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摘要:結合蘇州雅戈爾太陽城居住區景觀工程實例,從總體平面、分區布局、景觀小品、植物造景、硬質鋪裝等方面對居住區低成本景觀設計進行了探討,為營造生態宜居的低成本居住區的景觀設計提供啟發和借鑒。
關鍵詞:低成本;居住區;微地形
中圖分類號:TU984.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3-0075-02
1 居住區低成本景觀設計概念
居住區低成本景觀設計不是純粹的經濟學意義上的降低造價,而是在堅持以人為本,遵循生態學、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原則 ,結合當前經濟發展和技術水平,使景觀設計達到景觀綜合效益的最大化和景觀成本的最低化,對居住區景觀的結構功能和形態進行布局與配置的過程[1]。
2 項目概況
蘇州雅戈爾太陽城位于蘇州工業園內,北側為現代大道,西側為星華街,東臨東沙湖生態公園,西南側為輕軌起點站,總占地面積為152414 m2。項目的風格定位為現代簡約,開發商在景觀造價上的投資力度有限,要求整體景觀造價控制在350元/m2左右,力求在有限的成本投入內營造出高性價比的居住景觀。
3 低成本景觀設計需要重點考慮的幾個方面
3.1 總體平面——控制軟硬質景觀比例、微地形設計
3.1.1 控制軟質景觀與硬質景觀比例
合理的平面布局是營造低成本景觀的關鍵,該項目在方案階段,考慮平面布局的多樣性、功能分區的合理性、綠化的分布以及水體的體量等。在平面上規劃了滿足功能性的集會、健身、休息、兒童游樂等必不可少的硬質場地。由于硬質景觀的前期造價和后期維護成本費用比綠化造景高很多,為了降低景觀造價成本,項目中嚴格控制景觀軟硬質比例,設計了大面積的綠地結合植物造景來營造居住區景觀。該項目硬質景觀的鋪裝面積為31002 m2,僅占住宅區景觀面積的29%;綠化面積為75604 m2,軟景占住宅區景觀面積的71%,小區綠地率達到49.4%,景觀軟硬質比例控制在7∶3。
3.1.2 微地形設計,土方平衡
微地形設計是模擬大地形態及起伏錯落的韻律而設計出起伏變化但幅度不大的地形,它能使低成本景觀設計達到良好的景觀效果。該項目對現狀地形進行利用和改造,以減少土方的搬運。在降低景觀成本的同時,通過地形設計,彌補沒有景觀觀賞性的區域,以營造空間感,同時增加小區趣味性,從而減少大喬木和景觀小品設施的應用。在道路設計上,可以利用坡地的自然排水,減少排水溝的設置,進而節約成本。此外,坡地上如果沒有種植喬灌木,底部可以用建筑廢棄磚渣回填。地形堆坡要考慮地下車庫頂板承重,如果覆土高度超過地庫頂板承重范圍,要采用輕質填充物回填。
3.2 分區布局——分級投入、兼顧全局
該項目對整個居住區景觀進行“分區域、分級別”的設計,形成重點突出、主次分明的景觀格局。根據景觀主次之分進行分級別的景觀成本投入,合理地分配資金。提高售樓展示區、主要出入口,中心庭院等主要景觀分區的資金投入,降低庭院宅間綠地、次要出入口等次要景觀的資金投入,以此達到平衡全局造價的目的。
3.2.1 售樓展示區景觀設計
售樓展示區作為整個樓盤的形象代表,景觀成本要重點投入,在設計時要營造景觀空間序列,項目標識及展示小區品質的特色景觀。該項目在售樓展示區設計了長方形特色跌水,高大挺拔的喬木排列于水景兩側,形成具有縱深感的視覺進深,在水景的端頭為寓意太陽城的特色雕塑。在售樓展示區會所內設計有露天游泳池,特色景墻,展示了小區的品質。
3.2.2 主入口及中心庭院景觀設計
主入口作為小區的門面,應展示項目的品質和風格,景觀成本需要重點投入,設計時要追求精致,重點考慮入口景觀、人車分流的交通系統、項目LOGO等。項目的主要出入口位于小區北面,設計了特色景墻,種植池樹陣,特色花崗巖鋪裝樣式。同時,項目對中心庭院也進行重點設計,在中心廣場鋪裝上選用花崗巖,布置造型精致的雕塑,在小品設計上注重體現細節,把錢花在刀刃上,以體現小區品質和形象。
3.2.3 組團綠地景觀設計
居住區組團綠地在小區中所占的面積最大,是景觀成本控制的重點,在設計上注重運用地形設計來營造空間,減少了大面積的硬質鋪裝,主要以休閑步道連接各個活動場地,用微地形設計結合綠化種植來降低綠化組團區域造價,以此達到平衡整個地塊景觀造價的目的。
3.3 景觀小品——注重功能、控制數量
3.3.1 景觀小品控制數量,成品選購
景觀小品是營造居住區景觀空間的重要元素,包含觀賞性小品如噴泉、雕塑、花缽等和功能性小品如涼亭、棚架、健身設施、宣傳欄、座椅、垃圾桶、燈具等,要注重控制其數量和體量,選用實用常規的材料和方便的施工工藝。該項目在中心庭院設計了棚架和涼亭,選用了外形簡潔、尺度適宜的樣式,選用自然生態的木材,既施工方便,又節約工程造價。宣傳欄、垃圾桶、健身設施等小品選用考慮功能性及未來低維護成本,在控制數量的同時,選購堅固耐用的成品降低造價。
3.3.2 環保節能型燈具的應用
在照明設計中,選用現代節能型燈具和合理的數量能大量節約景觀成本。該項目選用太陽能路燈, 使其在白天吸收太陽能, 晚上將其轉化成電能進行照明。此外,在滿足照明要求的前期下,控制燈具的數量和類型。在主要道路兩側設計太陽能高桿燈,中心廣場區設置少量LED景觀燈,在宅間綠地上用草坪燈來照明,整體上控制了燈具的數量,降低了成本,并營造出夜間靜謐的效果。
3.4 植物造景——適地適樹、有主有次
低成本植物設計中,苗木選擇遵循適地適樹,有主有次的原則,運用種類豐富的鄉土樹種,注重植物配置層次,充分利用綠籬。
3.4.1 以鄉土樹種為主
鄉土樹種適應性強,運輸費用低,后期養護成本低,種植后即可展現出好的景觀效果。如桂花是蘇州的市花,香樟是蘇州的市樹。在綠化種植設計時,選擇少量大規格的香樟作為綠化的骨架,大量的常用規格喬木,如楓香、桂花、烏桕、三角楓和灌木如石楠、小葉女貞作為主體綠化苗木。
3.4.2 植物配置有主次
植物配置需要有主有次,樹形高大,價格較貴的植物,需要放在主要景觀節點處,起到視覺焦點的作用。在售樓處、景觀廣場、主要出入口等景觀節點,配置大規格香樟、銀杏等提升了整體效果。搭配中層小喬木如桂花、紫薇、三角楓等營造有層次的空間。其他宅間綠地種植中小型苗木。此外,在植物設計時,預留植物生長空間,避免植物生長數年后需要抽稀,造成資源的浪費。
3.4.3 植物綠籬的運用
該項目內有多層住宅,相鄰住宅庭院都有分割綠墻,如果以實體墻來分割,不僅景觀造價昂貴,而且給人空間壓抑之感。在設計時,選用了冬青作為綠籬,成活率高,經濟又美觀。此外,沿市政道路設計了500 mm高的種植池,選用桂花、金森女貞、紅葉石楠等觀賞性佳的本土常綠灌木,修剪成有層次的綠墻,阻隔道路的噪音和污染,在植物的后期養護上可以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來延緩它們的生長,以減少人工修剪次數,節約成本。
3.5 硬質鋪裝——注重選材和施工工藝
材料成本是景觀工程成本中的主要費用,直接關系到最終景觀工程成本的高低。在一些小區鋪裝設計中,鋪裝樣式多、規格多、紋樣復雜、人工費用高,而且在施工時需要異形加工,造成材料損耗率大。
3.5.1 鋪裝材料類別與厚度分區域
該項目在小區入口廣場及重要節點處鋪裝選用花崗巖,在園路鋪裝使用樹脂加工材料、透水磚、混凝土壓模等相對價格便宜的材料,通過鋪裝手法的變化,巧妙重組搭配石材,營造出別致的效果。車行道鋪裝厚度選用5 cm,構筑物立面材料和人行道鋪裝按照飾面選用2 cm和3 cm的石材,極大地節約了材料費用。
3.5.2 鋪裝材料優化施工工藝
為了避免浪費石材,石材選用常規模數300 mm×300 mm,鋪裝形式以規整鋪裝為主,此外,對于石材切割下來的邊角料,進行了充分利用,把它們作為休閑步道碎拼鋪裝,避免了材料浪費。立面材料如樹池、景墻選用仿石噴漆涂料來代替花崗巖,在視覺效果上與花崗巖媲美,而造價上節約了成本。
3.5.3 新型環保材料—高密度聚乙烯膜
居住區景觀設計有水景能增加靈動性,但是水景造價往往價格昂貴,而且后期滲水漏水問題經常發生,養護費用高。該項目摒棄了大面積的水域設計,設計了小溪流。溪流駁岸采用生態自然式駁岸處理,在水池底施工材料上選用新型材料—高密度聚乙烯膜,防滲性能高,而且無毒環保,施工簡單便捷,其單位面積造價在60元左右,比傳統采用混凝土結構或者膨潤土節約了造價。
4 結語
居住區低沉本景觀設計,并不是簡單的降低經濟投入,通過縮減小品,使用廉價的材料來壓縮成本,而是堅持以人為本,在滿足居民生活需求和審美要求的前提下,通過從總體平面嚴控造價,對分區布局造價分級投入,景觀小品注重功能,種植造景以鄉土樹種為主,硬質景觀注重選材等方面有效控制成本,最大程度地實現了低成本造價與優美宜居的居住環境之間的平衡。
參考文獻:
[1]鄒巨龍.珠三角居住區低成本景觀設計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1.
[2]徐 倩,周建華,王 艷,等.節約型城市園林與植物景觀設計[J].南方農業(園林花卉版),2010(3):49~51.
[3]王 碩.經濟適用房景觀設計淺析:以上海市航頭鎮6#地塊為例[J].中國園藝文摘, 2012(8):87~90.
[4]鄧招余.城市濱水區園林景觀低成本營造之路[J].綠色科技,2016(19):60~62.
[5]李 軍.低成本理念在社區景觀中的應用[D].天津:天津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