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花
摘要:指出了國有林場森林覆蓋率高,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多樣化的地質、地貌,適合發展旅游業,分析了制約國有林場發展旅游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通過引進外資,推進旅游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合理規劃,加強監管,因地制宜的發展多樣化旅游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建議,從而達到開發與保護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
關鍵詞:國有林場;旅游業;旅游業相關產業
中圖分類號:F32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3-0228-02
1 引言
2017年1月21日,央視新聞頻道新春走基層欄目播出了一集題為“大興安嶺轉型后的烏力庫瑪林場”的深度報道。隨著最后一棵落葉松的倒下,中國最大的國有林區—內蒙古大興安嶺終于結束了長達63年的采伐歷史,一場堪稱世界級的生態革命由此展開。與烏力庫瑪林場一樣,在實施天然林保護、生態工程以前,“伐木、賣木”是林場的主要經濟來源。隨著國家對國有林場的改革,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以及旅游業的迅猛發展,使國有林場森林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產業經營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而我國國有林場森林覆蓋率高,豐富的森林資源、多樣化的地質、地貌是發展旅游業很好的資源。不少國有林場在進行發展戰略調整和內部結構調整時都把投資方向轉向了旅游業。如何發展國有林場旅游業,有效利用森林資源,達到開發與保護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的目標,值得深入研究。
2 引進外資,破解資金難題
國有林場大多遠離城市,交通不便,林場資金短缺,是發展旅游產業的不利因素。要使資源開發轉變成資源價值,再由資源價值轉變為旅游經濟效益,此時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人員培訓。而靠林場、靠政府投入資金,推動林場旅游業持續長期發展,資金來源是十分有限的,這就需要利用外資來經營。
3 推進國有林場改革
實現政事分開、事企公開,進而推進旅游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中發6號文件明確國有林場改革目標:“到2020年,國有林場生態功能明顯提升、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管理體制全面創新”。主要內容:明確界定國有林場生態責任和保護方式;推進國有林場正事分開;推進國林場事企分開;完善以購買服務為主的公益林管護機制;健全責任明確分級管理的森林資源監管體制;健全職工轉移就業機制的社會保障體制。從國有林場改革中可以看出,國有林場是要履行管理職能的,在發展旅游業時要規劃合理、保護完善、監管到位。可是隨著旅游業的發展,這些部門變成了景區開發、建設、經營的主體,不可否認的是在前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隨著旅游業的不斷深入,政事不分、無法有效監管等弊端也越來越明顯。為此需進行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政府進行規劃,與投資者簽訂保護、開發、建設、經營、管理協議,授權投資者依法有償取得一定期限的開發建設權,經營管理權及收益權,其核心是“國家所有、政府監管、投資者經營”。
4 加強政府對經營者的監管權,保護生態環境
從目前來看,經營者一般都是為追逐最大利潤而進行投資開發經營的。過度開發,對森林公園里的古樹、古橋、古寺廟進拆、砍、改、盜、換、甚至在景區內亂搭亂建私人別墅,生活垃圾污染植被,大肆經營、批發、銷售野味和國家保護的鳥禽類、動物類,種種行為使林場旅游資源面臨迅速枯竭的危險,而經營者卻為此借故提前撤出或轉讓給其他經營者。針對這些現象,一定要強化國家所有權和各級政府對企業經營權的相應監管機制。政府在簽訂經營權出讓時,既要明確雙方的權、責、利,又要科學地確定經營權出讓期限,要求經營者嚴格按照規劃實施開發,明確規定其在無法獲取取最大利潤或利潤下降趨勢增大時,不能放棄投入、保護的責任,更不允許采用違約的方式進行再轉讓。政府要對其開發建設項目和經營活動依法進行有效監管,對生態環境實行定期檢測,這樣不僅保護經營者的合法經營,而且避免企業過度開發和亂開發以及景區在不斷轉讓中造成損耗,達到有效保護林場旅游資源與生態環境良好效果。
5 因地制宜,發展多樣化的旅游形式
森林旅游是人們在林區以各種形式進行的野外游憩活動,包括觀光、登山、漂流、探險、騎馬、攝影、野餐、狩獵等各種項目。由于森林旅游業的大部分項目屬于體驗性旅游,因此它反映了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過程中回歸自然、陶冶情操的旅游需求,也展現了現代旅游的發展趨勢。我國國有林場森林資源豐富多彩,地形地貌千變萬化,各地氣候各有不同,要發展旅游業,就要因地制宜,充分、有效地利用好森林資源,發展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
6 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以旅游為基礎,發展相關產業
6.1 旅游與特色農產品開發
國有林場有著良好的生態系統,出產山珍、藥材、動物,要充分保護,合理開發,開展人工種養,打造自己的特色產品。
6.2 旅游、繪畫與攝影相結合
國有林場風景優美,為繪畫、攝影者提供了很好的題材,開發繪畫和攝影基地為發展旅游業提供了契機。有一句戲言說道,在繪畫和攝影愛好者眼中沒有白天黑夜,沒有春夏秋冬,只有眼前的美景。無論是專業還是業余愛好者,都會被美景所嘆服。而國有林場風景之美是天然之美、大自然之美、原生態之美,不用修飾,只需發現,不用開發,保護好就行,這正好和國有林場的經營目的相吻合。旅游業是一個包含多要素的龐大產業結構,游客到達一個目的地的興趣點和動機都各有不同,但對于繪畫、攝影來說,目的卻是明確的。在旅游業發展的同時,美景的發現者以及記錄者,其作品往往達到了無聲卻影響深遠的宣傳效果。因此創作基地的設立也是未來旅游建設需要重視的一方面。
6.3 旅游與美食
發展有特色的美食,如農家樂、野餐等,提供好餐飲服務,讓旅游者玩好的同時吃好,進而經營好旅游產業。
6.4 旅游與文化產業
我國國有林場分部在全國各地,各地居住著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風俗民情,吸引著眾多遠道而來的游客,搞好文化產業,推動旅游市場的發展,反過來旅游市場的發展也會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7 結語
總之,旅游業是“一業興、百業旺”的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幸福產業。而國有林場有著良好的旅游資源,因地制宜發展旅游業,將國有林場林區的天然原生態資源通過旅游業發展“變現”,不但是當地政府需要思考的,也是國有林場發展的需要。林場的旅游資源大多是不可再生資源,一旦破壞或過度開發,資源就會枯竭。在發展林場旅游業時,應盡可能地進行統一的規劃與開發經營,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林場的旅游資源得到永續利用。
參考文獻:
[1]于江龍.我國國有林場發展脆弱性形成機理及影響因素研究[J].北京林業,2012(13).
[2]豐 霞.孟關林場森林資源分析及可持續經營對策初探[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13(1).
[3]錢 棟.河北國有林場改革工作思考[J].河北林業,2015(6):18~19.
[5]顧仲陽,江樂瑜.國有林場改革試點確定四大目標[N].人民日報,2013-09-02.
[6]陳鑫峰,王劍波.生態旅游與森林公園中開展生態旅游實踐的探討[J].世界林業研究,2001(4).
[7]陸文聰,沈國強,肖興喜.對我國森林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幾點思考[J].林業經濟,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