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潔
摘要:于夏季采用紅葉石楠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為插穗,進行了不同基質(林地表土、菜園土、細河沙)、葉片不同處理(留全葉、留半葉、留葉1/3)的容器苗扦插效果比較試驗,結果表明:林地表土和菜園土消毒后作為紅葉石楠的扦插基質較好,平均生根率分別達96.3%、93.0%,≥2 cmⅠ級側根數分別達3.4條、2.8條,抽梢率分別達95.3%、93.0%;細河沙的插穗生根及抽梢效果較差。插穗葉片留全葉、留半葉的扦插生根率及抽梢率較高,平均生根率分別達96.7%、94.0%,≥2 cmⅠ級側根數分別達3.5條、2.5條,抽梢率分別達97.7%、90.7%;留葉1/3的插穗生根率及抽梢率較低。
關鍵詞:紅葉石楠;扦插技術;容器育苗
中圖分類號:S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3-0204-03
1 引言
紅葉石楠(Photinia X fraseri Dress)屬薔薇科石楠屬常綠小喬木[1~4]。紅葉石楠的新葉亮紅色,春、夏、秋三季新葉抽出時,與深綠色的老葉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紅葉石楠花期4~5月,開花量大,呈黃白色,梨果10月成熟,呈鮮紅色, 可一直延續到冬季。因紅葉石楠觀葉、觀花、觀果期長,觀賞價值高,加之生長快,適應性好,萌芽能力強,且耐修剪,株形緊湊等優點,易于培育“綠籬”和修剪成造型獨特的觀葉、觀花、觀果園林植物,目前已在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的園林綠化中得到廣泛應用[1~4]。為繁育紅葉石楠這一優良園林樹種,筆者于2016年期間,參閱相關研究[4~19],進行了紅葉石楠容器苗扦插試驗,取得較好效果,現予總結,旨在為紅葉石楠容器扦插育苗提供技術參考。
2 試驗地概況
試驗苗圃地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巖前鎮巖前村巖前林業站苗圃,地處東經117°26′41″,北緯26°15′14″;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19.4 ℃,年平均降水量1500~1800 mm,全年無霜期292~320 d。育苗地為多年苗圃地,土質疏松、肥沃、灌溉條件好,適宜培育苗木。
3 試驗材料和方法
3.1 插穗采集
于2016年7月中旬,采集紅葉石楠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為插條,剪截成1葉1芽,長度3~4 cm的插穗備插。
3.2 試驗設計
采用育苗容器(10 cm×10 cm營養缽)進行紅葉石楠不同基質(林地表土、菜園土、細河沙)、葉片不同處理(留全葉、留半葉、留葉1/3)的扦插效果比較試驗。試驗采用完全隨機設計,各處理為100株,均重復3次。
3.3 技術措施
每種基質拌入1%鈣鎂磷肥,用500倍的多菌靈消毒24 h,插穗用NAA(萘乙酸20%粉劑)100×10-6濃度浸泡2 h。扦插時用竹簽打孔,深度約為穗條長度的2/3,插后基質稍壓實,澆透水,保持基質濕潤。插后在苗床上方用遮陽網搭蓋高約2 m的蔭棚,棚內苗床上架設高約0.5~0.6 m的封閉式簡易塑料小拱棚,空氣濕度控制在80%左右。白天高溫時段棚內溫度超過30 ℃時打開塑料小拱棚兩端透氣,同時,噴水降溫保持空氣濕度。
3.4 調查與統計分析
扦插后60 d左右進行生根效果及抽梢情況調查,以每個處理(100株)為單位統計扦插生根率、≥2 cmⅠ級側根數、抽梢率,試驗數據使用DPSv9.50版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4 結果與分析
4.1 不同基質紅葉石楠扦插生根及抽梢效果比較
經調查,紅葉石楠不同基質的扦插生根效果林地表土和菜園土均較好,細河沙較差;其中:林地表土和菜園土的平均生根率分別達96.3%、93.0%,比細河沙分別高出11.1%和7.3%;林地表土和菜園土的扦插生根苗≥2 cmⅠ級側根數分別達3.4條、2.8條,比細河沙分別高出61.9%和33.3%;林地表土和菜園土的扦插苗抽梢率分別達95.3%、93.0%,比細河沙分別高出18.7%和15.8%(表1)。不同基質的扦插生根率、≥2 cmⅠ級側根數、抽梢率經方差分析及顯著性檢驗,各處理各項指標均達極顯著差異(表2)。
4.2 插穗葉片不同處理紅葉石楠的扦插生根及抽梢效果比較
經調查,紅葉石楠插穗葉片不同處理的扦插生根效果留全葉和留半葉的效果均較好,留葉1/3較差;其中:留全葉和留半葉的平均生根率分別達96.7%、94.0%,比留葉1/3分別高出12.8%和9.7%;留全葉和留半葉的扦插生根苗≥2 cmⅠ級側根數分別達3.5條、2.5條,比留葉1/3分別高出94.4%和38.9%;留全葉和留半葉的扦插苗抽梢率分別達97.7%、90.7%,比留葉1/3的分別高出28.6%和19.3%(表3)。插穗葉片不同處理的扦插生根率、≥2 cmⅠ級側根數、抽梢率經方差分析及顯著性檢驗,各處理各項指標均達極顯著差異(表4)。
5 結論與討論
(1)不同基質對紅葉石楠扦插的生根及抽梢效果具有極顯著影響。試驗采用當地容易采集的林地表土和菜園土消毒后作為紅葉石楠的扦插基質,均達到較好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林地表土和菜園土的土壤理化性質較好,疏松肥沃,蓄水保肥能力和透水透氣性好,有利于插穗生根和抽梢;經調查,2種基質的平均生根率分別達96.3%、93.0%,≥2 cmⅠ級側根數分別達3.4條、2.8條,抽梢率分別達95.3%、93.0%。相比之下,細河沙雖然透水透氣性良好,但肥力差,且蓄水保肥能力也差,因而插穗生根及抽梢效果均較差。
(2)插穗葉片不同處理對紅葉石楠扦插生根及抽梢效果具有極顯著影響。因試驗的紅葉石楠插穗保留1葉1芽,光合作用的葉面積不大,保留完整葉片,對扦插生根及抽梢均有利,插穗生根快;葉片剪半后,光合作用的葉面積減小,扦插生根率及抽梢率稍有降低,但降低的幅度不大,插穗生根仍較快,仍與留全葉的生根率及抽梢率相近;2種葉片處理的平均生根率分別達96.7%、94.0%,≥2 cmⅠ級側根數分別達3.5條、2.5條,抽梢率分別達97.7%、90.7%。但留葉1/3因葉片剪截面積過大,葉片的光合作用面積大幅減少,插穗生根時間慢,生根率及抽梢率也隨之降低。
參考文獻:
[1]趙文瑩.紅葉石楠發展前景廣闊[J].農業知識,2005(6):18.
[2]何鳳珍.紅葉石楠前景好[J].園林果樹,2005(2):13.
[3]潘曉東.紅葉石楠栽培技術及其園林應用前景[J].綠色中國,2003,13(8):23.
[4]桑賢強.園林綠化新品種紅葉石楠栽培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08(1):74.
[5]王中智,李 芳,魏 蘭,等.紅葉石楠扦插育苗技術[J].河南林業科技,2004(9):15.
[6]陳貴斌.紅葉石楠扦插繁育技術研究[J].林業勘察設計,2008,56(2):197~199.
[7]邱國金.紅葉石楠快繁技術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4.
[8]徐永興.紅葉石楠扦插育苗技術[J].福建林業科技,2005,32(4):134~136.
[9]鄭國彬.紅葉石楠的栽培與管理[J].現代園藝,2007(12):46~47.
[10]蔣柱.紅葉石楠容器扦插繁育及整形修剪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7):157,161.
[11]魏立剛,張 娟,張 堯,等.紅葉石楠營養缽扦插繁殖技術[J].北方園藝,2011(19):71~72.
[12]張 勇.紅葉石楠夏季扦插育苗技術試驗[J].中國園藝文摘,2011(3):20~21.
[13]楊金亮,殷國蘭,馮紹玉,等.紅葉石楠夏季扦插技術研究[J].四川林業科技,2014(6):123~12.
[14]林金華.紅葉石楠秋季扦插育苗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4(1):195,198.
[15]計恩法,張 玲,汪 天,等.不同激素及濃度對紅葉石楠扦插苗生根的影響試驗初報[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0(24):101,140.
[16]曹琳秀.紅千層扦插育苗試驗[J].福建林業科技,2011(1):80~82,88.
[17]賴麗仙.桂花夏季扦插育苗技術研究[J].江西林業科技,2012(3):41~43.
[18]張潤生.花檵木夏季扦插育苗技術研究[J].江西林業科技,2012(2):37~39.
[19]沈瓊桃,王邦富,黃云鵬,等.芳香彩葉樹種千層金扦插技術研究[J].寧夏農林科技,2011(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