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鋼

摘 要: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和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國家政府為了促進文化發展繁榮,普及文化教育知識,提高國民的文化素養,在開展一系列文化下鄉活動的同時,還積極開展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建設,方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免費閱讀,促進知識的傳播。公共電子閱讀室的建設,有利于完善我國的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從具象上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保障文化權益。
關鍵詞:塘廈鎮;公共電子閱覽室;體系建設;技術探索
一、公共電子閱覽室的概況
公共電子閱覽室是公共文化設施,是國家建立的為人民群眾提供免費文化閱覽服務的公共文化服務站。公共電子閱覽室免費面向廣大人民群眾開放,依托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書館、少年宮、鄉鎮政府、社區文化服務中心等場所相結合,為人民群眾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服務,如休閑娛樂、數字圖書館、通訊等。
公共電子閱覽室是響應國家走先進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科學發展觀政策的產物,是具有公益性、便捷性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也就是會對人民群眾免費開放。公共電子閱覽室目前處于試點建設的初步發展階段,我國在“十二五”規劃期間提出建設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建設計劃,從2012年開始在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浙江、安徽等九個省份開展試點建設工作。在試點建設的開展過程中,著重于選擇具有代表性、類別不同的單位場所進行試點,主要進行以下幾項工作: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免費開放、文化資源體系的建設、閱覽室規范有效的管理制度的建立、服務的完善加強、完善的保障機制的建設。
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建設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多層次、差異化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有利于促進公共文化的傳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有利于解決未成年人網絡安全問題,營造文明安全的網絡文化環境;有利于促進文化共享,提高人民群眾的知識文化素養,提高國民文化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二、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的特點
1.支持多種形態的終端服務,為人民群眾提供多方面、全方位的文化服務。公共電子閱覽室提供有線網絡、無線網絡的全方位網絡服務,方便人民群眾選擇,同時筆記本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多種形式的外帶設備,極大的豐富了群眾的選擇。
2.完善的管理系統,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自動更新系統,當資源更新時,無需人工進行操作;自動保存系統,讀者進行閱讀之后下機,上機的日志會自動進行保存,避免日志的缺失,并且資源的使用情況也會進行自動保存。
3.網絡過濾和監測系統,使得具有良好的網絡環境。系統會自動對網絡信息進行過濾,以防不安全因素的侵入,確保網絡環境的安全。同時,網絡監測系統會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已發現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殺毒處理,確保人民群眾瀏覽的信息是安全的。
三、塘廈鎮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建設及完善
1.具備完善的網絡資源
上網專線光纖、圖書館數據光纖、聯通外網三網共同使用。圖書館擁有20M上網專線光纖、100M東莞圖書館數據光纖和聯通外網三條專用網絡。聯通外網疊加形成的一條20M的外用網絡,將NATOS(純銅和無氧銅網線)多業務路由器把20條10M的ADSL(非對稱數字用戶線路)上網撥號網線做統一撥號。為了保障鏈路訪問過程的穩定性、快速性和連續性,同意出口鏈路的均衡性,三條網絡借助防火墻實現三網并發接入,主要是安裝天融信防火墻,對信息進行過濾,將不安全信息隔離在外,從而提高閱覽室的網絡利用效率。
2.建立健全安全檢測、防護體系,保障安全的網絡環境
圖書館通過建立信息安全管理確保信息的完全性,主要包括用戶信息的登記、上網瀏覽信息的安全性,通過監控確保上網過程的文明和安全。上網用戶要進行實名登記,并出示居民身份證。在服務器和計算機前端設置天融信防火墻,防止病毒的侵入,進行漏洞檢測,將內部網絡與外部網絡進行隔離,確保內部網絡的安全性,將外部信息進行隔離和過濾,從而確保安全、穩定的網絡環境的建設,杜絕淫穢、暴力、反動言論等信息出現在計算屏幕上,避免此類信息的傳播。在防火墻上還實現了不同區域之間的隔離,不同區域之間相互訪問做了嚴格的訪問控制放行,使得服務器在DMZ區域的嚴格防護下,不回受到內、外網訪問的威脅。
3.統一管控,防止內網用戶的上網行為
網絡是一個復雜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下我們如何管理,才能規范讀者上網行為應用。我館采用了深信服AC做為上網行為管理,從網絡接入控制、權限控制到細致的應用與協議管理,以及更加深入的內容管理,有效的控制網絡應用層的不良行為,禁止了非法的言論和訪問,阻止了有關P2P濫用帶寬的情況,過濾了非法、不良網站和惡意網頁,保障了上網安全。同時在該設備上可以對上網的流量進行控制,靈活分配帶寬資源,提高帶寬利用率,保障了每個社區的帶寬流量。
4.統一劃分,連通社區網絡
我館通過華三的核心交換機統一劃分21個IP地址段分配給21個社區圖書室和鎮館,用光纖連通到21個社區圖書室和鎮館,使21個社區和鎮館形成內網網絡,并且實現24小時視頻監控。
5.統一管理,嚴格實行實名制登記
通過文化E管家系統進行實名制認證上網,每個讀者都需要刷身份證或登記有效證件(社保卡、居住證、駕駛證等證件)才能上網,在文化E管家系統里能記錄到每個讀者的上網信息,方便工作人員的管理。文化E管家系統可通過任子行上網行為審計與公安局對接,進行安全審計,保證網絡的安全性。
6.無線隔離,防止自帶設備病毒入侵
在無線網絡的前端部署一臺華為放火墻,有效的保護用戶的安全,并且能防止無線用戶因本身已經中病毒而反向危害內網中的其他用戶以及服務器。
7.資源共享,提高數字資源的使用率
目前自建的數字資源有:“軟件通視頻學習系統”、“塘廈圖書館音樂點播系統”和“塘廈圖書館非書資料管理系統”,通過市、鎮、村的三網對接,我館和社區館的讀者已經可以從內網訪問到東館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和本館數字資源;讀者不僅可以在內網訪問數字資源,還可以在外網的家里訪問到數字資源,我館事先在一臺服務器上安裝了遠程認證系統,通過VPN軟件與東莞圖書館的讀者證認證系統做對接,讀者用讀者證用戶名和密碼在外望遠程登陸,通過認證后可以訪問到所有的數字資源,這樣有效的提高數字資源的使用率。
8.反向利用,照常開館
每個社區都有一條光纖鏈接到鎮館的核心交換機,如果社區有一臺文化E管家出現故障,需要幾天的維護時間,我們就可以把這條光纖直接鏈接到鎮館的文化E管家服務器上,讓社區的PC通過鎮館的文化E管家服務器上網;反之,選取兩個離鎮館比較近的社區,各備份一條光纖,當鎮館的文化E管家出現故障需要維護的時候,可以通過備份的這條光纖反跳回鎮館,讓鎮館的用戶通過社區的文化E管家服務器上網。
9.完善的管理中心
如圖所示,顯示出完善的管理中心。
四、結語
雖然借助計算機網絡和信息化共享的發展,公共電子閱覽室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試點工作有序開展,但發展有限,僅僅停留在試點的發展階段,發展速度較緩慢,并未全面推進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建設工作,因此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要在全面分析不同省市情況的基礎上,積極整合社會多方面資源,推動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林志雅.基于文化共享工程的基層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建設的摸索[J].神州民俗,2014(3):59-61.
[2]周薇薇.面向文化共享工程的公共電子閱覽室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J].教育,2016(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