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楊楊+戴京章+楊春霞+張根明



[摘要] 該研究采用數據挖掘研究方法,收集從2013年1月—2015年3月期間在德國TCM-Klinik Bad Ktzting偏頭痛患者住院病例159例。將病例內容分解為年齡、性別、職業等基本信息與頭痛特點、頭痛程度、伴隨癥狀、舌脈診等診療信息,并分別建立相應數據庫。對原始數據進行數據標準化和數據清洗等,形成適合數據分析的數據形式。采用SPSS統計軟件對數據庫中性別、年齡、職業、頭痛癥狀、伴隨癥狀等變量進行頻數統計分析,運用因子分析及聚類分析方法對癥狀信息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德國偏頭痛發生具有年齡普遍性;發病人群主要以腦力勞動者為主;具有發病周期長,且容易復發特點。歸納臨床常見中醫證型有:肝陽上亢型及氣虛痰濕型。德國偏頭痛發作時以前額部刺痛、反復發作、伴惡心嘔吐,舌暗、苔薄白、弦脈、滑脈為最常見癥狀。
[關鍵詞] 偏頭痛;數據挖掘;中醫證候;德國人群
[Abstract] Data mining method was adopted to collect 159 cases of German migraine patients who live in the TCM-Klinik Bad Ktzting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March 2015. The general case information was divided into age, gender, prof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adache, degree of headache, accompanied symptoms and tongue pulse, and included in corresponding databases. Initial data was standardized and cleaned to get a data form suitable for analysis. SPSS system software was adopted to make a frequency statistics analysis for such variables as gender, age, profession, headache characteristic and accompanied sympto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erman migraine cases feature a universality of age, long disease cycle and easy recurrence;And most of the patients were mental workers. There were two common clinical TCM symptoms, namely hyperactivity of liver Yang type and Qi deficiency & phlegm dampness. The common symptoms are forehead tingling, recurrent headache, vomiting and nausea, dark tongue, thin and white fur tongue, wiry pulse and slippery pulse. The disease is related to the pathology of stagnation of Qi,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in liver, spleen, kidney and stomach.
[Key words] migraine;data mining;Chinese medical syndrome;German crowd
偏頭痛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反復發作性的原發性頭痛,具有廣泛的臨床和遺傳異質性,表現為發作性單側或和雙側搏動性頭痛,常伴有惡心、嘔吐、畏光、畏聲、不愿活動等癥狀,可有家族史。全世界以德國人群發病率最高,達28%,而終生患病率約為14%[1]。目前,中醫治療國內偏頭痛患者,其治療效果得到肯定[2-3]。但中藥的療效與種群差異和環境因素等關系密切。因此,針對偏頭痛發病率最高的德國人群,通過中醫辨證思想,運用數據發掘技術進行研究,總結當地人群偏頭痛中醫證候特點,歸納臨床常見證候來指導臨床用藥,最大發揮中醫治療偏頭痛的優勢是本研究的意義。
1 病歷來源及診斷納入標準
收集德國TCM-Klinik Bad Ktzting醫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期間住院部所有診斷為偏頭痛的住院病人289例。其中從醫院病案室實際找到189例病例,排出不符合篩選標準的偏頭痛患者30例,納入病例為159例。
1.1 中醫診斷標準
偏頭痛中醫證候診斷標準參照2002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的《中藥新藥治療偏頭痛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
1.2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2004年《國際頭痛疾病分類》(第2版)[5]ICHD-Ⅱ偏頭痛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西醫偏頭痛診斷標準,且初次發病年齡在50歲以下;②近3個月內頭痛發作次數,每月≥1次;③偏頭痛發作次數在50歲以前,病史半年以上。
1.4 排除標準
①顱內器質性病變者;②止痛藥物依賴者,每月因頭痛發作服用止痛藥物>10次,酒精或其他藥物濫用;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者;④合并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肝腎功能嚴重異常者,嚴重精神病患者;⑤3個月內參加了其他治療偏頭痛的試驗者;⑥其他特殊類型的偏頭痛。
2 方法
2.1 收集病歷內容
①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職業等;②中醫臨床癥候信息:包括伴隨癥狀、舌脈等;③將病例內容分解為年齡、性別等基本信息與臨床癥狀等診療信息,并分別建立相應數據庫;④對原始數據進行數據標準化和數據清洗等,形成適合數據分析的數據形式。
2.2 數據轉換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建立數據庫,根據統計分析和數據挖掘對數據的要求,將原始病例中的語言描述性信息,分解、轉化為計算機能夠處理的數據單元,包括基本信息庫、頭痛癥狀庫、兼證庫、舌脈庫等。將各數據庫中的字段采用二值量化處理,分別賦值為l,0,出現即為1,沒有出現即為0。
2.3 統計學方法
充分挖掘數據中的信息含量和主要規律性特點。采用SPSS 21統計軟件對數據庫中性別、年齡、臨床癥狀等變量進行頻數統計分析。運用因子分析及聚類分析方法對癥狀信息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德國偏頭痛患者的證候分類。
3 結果
3.1 一般情況數據分析
3.1.1 性別分布 159例德國偏頭痛患者性別分布,其中男性20例(12.6%),女性139例(87.4%)。男女之比為1∶7。
3.1.2 年齡分布 159例德國偏頭痛患者年齡分布從12~76歲,平均年齡50歲。其中10歲以下0例,11~20歲2例,21~40歲19例,41~60歲111例,61~75歲26例,75歲以上1例,見表1。
3.1.3 職業性質 將159例德國偏頭痛患者職業性質按照文職人員、體力勞動者、家庭主婦、退休人員、不詳分為5類。其中文職人員73人,體力工作者41人,家庭主婦15人,退休人員12人,職業不詳者18人,見表2。
3.1.4 病程分布 159例德國偏頭痛患者病程分布,其中病程≤5年16例,6~10年24例,11~20年41例,21~30年38例,30年以上37例,見表3。
3.2 癥狀數據分析
3.2.1 頭痛部位及性質分布 159例偏頭痛患者頭痛部位和性質分布,結果表明其中頭痛發作部位分布前5位,依次為前額部頻數61,構成比為38.4%;太陽穴部位頻數50,構成比為31.4%;眼周部位頻數49,構成比為30.8%;頸部部位頻數40,構成比為25.2%,枕部部位頻數32,構成比20.1%。頭痛性質分布前5為,依次為:刺痛頻數56,構成比為35.2%;壓痛頻數51,構成比為32.1%;跳痛頻數34,構成比為21.4%;牽拉痛頻數29,構成比為18.2%,搏擊痛頻數22,構成比13.8%,見表4。
3.2.2 兼證分布 159例偏頭痛患者兼證分布,結果表明其中兼證分布前5位,依次為反復發作頻數131,構成比為82.4%;惡心嘔吐頻數76,構成比為52.2%;口干頻數56,構成比為35.2%;心煩易怒頻數54,構成比為34.0%;神疲乏力頻數42,構成比為26.4%,見表5。
3.2.3 舌脈 159例德國偏頭痛患者舌脈分布,結果表明其中舌診中,舌質分布前5位,依次為舌暗頻數127、舌邊有齒印頻數62、舌胖頻數46、舌尖紅頻數35、舌有瘀斑頻數28;舌苔分布前5位,依次為:苔薄白頻數81、苔白膩頻數25、苔薄黃頻數17、苔黃膩頻數17、苔薄膩頻數10;脈象分布前5位,依次為:滑脈頻數100、弦脈頻數81、弱脈頻數65、細脈頻數38、細弦頻數34,見表6。
3.2.4 癥狀因子分析證候 選擇出現頻數在10次以上的癥狀,進行因子分析。KMO為0.541>0.5,球形檢驗P=0.00<0.01,可以進行因子分析。特征根>1時,提取的主成分為30個,成分太多,且旋轉解不收斂,不利于歸納。設定特征根>2,提取主成分11個,累積貢獻率為37.3%。使用具有Kaiser標準化的正交旋轉法,a旋轉在19次迭代后收斂。將公因子以因素負荷量>0.4為選取標準進行提取,見表7。
3.2.5 由公因子進行聚類分析證候分類 將公因子以因素負荷量>0.4為選取標準進行提取,可得到11類癥狀群,歸納如下。因素1:弱脈、細脈、舌有瘀斑;因素2:搏擊痛;因素3:苔薄白、舌有齒印、舌胖、苔白膩;因素4:滑脈、弦脈、壓痛、細脈;因素5:耳后及耳周、苔白、滑數脈、苔膩;因素6:面紅、腰背酸痛、五心煩熱;因素7:舌淡白、全頭部、氣短、苔薄;因素8:苔薄膩、苔黃、鼻旁;因素9:苔黃膩、耳鳴健忘、面頰部;因素10:手足心汗、頭重如裹、舌有裂;因素11:灼熱痛、鉆痛、濡脈。
運用系統聚類的方法,對因子分析所得到的公因子進行聚類,見圖1。癥狀聚類分析結果提示,第一類包括公因子6,9:面頰部、面紅、五心煩熱、腰背酸痛、耳鳴健忘、苔黃膩。第二類包括公因子5,7,10:頭重如裹、耳后及耳周、全頭部、氣短、手足心汗、舌淡紅、苔薄、苔白、苔膩、舌有裂、脈滑數。其他類別包括公因子1,2,3,4,8,11:弱脈、細脈、舌有瘀斑 搏擊痛 苔薄白、舌有齒印、舌胖、苔白膩滑脈、弦脈、壓痛、細脈 苔薄膩、苔黃、鼻旁 手足心汗、頭重如裹、舌有裂、灼熱痛、鉆痛、濡脈。
4 分析與討論
4.1 一般資料研究分析及討論
從159例德國偏頭痛患者病歷一般信息中進行分析,從年齡分布上分析可以發現,患者年齡分布為12~76歲,平均年齡50歲。說明德國偏頭痛的發生具有年齡普遍性,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階段。Katsarava Z等[6]研究發現德國青少年偏頭痛的發生,與中老年人相比雖有下降趨勢,但沒有顯著性差異。本研究將德國偏頭痛患者的職業分為文職人員、體力勞動者、家庭主婦、退休人員、不詳等5類,其中文職人員分布最多。分析結果表明德國偏頭痛患者主要以腦力勞動者為主。這與國內研究結果相同。如詹鋒等[7]的研究也發現經常用腦的人群很容易引發偏頭痛。從患者病程分布研究發現,其中病程均在5年以上。分布結果表明德國偏頭痛發病周期較長,且容易復發。Gaul C等[8]最新的研究發現德國偏頭痛的發生與在皮層傳遞的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具有一定的聯系,由于神經系統的損傷才會出現長期難以治愈的現象。Gelfand A A[9]研究發現腦自主神經癥狀的患者發生頭痛頻率、持續時間、嚴重程度與患者的性格以及伴隨癥狀的關系較為密切,且從誘發德國偏頭痛多方因素的研究中發現,神經系統功能損傷性疾病與偏頭痛的發生具有一定相關性。
4.2 證候頻數分析及討論
從159例偏頭痛患者的頭痛部位和病痛性質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德國偏頭痛的病發部位,主要從前額部依次向太陽穴、眼部向下延伸到頸部枕部,疼痛的發生性質主要以刺痛性為主。藍青等[10]的研究中發現德國偏頭痛的擴散性是從上而下的, Diener H C等[11]研究發現這種疼痛至上而下的發生與人體腦部神經系統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相關性,這可能與偏頭痛的發生也有一定的聯系。Rukwied R等[12]對偏頭痛分布原因做出推測:是由于一個促進皮膚的滲透刺激性物質,改變神經元的神經支配或受體表達,或者感覺傳入纖維的周圍和中樞系統出現敏感化而產生的。從經絡辨證看,前額及眼周部疼痛多為陽明頭痛,太陽穴疼痛多為少陽頭痛,頸枕部疼痛多為太陽頭痛。提示德國偏頭痛患者多表現為陽明頭痛。陽明頭痛發病,外感者多因寒凝,可表現為刺痛;內傷多因積熱、濕熱、胃火、熱毒、酒毒所致。這可能與德國的地理環境多寒濕,及德國人的飲食多食肉及飲酒有關。在治療方面因選用白芷引經藥及配合調理脾胃來提高療效。袁志勇[13]對136例中國偏頭痛患者頭痛部位研究顯示患者中頭兩側或單側頭痛為著,其次是后頭部。提示中國偏頭痛患者多表現為少陽頭痛。少陽頭痛發病,多為跳痛及脹痛,以肝膽火熱上攻或風熱證者多見。這可能與中國人群生活及工作壓力大有關。在治療方面因注重和解表里。
從159例德國偏頭痛患者兼證分布來看,德國偏頭痛發作時以前額部刺痛、反復發作、伴惡心嘔吐,舌暗、苔薄白、弦脈、滑脈為最常見證候。Happe S等[14]研究發現德國偏頭痛患者的臨床常見癥狀與本研究相似。惡心、嘔吐、脈滑等證候均提示痰濁在偏頭痛的發病中起一定的作用[15]。心煩易怒、弦脈等證候提示氣滯在偏頭痛的發病中起一定的作用。反復發作、刺痛、舌暗等證候提示瘀血在偏頭痛發病中起一定作用。這些伴隨癥狀及舌脈提示了痰濁、瘀血、氣滯這些病理環節在德國偏頭痛的發病病機特點中的重要作用。這與中國偏頭痛發病病理環節為痰濁、瘀血、肝風相近[16]。
4.3 癥狀因子分析及聚類分析及討論
對癥狀因子分析生成的公因子變量進行系統聚類,可發現被分開證候群中,有2種分類解釋較為合理,這2種證候表現的組合,可以看成德國偏頭痛常見病機相關的證候群,以此為基礎分析對應的病機。
第一類為肝陽上亢型。肝陽上亢是肝腎陰虛,陰不制陽,肝陽亢逆于上,導致上實下虛的病理變化。也就是肝腎陰虛導致的,病因多由肝腎陰虛,水不涵木,肝陽亢逆無所制,氣火上擾。這種情況,腦力勞動者患者多于體力勞動者患者,與季節關系不大。早期癥見:眩暈耳鳴,頭目脹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夢,腰膝酸軟,口苦咽干,舌紅,脈細數等。治宜平肝潛陽,滋陰降火。結合公因子6,9歸納的證候特點,本證為肝腎陰不足導致肝陽上亢所致。既有肝腎不足的癥狀,又有肝陽上亢的表現,肝腎之陰不足,肝陽上亢,氣血上沖則耳鳴,頭痛,面紅;肝腎陰虛筋脈失養則腰膝酸軟。陰虛生內熱則五心煩熱,苔黃膩。是本虛標實證。多因肝氣郁結,氣郁化火,耗傷肝陰,或肝腎陰虛不能制約肝陽,陽升太過而致。
第二類為氣虛痰濕型。“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導致脾運化水谷無權,脾失健運,日久脾氣虛弱。工作壓力大,思慮過度,憂思傷脾,日久也導致脾氣虛弱。脾氣虛弱,運化失司,造成體內水液代謝障礙,水濕內停,聚而成痰。頭痛因于痰濕上蒙清竅所致。《素問·生氣通天論》:“因于濕,首如裹。”痰濕頭痛的特點為頭痛有沉重感,或如有物包裹之感,苔白膩,脈滑或濡滑。氣虛不足,以頭痛伴有氣短,自汗,舌淡紅,苔薄白等為常見證候表現。脾胃氣虛可見手足汗出、氣短懶言。屬于本虛標實證。
在我國偏頭痛患者的辨證分析中,最常見的是肝陽上亢型。謝衛平等[17]對國內300 例偏頭痛患者的中醫證候進行研究,結果顯示肝陽上亢證占全部證候的絕大多數(81.0%) ,其次是痰濁頭痛證和瘀血頭痛證,而沒有發現腎虛頭痛證和氣血虧虛證。提示中國偏頭痛患者的中醫證候多表現為實證。而德國偏頭痛患者主要表現為肝陽上亢型及氣虛痰濕型。從2個證型的臨床證候來看,均為本虛標實。這就提示我們在治療德國偏頭痛患者時,要在平肝、祛濕化痰的基礎上適當運用補虛藥,標本兼顧。
綜上分析可知德國偏頭痛發作時以前額部刺痛、反復發作、伴惡心嘔吐,舌暗、苔薄白、弦脈、滑脈為最常見癥狀。從經絡辨證分析,以陽明頭痛最常見。該病的產生與痰濁、瘀血、氣滯這些病理因素有關,與肝、脾、腎、胃三臟關系密切。通過數據分析后歸納總結出常見證型有肝陽上亢型和氣虛痰濕型。這與中國偏頭痛患者的證候及證型特點有相近之處同時也存在不同。臨床診療過程中應考慮實證與虛證之間以及各臟腑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的運用中醫藥診療德國偏頭痛患者,讓更多的偏頭痛患者從中受益。
[參考文獻]
[1] Lipton R B, Stewart W F, Diamond S, et al. Prevalence and burden of migraine in the United States: data from the American migrane study Ⅱ[J]. Headache, 2001, 41: 646.
[2] 孫凡.偏頭痛緩解期基于患者報告結局評價量表的性能考評[D]. 北京: 北京中醫藥大學,2013.
[3] 張成輝.活血熄風治療偏頭痛(瘀血挾風證)臨床研究[D]. 吉林: 長春中醫藥大學,2014.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 北京:中國醫藥出版社, 2002:105.
[5] Headache Classific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The intern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J]. Cephalalgia, 2004,24(Suppl 1):159.
[6] Katsarava Z, Diener H C.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 in Germany[J]. Cephalalgia, 2008,28:1221.
[7] 詹鋒.中醫藥在德國埃森地區防治頭痛之心得[J].世界中醫藥, 2013,8(11):1361.
[8] Gaul C,Messlinger K,Holle-Lee D, et al. Pathophysiology of headaches[J]. Dtsch Med Wochenschr, 2017,142:402.
[9] Gelfand A A, Reider A C, Goadsby P J. Cranial autonomic symptoms in pediatric migraine are the rule, not the exception[J].Neurology, 2013,81:431.
[10] 藍青,孫衛中.針灸治療德國人頑固性偏頭痛131例臨床分析[J].浙江中醫雜志, 1997(2):94.
[11] Diener H C, Holle-Lee D, Nagel S, et al. Headache treatment[J]. Dtsch Med Wochenschr, 2017,142:418.
[12] Rukwied R.Physiology of the scalp[J]. Der Hautarzt,2017, doi: 10.1007 / s00105-017-3959-7.
[13] 袁志勇.長春市永暑社區頭痛(偏頭痛)中醫證候分布調查及發病因素分析[D].吉林: 長春中醫藥大學, 2015.
[14] Happe S, Peikert A, Siegert R,et al. The efficacy of lymphatic drainage and traditional massage in the prophylaxis of migrain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arallel group study[J]. Neurol Sci, 2016,37:1627.
[15] 謝衛平,王傳珍,倪文璐,等. 300例偏頭痛患者舌象分析及與中醫辨證關系的探析[J]. 河南中醫雜志,2015,35(10): 2357.
[16] 王德強.偏頭痛的中醫病因病機分析及治療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 (30): 188.
[17] 謝衛平,倪文璐,倪進軍.基于證候和體質研究偏頭痛中醫病機和分期治療思路探索[J].遼寧中醫雜志,2016,43(9): 1855.
[責任編輯 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