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明+尤瑞峰+岑潔萍+陳用源
【摘要】目的:探討基層醫院產兒科合作開展間歇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的價值。方法:選擇2015年9月至 2017年4月在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附屬杏壇醫院產科出生的黃疸新生兒及到我院兒科門診就診的病理性黃疸新生兒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臨床隨機對照試驗(RCT)進行研究。分治療組50例,進行間歇(8-12小時)藍光照射治療,對照組50例,進行長時間(16-24小時)持續藍光照射治療。分析兩組患兒的血清膽紅素和不良反應情況。結果:治療組血清間接膽紅素下降數值與對照組效果接近,P>0.05,但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p<0.05。結論:基層醫院產兒科合作開展間歇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效果顯著,并發癥較少,符合新型醫保降低病人費用要求,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關鍵詞】基層醫院;產兒科合作;間歇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
【中圖分類號】R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02
新生兒黃疸好發于出生后28d內[1],高膽紅素血癥的主要危害在于其神經毒性, 嚴重時可致膽紅素腦病,威脅新生兒生命和健康[2]。文獻報道,當藍光持續照射治療4小時以上可使不溶于水的間接膽紅素分解成可溶于水的直接膽紅素并從尿中排出,從而可使膽紅素腦病發生減少新生兒發生膽紅素腦病后遺癥的目的[3]。現我院產兒科合作開展間歇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9月至 2017年4月在佛山市順德第一人民醫院附屬杏壇醫院產科出生的黃疸新生兒及到我院兒科門診就診的病理性黃疸新生兒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臨床隨機對照試驗(RCT)進行研究。醫生已向家屬詳細告知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可致新生兒出現膽紅素腦病的危險性及注意事項,家屬依從性良好。實驗組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2-24)天,平均(6.6±5.8)天,足月兒38例,早產兒12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2-19)天,平均(6.3±6.1)天,足月兒36例,早產兒1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治療組50例,進行間歇(8-12小時)藍光照射治療,即每次照射時間8-12小時,間隔3小時后再次照射。對照組50例,進行長時間(16-24小時)持續藍光照射治療,即每次照射時間16-24小時,間隔6小時后再次照射。兩組患者藍光治療過程均監護生命體征及測體溫。以3-5d為一療程,藍光治療時注意保護新生兒的雙眼。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行藍光治療前及治療后3天采血測定血清總膽紅素、間接膽紅素情況及不良反應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將所有數據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本研究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處理,若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膽紅素指標比較
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前血清膽紅素分別為(284.3±24.2)umol/L、(283.9±25.4)umol/L,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后治療組、對照組分別為(145.3±15.9)umol/L、(136.5±16.2) umol/L,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2.2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治療組患兒的各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3.討論
藍光治療在國內外已運用數十年,技術成熟,治療作用效果好,副作用小[4]。目前國內多數開設獨立新生兒科的大醫院多數實行長時間(16-24小時)持續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其治療效果好,但相應副作用也較大;文獻報道早期開展間歇(8-12小時)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退黃效果與實施長時間(16-24小時)持續藍光照射治療一樣可達到預防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目的[5]。據報道,持續藍光照射可引起腹瀉、脫水等不良反應[6]。
本次研究中,治療組患者在治療后血清膽紅素下降數值與對照組接近,治療效果相近,但治療組的不良反應更少。本研究證實間歇藍光照射治療持續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其治療效果與持續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兩者治療效果一樣。均可達到預防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目的。而對于基層醫院兒科規模小,醫生護理人員人數較少的鎮級醫院,間歇治療更有利于人力安排。也能減輕家屬的經濟負擔(住院每天可減少全護理費用100多元),更符合我國多數基層醫院實際。間歇藍光照射治療方法晚上新生兒由母親哺乳母乳,有利于提高母乳喂養率。
綜上所述,基層醫院產兒科合作開展間歇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效果顯著,并發癥較少,符合新型醫保降低病人費用要求,可提高母乳哺乳率,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楊春鴻,金曉秋.藍光間歇輔助治療新生兒黃疸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3):67-68.
[2]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場社,2004:308.
[3]丁國芳,樸梅花.新生兒黃疸干預推薦草案[J].中華兒科雜志,2001,39(3):185-187.
[4]徐顯玉,李兵飛,康劍.2種不同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10):52.
[5]歐陽瓊,劉桂明,馮麗.新生兒黃疸行間歇藍光照射和持續藍光照射的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1):585-586.
[6]呂元成,崔金玲.間斷藍光照射和持續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17):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