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翻譯報告的原文節選自2005年出版的小說《冰是睡著的水》的第八章與第十二章部分內容。作者是著名軍事題材小說家劉猛。該翻譯報告中選取的章節為軍事行動和場景描寫,闡述了譯前準備,分析了翻譯過程中運用的增譯、分譯等翻譯方法及重、難點,并總結了自己在翻譯實踐中的感悟和收獲。
關鍵詞:《冰是睡著的水》;翻譯報告;軍事小說;分譯法
一、引言
該翻譯報告所選的原文《冰是睡著的水》一書是2005年的暢銷書,全文用三十一萬六千字詮釋了一句話,一種精神,像大眾展示了中華人名共和國國家安全部(MSS)血火交融,驚心動魄,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本翻譯報告的目的是通過運用所學翻譯技巧,再現小說的美感和價值,供英語讀者欣賞到我國軍事小說的價值,并對我國軍事工作實力得到一定的了解。
二、翻譯材料分析
本翻譯報告節選的小說《冰是睡著的水》獲得了中國官方情報組織MSS的官方承認。小說節選部分為白描寫法,用簡練的語言渲染了蕭瑟,靜謐,卻危機四伏的環境氛圍,人物內心描寫洗練深刻。翻譯時需要運用同樣的簡明英語去翻譯,譯文需要簡明扼要,但字字璣珠,擲地有聲,才能表現出軍事小說的特點。人物內心描寫細膩豐富,翻譯時同樣需要選擇
三、翻譯過程
為了保證譯文的質量,筆者大量閱讀了關于情報小說分析的書籍、資料,還找到了另一本諜戰情報小說《解密》的中英文雙語版,作為平行文本參考。此外,部分術語主要查閱了兩個網站,一個是國家安全部網(MSS),另一個是美國國家安全部(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NSA)。部分近義詞語和短語的選擇,除了靠筆者翻譯經驗來判斷、區別外,還選擇了如 COCA語料庫,the Free Dictionary電子詞典和Bing 搜索引擎。
四、翻譯難點和翻譯方法
翻譯過程中主要的難點在于:原小說中涉及特工代號的翻譯該直譯還是意譯;環境描寫是否該適當省譯,將重點放在緊鑼密鼓的特工活動上;人物內心獨白該是否該增譯,加入說明和解釋來豐富人物形象;翻譯時詞語的選擇。下面以具體的例子來闡述筆者如何處理翻譯中遇到的難點。
原文:在那個風聲蕭索的黑夜,安全機關的天羅地網開始逐漸收攏。
譯文:At the bleak and chilly night, the intelligence situa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tensed. The Ministry of State Security (MSS) gradually takes actions as they thoroughly and meticulously deployed.
原文中“風聲蕭索”,“天羅地網”都是漢語中的四字詞語,雖短短四字卻含義豐富,“風聲”并不指風的聲音而是指代“情報消息”,故譯為“intelligence”,所以翻譯時筆者首先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上,采用增譯的方法,使譯文能完善的還原原文的信息量,故筆者采用拆分法翻譯為“At the bleak and chilly night, the intelligence situa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tensed.” 文中的“安全機關”,在前面的章節中提到過,指的是國家安全部,經查閱所謂的國安局只是民間的一種誤傳,中共只設有國家安全部,英文全稱是Ministry of State Security,簡稱MSS,成立于1983年。成語“天羅地網”形容四面八方都被包圍,讓敵人無處可逃,即翻譯時選擇“thoroughly and meticulously”來表示戰略部署的全面和細致。
五、結語
這次翻譯過程中筆者運用了分譯法,增譯法等翻譯方法,翻譯了《冰是睡著的水》這部情報小說。經過此次翻譯實踐,筆者深刻體會到譯者要在平時的翻譯過程中不斷積累翻譯經驗,提高翻譯水平,以嚴謹的翻譯態度保證譯文的質量。大量閱讀平行文本,才能在翻譯實踐中解決遇到的難題。充分的譯前準備可以大大提高翻譯的效率,認真的校對也能避免譯文的生硬和中式化。
參考文獻:
[1]王雪,《劉猛特種兵題材小說研究》,[C],中國海洋大學,2014-05-24.
[2]羅佳慶,《當下中國軍事諜戰小說興盛研究》,[J],當代文壇,2013-04-01.
[3]朱思衡,《小說“戰友同志”翻譯實踐報告》,[C],中南大學,2012-11-01.
[4]鄭敏宇,《小說翻譯研究的敘事學視角》,[J],外語教學,2001-09-30.
作者簡介:曹妹(1992-4-26),女,甘肅,MTI(筆譯),碩士學位,研究方向:英語翻譯實踐,英、漢譯本對比,翻譯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