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健+張頌
摘要:針對日本落葉松的生長習性,結合遼寧省的氣候特點,對日本落葉松栽培區、造林地選擇、整地、苗木、造林、撫育、林地管理、采伐等技術要點進行了規范,構建了遼寧省日本落葉松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設的技術體系,以期為遼寧省發展日本落葉松人工商品用材林提供參考。
關鍵詞:日本落葉松;人工商品用材林;造林技術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3-0150-02
1 引言
日本落葉松(Larix leptolepis(Sieb.etZucc.) Gord.)原產于日本,最早1884年引入我國[1],是東北、華北和西南亞高山地區重要的針葉造林樹種之一,具有適應范圍廣、生長迅速、產量較高、干型通直、材質優良、抗病性強等特性[2],遼寧省于1918年引種栽培,是目前我國日本落葉松主要集中栽培區[3]。與落葉松其它種或變種相比,日本落葉松生長潛力最大[4,5],是具有廣闊用途的優良用材樹種,也是遼寧省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設的主要樹種之一。
2 栽培區域及造林地選擇
日本落葉松造林在遼寧省重點栽培區域為丹東市北部,本溪市、撫順市,鐵嶺市東部等,年降水量800~1400 mm,平均氣溫5~6 ℃,年積溫2700~3200 ℃,無霜期140 d;一般栽培區包括丹東市南部、鞍山市東部和北部、遼陽市,大石橋市、蓋州市等,年降水量750~850 mm,平均氣溫6~8 ℃,積溫3000~3400 ℃,無霜期140~160 d。
造林地要在適應區內選擇坡度較緩,土層厚度30 cm以上,pH值5.7~7的棕壤或暗棕壤地塊。
3 整地及苗木準備
3.1 整地
日本落葉松整地規格應為30 cm×30 cm×25 cm或20 cm×20 cm×20 cm。
3.2 苗木準備
3.2.1 苗木規格
采用母樹林和種子園或優良種源的采種基地的種子培育的苗木,使用達到國家林業行業標準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分級的Ⅰ級和Ⅱ級1-1移植苗,其中Ⅰ級苗地徑>0.6 cm,苗高>40 cm,根系長度≥20 cm,>5 cm長Ⅰ級側根數至少15個;Ⅱ級苗地徑0.45~0.6 cm,苗高25~40 cm,根系長度≥18 cm,>5 cm長Ⅰ級側根數至少10個。
3.2.2 苗木出圃
(1)起苗時間。起苗的時間要與造林季節相配合。在秋季苗木生長停止后或春季苗木萌動前起苗,隨起隨栽。起苗要保持根系完整、不折斷苗干、不傷頂芽。
(2)苗木運輸。不能及時移植或包裝運往造林地的苗木,要臨時假植。運輸苗木根據苗木種類、大小和運輸距離,采取相應的包裝方法,如用稻草捆包水浸,并用苫布遮嚴,以免風吹、日曬、失水和凍害,有條件的可冷藏運輸。要求做到保持根部濕潤。
(3)苗木處理。將合格苗木根系全部浸入水中1~2 d,或掛滿泥漿,以備造林。
4 造林
4.1 造林時間
以春季返漿前為宜。
4.2 造林密度
造林初植密度以林木能適時郁閉、幼樹生長良好為標準。合理初植密度,應根據培育目標、立地條件、造林樹種或品種、經營管理水平等確定。適宜密度小徑材2500 ~3300株/hm2,中徑材2000~2500 株/ hm2,大徑材1600~2000 株/hm2。
4.3 補植
造林成活率沒有達到合格標準的造林地,應在造林季節及時進行補植、補播。植苗造林的補植應用同齡苗木。造林成活率≤85%需進行補植,造林成活率≤40%要重造。
5 撫育管理
5.1 林地管理
造林后連續幼林撫育3年共5次,即第1年2次,第2年2次,第3年1次。幼林撫育的時間為每年的6月下旬至8月上旬。每年2次撫育的間隔期在20 d以上。
5.2 修枝
應在幼林郁閉后,當樹冠下部出現2~3輪死枝或枯枝,即開始修枝,修枝間隔期4~5年。修枝在樹液停止流動后結合撫育間伐進行。冠高比保持2∶3或1∶2,最后修枝高度8 m處。
修枝時要使切口截面與樹干平行,不留枝樁,切口斷面力求最小,不得損傷樹皮,切口平滑,枝底徑2 cm以上的截面應涂抹油漆,防止病蟲害侵入。
5.3 撫育間伐
日本落葉松間伐的開始期在13~16 d,其中,小徑材間伐起始林齡為13 d,中徑材間伐起始年齡為15 d,大徑材間伐起始林齡為16年,采伐間隔期應為6 d,采伐強度控制在10%~30%。判斷日本落葉松符合人工商品用材林標準的指標包括胸徑、樹高、蓄積量等[6],不同林齡低限生長量指標見表1。
6 采伐
達到輪伐期年齡的樹木可以采伐,日本落葉松主伐年齡≥41年,采伐要在秋季或冬季進行。采用塊狀皆伐或帶狀皆伐。單個伐塊面積最大不應超過5~10 hm2。
7 監測
日本落葉松造林面積大的地塊要設立標準地。標準地以小班為單位,設置一塊有代表性固定標準地,標準地面積可視株行距大小而定,一般以50~100株樹所含面積為宜(不小于600 m2)。
逐年觀測記載實施的各項技術措施及效果,每2年對標準地進行1次調查,要測量樹高、胸徑、計算蓄積量、生長量,并做好記錄。作為判斷是否符合日本落葉松人工商品用材林標準的依據。
8森林管護
每塊新植林及其毗鄰的已有針葉樹合計面積超過≥20 hm2時,要設置闊葉樹林帶或防火帶。要建立有害生物、火災預測預報系統,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嚴防成災。要保護林地環境衛生。林業病蟲害防治要貫穿于營造林全過程,重點防治松毛蟲、枯梢病、鞘蛾、鼠害等,采用以生物防治為主的綜合防治法,協調使用各種防治方法,提高森林抗御有害生物的能力
8 檔案管理
應將造林規劃、施工設計、經營方案、標準地調查記錄及計算結果、驗收報告等有關資料進行歸檔,文字圖表、照片要保持準確、清晰、整潔。
參考文獻:
[1]毛玉琪,張景林,王福森,等.落葉松引種研究[J].林業科學,1998,34(4):48~58.
[2]吳玉洲,姚贊標,趙曉東.豫西山區日本落葉松引種栽培技術[J].山東林業科技,2010,40(5): 51~53.
[3]張明明.不同地區日本落葉松葉片解剖結構比較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2.
[4]馬常耕.落葉松種和種源選擇[D].北京: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92.
[5]周顯昌,潘本立,周廣君,等.日本落葉松遺傳資源的引進和利用[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1999, 27(1):15~18.
[6]遼寧省林業廳.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設技術規程[S].DB21/T 2729-2017.沈陽:遼寧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