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有祥
摘要:闡述了桉樹栽培管理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綜述了目前的研究進展,并提出了桉樹栽培過程中的一些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為桉樹種植發展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桉樹;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3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3-0193-02
1 引言
桉樹是引進于澳大利亞的速生樹種,屬于桃金娘科,是世界上三大速生樹種之一。桉樹生長速度快,成材利用率高,被廣泛應用于環保、造紙、園林綠化、建材、醫藥等多行業領域,是世界上中、低緯度地區最重要的人工栽培樹種之一。桉樹的物種資源也非常豐富,在我國華南地區的種植面積逐年遞增,但是由于人工林經營模式的單一,管理者往往只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了生物多樣性的建設,導致種植過程中容易出現病蟲害。并且在育苗造林方面也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筆得從桉樹栽培到病蟲害的防治方法逐一作了探討,為合理利用桉樹木材的同時能保持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基礎 [1,2]。
2 桉樹栽培技術
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國越來越重視桉樹林業資源發展,近年來開展了大規模的造林,桉樹人工林不僅為人們帶來了經濟效益,同時能夠改善生態環境,在營造林活動中,最基礎且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育苗的栽培管理。桉樹在不同的氣候帶,不同的立地條件下,栽培模式均有不同之處,需要注意因地制宜。筆者根據廣西國有林場的實際造林經驗,做出如下總結。
廣西地形多樣,尤其是山地,很多桉樹都是種植在地形為丘陵的地區,氣候高溫多雨,這種條件下,適合選擇無雜交的種源純凈的桉樹品種進行造林。育苗初期,選擇并整理苗床,并保證幼苗的生長環境有足夠的水分和養分,通常應該選擇陽光可以直射并且通風良好的平地或者坡度相對較緩的坡地,以保證充足的陽光和良好的排水。土壤養分的配比要合理,同時應加入桉樹幼苗生長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以保證養分的充足。在營養袋中裝入調配好的營養土之后,將桉樹種子播撒在營養袋上,并用混合好的細土進行覆蓋。等幼苗出土并生長到約20 cm時,就可以移栽了,一般選擇3~4月份。種植密度要根據土壤的肥沃程度來選擇,通常桉樹的移栽需要按照寬行窄株,以保證通風和光照,以及種間競爭,對桉樹的生長發育具有良好的條件。
為了使得到一定的生長產量,一般在桉樹生長到約30 cm時,應選擇生長健康、沒有病蟲害的樹苗進行定植移栽,此移栽步驟非常關鍵,要有針對性的選擇造林基地,不同類型的桉樹要適應不同的海拔,交通要便利,選擇適合運輸肥料和方便最后成材木頭的運輸。土壤要選擇疏松透氣、沒有病蟲害并且養分充足肥力較強的,為桉樹生長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在合適的時間進行中耕松土,改善土壤地力條件[3]。
桉樹生長迅速,對肥料的需求量非常大,在定植之前要施基肥,之后每年追肥1次,連續3年,以確保桉樹在合適的地域生長環境之下有足夠的肥料促進其生長。桉樹在施肥追肥的情況下,可以在一定周期內快速生長,并對肥料的需求逐漸增大。在桉樹育苗期和幼苗期,一般施用桉樹專用肥,以達到促進桉樹幼苗生長的效果,施肥時要注意避開桉樹根部,避免發生燒苗現象。正確的施肥方法是在樹葉滴水線的兩邊挖開長約20 cm,寬約20 cm,深約30 cm的小溝,將肥料均勻撒入其中并覆土。在移栽之前,可以對土壤播撒含有氮、磷、鉀的有機基肥,以保障基肥效力的釋放來促進桉樹快速生長。之后就是追肥,隨著桉樹的生長,追肥可以選擇具有緩釋效果的專用肥,并控制追肥量來保障桉樹的正常健康生長。
3 桉樹病害防治策略
桉樹常見的病害主要有莖腐病、青枯病、焦枯病以及其他疾病[4]。
莖腐病又叫做幼苗基腐病、幼苗莖枯病。多發生于廣東、廣西、福建等地。菜豆球孢菌是該病的病原菌,菌絲體在土壤中長期存活,菌核大量產生之后留在土中。感染該病的桉樹苗,在離地面約1 cm左右的莖部,出現不明顯的白色水漬狀斑塊,逐步向上蔓延,最后包圍整個莖基,隨后病部繼續向上發展,葉片逐步失水下垂,發病嚴重的根部也會隨著腐爛,苗木死亡之后3~5 d病部皮層出現干枯皺縮,最后木質部變成褐色或者暗褐色。桉樹患病組織會出現和黑褐色圓形光滑的小顆粒的菌核,有時候也會出現在土壤中,莖基部有時會產生黑色小點的分生孢子器。一般該病發生在7~10月份,8月份尤為嚴重。當幼苗生長到2 m左右,如果苗木密度過大,則該病尤為嚴重。在苗床低洼積水的時候,該病發生嚴重。在長期高溫條件下苗木生長不良,該病也會嚴重。若苗木木質化生長程度較高時,該病的發生狀況會減輕。
青枯病分為兩種,急性和慢性。急性病害發生時,苗木葉片會急速萎焉失水,葉片不會掉落,會掛在枝條上,從發病到整株死亡僅有2~3周時間。慢性病害發生時,桉樹苗會出現發育不良的現象,比較矮小,下部葉片顏色會逐漸變成紫紅色,最后干枯脫落,有時部分枝干也會出現不規則的黑褐色壞死斑,嚴重的整個植株都會枯死,從發病到最終枯死時間較長,大概3~6個月。桉樹青枯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苗木的選擇,要進行抗病育種,選擇抗病蟲害的桉樹無性系。其次要加強病害的監測報告,在苗木出圃時做有效的檢疫檢驗,避免有病植株對健康植株的感染,避免使用垃圾肥料,尤其是未經腐熟的有機肥,要加強營林措施,控制病苗上山,整地時要深翻暴曬,適當施用不帶菌的有機肥和復合肥來促進桉樹生長。遇到病苗要及時清除或燒毀,防止蔓延。
焦枯病又叫葉枯病,主要發生在赤桉、柳桉、大葉桉、尾葉桉等無性系,其表現形式為,枝葉枯萎脫落,多發生于高溫高濕的環境條件下,連陰雨天持久,或者夏季持續高溫,在排水不良的地勢容易發生焦枯病。輕者葉焦枯,重者葉焦枯后莖部呈現黑褐色,焦枯病的具體防治方法:避免苗圃地連作,實行輪作,低洼地區應開溝排水。選育抗病品種,加強造林基地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改良,發病期要剪除病枝銷毀,每周噴1次1%的波爾多液或0.2%的高錳酸鉀溶液。
桉樹還會發生一些生理性疾病,比如葉片肥厚、葉片不能展開、葉基部莖節腫大等等。總的來說,就是要適地適樹,不能隨意種植,要力求做到因地制宜。
4 桉樹蟲害防治策略
桉樹常見蟲病害主要有枝癭姬小蜂、桉小卷蛾、金龜子、尺蛾、白蟻、蟋蟀等[4,5]。
桉樹枝癭姬小蜂是國際上高度重視的危害桉樹害蟲之一,該蟲在桉樹新葉、嫩枝、葉柄、幼芽產卵,待幼蟲孵化出之后開始取食葉肉組織,桉樹苗受害的部位會膨大形成蟲癭,最后受害植株生長緩慢甚至停滯,造成嚴重災害。生產商一般通過噴灑無公害化學農藥吡蟲淋溶液等,此方法可以殺死95%以上的成蟲。桉小卷蛾會對桉樹小樹的嫩葉、嫩芽進行危害,生產中主要防治方法為人工捏殺,對嫩葉中的卷葉位置用手將幼蟲捏死,或者用600敵百蟲倍液進行農藥噴殺。金龜子的幼蟲通常寄生在樹根位置,從而危害桉樹苗,防治策略是,在造林過程中,每畝地施加2~2.5 kg敵百蟲粉于蟲穴之中來殺死幼蟲,或者將敵百蟲噴灑在葉片上來殺死幼成蟲。尺蛾幼蟲有假死性,主要以人工防治為主,可以用蘇阿微生物殺蟲劑噴霧來殺死害蟲。白蟻和蟋蟀,主要用滅蟻靈來誘殺,一般在造林前均勻地再每畝地里埋放25~30包并覆土,放置1個月左右,也可以用綠僵菌1∶2000倍液來浸泡苗木土球來殺死害蟲。
5 研究展望
桉樹經濟效益高,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應該合理利用生態學、經濟學原理,把病蟲害防治納入各個環節,對樹種結構進行適當調整,科學引導并種植混交林,加強桉樹病蟲害的基礎研究,規范完善相關法律,加大政府和職能部門的合作,不斷創新,力求做到桉樹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淑蓮.林業營林造林技術的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5(2):117.
[2]黃毅翠,鄭黨斌,姚姜銘.淺談山地桉樹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J].綠色科技,2015(2):50~51.
[3]覃小光.桉樹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方法[J].現代物業,2014,13(8):153~155.
[4]溫福宏.桉樹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初探[J].農家科技,2015(10):277.
[5]熊光云.桉樹病蟲害的發生現在及防治對策[J].低碳世界,2014(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