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新紅

所謂疑問教學,其實就是問題教學法.疑問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可謂貫穿始終,幫助學生在解決與探索相關問題時能夠激發出自己的學習興趣與欲望,以此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不斷提升.
一、疑問教學對課堂教學產生的作用
1.疑問教學能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數學學科是中學課程的基礎性學科之一,自身存在開放性的特征.教學活動的對象為學生,老師開展的所有教學活動均是圍繞學生這一中心開展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興趣對其感知、解決問題產生重要影響.興趣是學生開展學習最好的老師,想要學生更好地學習,就必須激發其對數學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數學教學中的設疑,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把復雜深奧的知識變成通俗易懂的內容,學生更容易接受和學習知識.日常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主動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主動探索、發現新的問題.如:學習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估算一張厚度為0.1 mm報紙經過30次、100次對折后的厚度,隨后老師引導學生將其厚度與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展開對比,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并算出230的值.
2.疑問教學能夠實現知識遷移
在開始課堂知識講授前,由于教師將該節課的舊知識當做學習新知識點的過渡.通過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突破學習難點,從而實現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比如,《數學課程標準》中,案例三為投入產出模型,而北師大數學教材中的例題9其實就是為患者配營養餐的問題.以上均為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盡可能使學生感受到當前所學知識能夠對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能夠將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與興趣激發出來,將線性規劃知識點引入在數學教材中,與《數學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課程目標相符合,能夠與實際相聯系,對學生解決、發現與應用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極為有利.
3.疑問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教師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課后反思進行正確、合理引導,對反思結果進行不斷提煉與概述,同時在日常學習中應用反思結果,確保學生能夠科學、合理學習數學知識點.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正確引導學生,對數學學習策略與方法進行全面改進,以此不斷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率.
二、中學數學疑問教學策略
1.始于疑問,引入課堂
著名思想家亞里斯多德提出,思維始于驚奇與疑問.很多名人都將信息-疑問傳遞給大眾,疑問對發散思維的發揮具有啟發作用,從而主動、積極展開學習活動.比方說,講授線性規劃內容,教師可將相關教學案例引進課堂中,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引導學生在疑問中學習知識點,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而作為問題發現與解決的基礎,疑問在新課標要求下通過最少時間能夠得到最佳課堂教學效果.比如,線性規劃教學案例為:假設z=2x+y,x,y滿足不等式x-4y≤3,
3x+5y≤25,
x≥1,求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引入問題時,數學教師首先引導課堂中的學生仔細分析目標函數,關鍵是對其和一元函數的區別與相關性進行區分.學生通過總結應用、探索、問題及觀察的步驟,認真思考問題,對線性規劃問題進行有效解決.該教學方法要比教師直接將問題提出來的效果好,對學生學習線性規劃知識點極為有利.
2.以疑問貫穿數學教學課堂始終
從根本上說,數學是具有較強嚴密性與邏輯性的一門學科,一些數學教科書晦澀難懂,例如,等比數列概念與數列極限概念都比較抽象,大部分學生在將該知識點學習后還存在很多疑問.若數學教師將學生感興趣的數學問題引入課堂中,就像是將一顆石子投射在學生心中,能夠將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數學知識點的興趣激發出來,學生依照教師所創設的問題疑點,主動探索,最終將問題解決的方法找出來.比如,“方差和標準差”知識點教學中,很多學生在對方差與標準差的數學名詞概念理解上會存在很多困難,而且不能對其所學習的知識點進行深入理解,一些學生會誤以為方差就是標準差.為幫助學生解決以上問題,依照數學課堂中所學知識點,教師能夠將以上問題提出來,如何正確區分標準差與方差?該教學模式一方面可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奠定了學生學好數學知識的基礎.
綜上所述,疑問教學能夠將一種活躍、積極學習氛圍提供給學生,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教師依照實際教學情況和目標,對數學課題疑問進行精心設計,以此使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