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壽堯+張路斌
摘要:指出了古樹名木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是一座城市悠久歷史的“見證者”。位于大理市下關斜陽峰麓將軍洞風景區“唐李公之廟”門口的大青樹,現高約42 m,樹干基部(1.3 m處)圍長13.43 m,樹冠覆蓋面積約為804 m2,傳說樹齡約為600年。試結合將軍洞“唐李公之廟”相關歷史文獻記載和傳說,榕屬植物在大理本地的生物學表現和生長規律,2015年古樹保護性修剪廢棄物(三級主枝)年輪實測,對樹齡進行了研究考證;對照周邊相近海拔的下關文廟、大麥地村委會的榕屬古樹生長現狀,提出了科學合理的保護措施,以期使該株古榕樹得以復壯,提高抗逆能力,達到營養吸收和消耗的平衡,延緩老化進程的目地。
關鍵詞:將軍洞古樹;歷史考證;保護研究
中圖分類號:S7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3-0043-05
1 樹齡考證
1.1 始建歷史考證
將軍洞素有斜陽勝景的美譽,古木參天,怪石嶙峋,飛泉噴珠濺玉,環境清潔優美流水環繞,琴韻錚鳴,蒼洱景觀倍增特色。如此樹為建廟時所植,從建廟時間即可推斷大致樹齡。將軍洞(唐李公之廟)始建年代有三個版本。
1.1.1 明洪武末年說
2001年,龍尾街老年協會馬直卿、馬秀卿等撰寫的《重建唐李公廟正殿碑記》載:“唐天寶(公元742~756)年間,玄宗兩次討伐南詔,均以全軍覆沒而告終。先后戰死者達二十萬人。唐將李宓沉江溺死,三子隨軍亦戰死沙場。南詔閣羅鳳不念舊惡,“死則怨之終”,收尸埋骨,祭而葬之,以存恩德。明洪武末年(公元1361~1398)年,原散落于巍山縣營頭村的唐將士后裔及本鄉人士,為李宓盡忠于國、子盡孝于父,忠效一門,堪稱楷模,呈請大理府核準,建唐李公廟于斜陽峰麓,建亭殿、塑金身、立牌坊、置祭田、延廟祝管理。廟側出清泉,引流灌溉,有利農耕,府尹王治孝請旌封李宓為利濟將軍,鄉民感其恩德奉為本主。歷經明正德三年(1505)、萬歷二十四(1596)年、清光緒二十六(1900)年、光緒末年歷代重修擴建,廟貌常新……”。
1.1.2 明前說
徐嘉瑞著《大理古代文化史稿》第三章第三節神話中有:“李宓將軍廟左,有泉涌出,灌溉田疇,特封利濟將軍(見光緒二十年廟碑)。又正德三年(1505年),趙儀撰龍王廟碑曰:粵稽龍王姓李,起至大唐,將軍領命南巡,至此即終……,與古者勾龍后稷之類,此為本主廟起于明以前之明證”。就像諸葛亮、忽必烈、鄭回、傅友德也被奉為本主一樣,大理各族人民遵循儒教“法施于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見《禮記·祭法》的思想,只要與大理歷史有關的英烈,都可奉為本主。這是白族對本主祀神的選擇標準。將李宓奉為本主神,既符合歷史上南詔“和唐立國”的思想,也符合白族人民崇拜忠孝、義勇的民族性格。李宓、李宓子及部將被后人稱為“七將軍”:即利濟將軍、英武將軍、白馬將軍、忠孝將軍、威鎮五爺、感應六爺和先鋒七爺,均被奉為下關、大理、魏山等地部分自然村本主。
1.1.3 唐朝后期說
民國《大理縣志稿》雜志部有“將軍洞,斜陽峰麓。唐天寶甲午十三載命將軍李宓率十道兵南征至洱河尾,為閣羅鳳所敗,全軍覆沒,筑萬人塚于河尾南岸,土人為李宓建祠,俗呼為將軍硐,中有樓曰混混樓”。又據地方志載:“洞者,水從廟旁山洞出,清冷可愛而色極秀焉。將軍者,唐時李宓也。唐初,南詔王閣羅鳳事唐甚謹,唐相楊國忠欺主,貢責無厭,使鮮于仲通提兵六萬討鳳,唐兵敗告急,楊國忠則更以捷聞,再使李宓提兵20萬名討鳳,詔王絕其糧道,四面圍攻,唐軍先后26萬名將士覆沒”。相傳李宓來時扎營海尾(西洱河)半山腰,在營地插了一根扁擔,至李宓父子戰死后,其插扁擔滿生枝葉,后人敬其神立廟于此,故稱此樹為“扁擔樹”。
從上述記載和傳說分析,將軍洞大青樹至少已有619年以上樹齡(圖1)。
1.2 側枝年輪鑒定法
側枝年輪鑒定法是根據古樹Ⅰ、Ⅱ級及以上級別側枝的年輪數,結合各側枝年齡與樹干高度、側枝長度建立相關數學回歸模型,計算古樹實際年齡的方法。
將軍洞大青樹地理坐標為N25°35′33.93″,E100°11′57.13″,海拔2160m(Google Earth)。實測樹高約42 m,樹高1.3 m處實測圍長約13.43 m,從樹干基部呈蓮座狀側分出圍長從336~587 cm 不等的七大主枝,樹冠覆蓋面積約為804 m2。和多數相近海拔的大青樹一樣,生長過程中遭受過極端天氣影響,主干早已枯死、腐朽和滅失。大樹基部中心空洞現象明顯,七大主枝基部內側表皮、木質部也不同程度存在腐朽、潰爛現象,多數主枝已經深達髓心。從小氣候環境和大青樹古樹生長規律來看,如不實施人為干預,這種基部腐朽、潰爛進程將不可逆轉。
2015年2月,在對將軍洞大青樹作常規隱患排查修剪過程中,從西北方向直徑為1.4 m的二級主枝上(枝上分枝點高度約6 m,枝條留1.5 m高截技),截下一段最大直徑約58 cm的中空三級主枝,實測可視年輪(實測直徑約21.5 cm)為440輪,中空(髓心)部分直徑約9.6 cm,按實測部分直徑與年輪關系估算,年輪數約196輪;加上三級主枝最少三年生,此樹計算樹齡為639年。與明洪武末年(1398)年廟成時所植說法基本相符(圖2、3)。
2 轄區大青樹生長特性
2.1 生物學特性和生長規律
大青樹(云南)緬樹(植物名實圖考),紅優曇(云南通志),圓葉榕(中國高等植物圖鑒補編)圖版22:1-3。桑科 Moraceae、榕屬 Ficus Linn、榕組Sect.Urostigma Miq植物。大喬木,主干通直,高達25 m,胸徑40~50 cm;樹皮深灰色,具縱槽;幼枝綠色微紅,粗壯,直徑約1cm,光滑。葉大,薄革質,長橢圓形至廣卵狀橢圓形,長10~30 cm或更長,寬8~12 cm,先端鈍或具短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表面深綠色,背面白綠色,全緣,基生葉脈三出,側脈6~9對,在近邊緣處彎拱向上而相網結,干后網脈兩面均明顯;葉柄圓柱形,粗壯,長3~5 cm;托葉膜質,深紅色,披針形,長10~13 cm,脫落。榕果成對腋生,無總梗,倒卵橢圓形至圓柱形,長20~27 mm,寬約10~15 mm,頂部臍狀凸起,基生苞片合生成杯狀;雄花散生榕果內壁,花被片4,披針形,雄蕊1枚,花藥橢圓形,與花絲等長;雌花,花被片4~5,花柱側生,柱頭膨大,單1;癭花與雌花相似,但花柱短而粗。花期4~10月。 產于廣西、云南(北達昆明、大理一線,海拔500~2200 m)、貴州(興義)。
大青樹在本地俗稱算(酸)片樹,算(酸)把樹、萬年青,按苞片(托葉)顏色又俗稱紅算(酸)把、白算(酸)把。百年以上古樹多分布于蒼山洱海間寺廟古跡地和古村落。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末,大理市境內目前共有100年以上樹齡的大青樹有323株,其中樹齡400~499年的有9株,樹齡500年以上有12株。
本地大青樹多為籽播育苗,鮮有扦插、壓條等無性繁殖措施。實生苗幼苗生長速度較快,但木質化程度低。條件好的苗圃三年生苗高可達1.5~2 m,地徑可達3~5 cm,3~10年樹齡為速生期,一般每年可增租1.5~2.5 cm,最高可達3 cm/年。10年生以下大青樹極易受凍,這也是高齡大青樹無明顯主桿的原因之一。
據多年物候觀測,將軍洞大青樹當年2月中旬開始萌芽,4月中下旬展葉,5~8月開花,9~10月為果熟期;12月至次年2月為落葉期(非極端氣候天氣年份樹冠下層落葉不完全)(圖4、5)。
2.2 大青樹生長過程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大青樹生長的自然氣候環境和人為因素較多,歸納總結主要有以兩個方面。
(1)消極因素:極端氣候環境因素(低溫、冰雪霜凍災害天氣、風災)、病蟲為害(食葉、卷葉、潛葉害蟲、蛀干害蟲,根腐、干腐病、黑斑病、煙煤病等);人為生產生活影響(人為機械損傷、生長空間壓縮)等。
大理地區大青樹老化枯腐癥狀及處理見圖6~13。
多年觀察研究表明,將軍洞大青樹生長于斜陽峰灶頭菁口海拔2160 m半山腰,通氣、透水及光照條件較好,且葉片多薄革質,鮮有病蟲害發生。影響其生長發育產生不利因素主要是:極端的低溫冰雪霜凍天氣過程、大風強對流天氣以及人為機械修剪損傷導致的枝腐、干腐等。
(2)積極因素:大青樹與周圍小環境的共生、附生關系(圖14~23)相關圖片資料表明,大青樹、黃葛樹與其他樹種、石灰巖、溶巖等存在奇妙的附生、共生關系,關聯因素有待進一步研究,但這些因素可能對大青樹古樹保護措施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3 將軍洞大青樹保護措施初步研究
3.1 組織措施
通過聽證和相關工作程序,《大理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已于2015年8月由大理市人民政府頒布實施。為將軍洞風景區古樹保護組織機構、人員和經費保障提供了法理依據。主要措施是把景區古樹保護工作納入景區日常管理養護重點工作,依托現有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成立科研課題組,常年開展將軍洞大青樹定點物候、氣候疊加觀測記錄,采用無人機觀測、圖像采集設備、CIS等技術措施建立將軍洞大青樹三維數據模型;制定養護月歷和極端天氣應急工作預案,適時開展防風、防寒、除雪等應急工作,建立健全古樹保護重大措施專家審查機制;健全年度大青樹保護檔案;確保每一項保護措施的科學合理性和可追溯性、可操作性。
3.2 工程保護措施
(1)樹干基部空洞修補:徹底清除腐爛木質部,對創面刷上防腐劑和傷口涂補劑后,采用石膏(Ca2SO4·2H2O)+動物毛發+生長素(IAA,IBA等)對空洞部位進行填補壓實,隔絕水分和空氣,減緩樹干腐爛空洞進程,并對古樹起到實體支撐作用。
不同截枝方法對大青樹主桿的影響,見圖24、25。
(2)樹干基部景觀石支撐圍護:改造現有八角型樹池,對樹干基部用火山熔巖或碳酸巖砌石圍護,一則對樹干基部起支撐圍護作用,二則利用榕屬植物和碳酸巖特殊的附生關系,刺激其增生組織乃至新根的形成。
(3)修剪降高,確保樹體平衡:一是通過常規修剪清除下垂枝條和枯枝,維護樹冠平衡,清除安全隱患;二是編制樹體回縮修剪方案,刺激新枝發生, 降低營養吸收和輸送高度,防止古樹風倒,維護古樹營養吸收和營養消耗的相對平衡。樹體回縮修剪方案須經專家論證通過、報市(縣)級古樹名木管理機構批準后方可實施。
(4)樹冠投影范圍透水鋪裝改造:樹冠投影范圍內留除必要的消防硬化通道外,全部采用透水鋪裝;按6 m×6 m間距設置通氣口,口徑不低于30 cm,深度不低于1.5 m,并用礫石、陶粒等通氣、透水材料填充。
參考文獻:
[1]張培爵,周宗麟.大理縣志稿[M].大理:大理市圖書館翻印,1991.
[2] 徐嘉瑞,李家瑞.大理古代文化史稿[M].中國圖書刊行社,1985.
[3]楊政業.李宓其人及被奉為將軍洞本主新探[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21(3).
[4]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