物流產業核心園區,作為湖南省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接口,它的“國際物流發展模式”最能折射出湖南省國際物流的發展現狀,本文以金霞國際物流園區為例,探索湖南省國際物流發展模式。
二、金霞國際物流園區國際物流發展模式
1.報關模式
金霞國際物流園區主要采取一站式通關+“區港聯動” 通關模式。一站式通關的報關模式:通過設立金霞口岸聯檢大廳,聚集海關、檢驗檢疫、外匯、國稅等相關機構,強化聯檢功能,將長沙新港、長沙貨運中心霞凝貨場、長沙金霞保稅物流中心的海關、國檢的職能整合,增加外匯、國稅、工商、保險等機構進駐,集中推行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打造金霞“大通關”模式,進出口貨物實現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一站式通關綠色通道,簡化了通關流程,提高了通關效率,降低了國際物流成本。同時,金霞國際物流園區對特殊區域其采取獨特的“區港聯動”通關模式。貨物憑“區港聯動作業聯系單”,可以直接進出海關監管場所。
2.運輸模式
(1)國際物流專線-湘歐班列
“湘歐班列”作為金霞國際物流園區發展國際物流的專線,具有很多明顯的優勢,其中最主要體現在節約時間以及降低成本等二個方面。相比于航空跟海運,鐵路班列運行平穩,相比空運節約資金70%,相比海運節時約40天左右。“湘歐快線”開行打開了我省直達歐洲的陸上貨運大通道,促使全省國際物流效率整體提升,為我省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擴大向西開放提供有力支持。
(2)五定班輪+五定班列
作為貨物通過鐵路出海的快速黃金通道,長沙貨運中心霞凝貨場開通了至深圳的“五定班列”,即定點、定線、定車次、定時、定價,推行了優先配車、優先裝車、優先掛運、優先放行、嚴格按列車運行圖行車等優先制度,使班列的“站到港”運輸價格每標準箱降低了870元,也解決了大量湖南出口企業在枯水季節“出海”的難題,并且比一般鐵路貨運可節約時間1-2天,節約運輸成本50%以上。
同時長沙開通了至上海港的“五定班輪”,即定裝卸港口、定運輸線路、定班輪船期、定運輸時間、定全程運價。采取優先靠泊、優先裝卸、優先離港的三優先制度。船舶抵、離港時間不超過24小時,集裝箱貨物裝、卸船不超過15小時;湘江豐水期全程運行時間96小時,枯水期132小時;除不可抗力因素外不隨意停航;全程運行時間比一般班輪縮短兩天,節約運輸成本30%以上。“五定班輪+五定班列”航線的開通,降低了裝卸時間和運輸時間,從而降低了外貿企業的物流成本,對促進湖南外向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是金霞國際物流園區獨有的國際物流模式。
(3)多式聯運
在“十二五”期間,金霞國際物流園區形成了連南接北、承東啟西、通江達海的五元化多式聯運交通體系,集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管道運輸于一體,已成為服務湖南、輻射中部、影響全國的國家一級物流節點和重要的國際物流轉換基地。隨著長沙傳化智能公路物流樞紐港項目的建設,公路港、水運港、鐵路港三港互動,“多式聯運”的協同效應將更加放大,整體國際物流水平和效率將得到極大提升,金霞現代國際物流綜合體將正式形成。
3.倉儲模式
保稅倉儲:長沙金霞保稅物流中心,是中部首批、湖南唯一的國家B型保稅物流中心。其保稅倉儲的主要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進口貨物入金霞保稅物流中心保稅存儲,緩交關稅;出口貨物入中心視同離境,提前退稅;加工貿易深加工貨物可通過保稅中心“一日游”,完成結轉和退稅;貨物在中心內簡單加工或與其他海關監管區之間流轉,免征流通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
三、園區未來國際物流發展模式展望
1.打造貨物集散中心
目前中歐班列處于一種“百花齊放”的狀態,武漢有“漢歐”,鄭州有“鄭歐”,重慶有“渝新歐”。但是,中國中部不可能每一個城市都是集散地,肯定會有一個城市脫穎而出,將我國中部地區的貨物集結,成為集結點或者貨物集散中心,帶動其它的城市與集結點通力合作。這就類似于一個蜘蛛網的形狀,它的中心為貨物集散中心,然后支線與干線向四周輻射交錯縱橫形成一 張國際物流運輸網,長沙應該以金霞國際物流園區為依托,盡量爭取成為貨物集散中心,將武漢、鄭州、重慶打造成節點,共建我國中部地區的國際物流運輸系統。
2.國際專列通力合作
各中歐班列之間是“競合關系”,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市場上的競爭,區域上的合作。但是這些班列目前處于發展初期,存在綜合運輸成本偏高,回程貨源不足等問題,國際專列要想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要注重通力合作。中歐各班列之間的緊密合作,一方面可以體現在代碼共享以及倉位共享上,這樣可以提高倉庫利用率,減少各班列的空倉損失,降低物流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體現在物流標準化上,各班列之間通過制定統一的物流作業標準以及物流器具標準,可以在班列回程拼貨合作時,提高貨物裝卸、搬運、轉換的速度,使得各物流活動能夠無縫銜接,提高國際物流的運行效率。
3.建設國際陸港
國際陸港是指設在內陸經濟中心城市鐵路、公路交匯處,便于貨物裝卸、暫存的車站,是依照有關國際運輸法規、條約和慣例設立對外開放的國際商港。金霞國際物流園區地處湖南省,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不沿海,不沿邊”,所以建設國際陸港無疑是園區未來發展國際物流的一個出路。將國際陸港建設在長沙市鐵路與公路交匯處,一方面能夠利用鐵路運費較低的特點降低國際運輸成本,另一方面能夠運用公路運輸便捷的特點提高貨物集散地效率,大幅度促進金霞國際物流園區國際物流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向釔.樾跨境電商環境下國際物流模式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6(2).
[2]陳新雷.跨境電商環境下國際物流模式的若干研究與討論[J].中國市場,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