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赟+高小云
摘要:指出了開發和利用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是實現資源利用的高效低耗與對環境損害最小化的全新旅游發展方式。崛山森林公園喬木樹種有20多科60余種,是渭北高原千山山脈中少見的一個森林植被群。提出了森林公園以其茂密的森林、近千年的佛教文化、神奇的隋唐文化、世界首次有文字記載的地震文化,以及三公主(千手觀音的原型)為代表的民間傳說文化等歷史悠久,可作為低碳旅游、戶外科教文化活動的必選之地。
關鍵詞:崛山森林公園;低碳旅游;發展分析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3-0230-02
1 引言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低碳旅游,低碳旅游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深受廣大旅游愛好者歡迎。崛山森林公園位于岐山縣縣城東北約21 km的崛山林場中部, 漆水河(渭河一級支流)源頭地區,北距麟游縣城41 km,東距西安市150 km,西距寶雞市80 km,南距蔡家坡33 km。總面積4496.00 hm2。公園分東、西崛山、千佛寺、九龍坪、冢子河、苜蓿河和箭括嶺七個景點。是人們低碳旅游,休閑健身和進行科教文化活動的理想之地。
2 崛山森林公園旅游資源
2.1 自然景觀資源
(1)森林植物景觀資源:崛山森林公園地處渭北高原千山南麓,屬黃土低山丘陵區,氣候、土壤、森林植被受海拔高度的影響不明顯,森林植物帶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地帶和針闊混交林帶,大部分是原生植物演替的次生林類型和人工林。以槲櫟、遼東櫟為主的次生林,伴生有槭類、鵝耳櫟、椴樹、漆樹等樹種。在海拔1550 m以上的東西崛山頂部有白皮松、側柏、櫟類混交林。人工林以刺槐、油松純林或塊狀混交林為主,在河谷階地有天然分布和人工營造的小葉楊。在淺山陽坡石質山地營造有側柏林。
東、西崛山周圍5000多畝以櫟類為主的森林,是渭北黃土高原千山山脈保存完好的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
公園內分布有珍奇古樹,有國家保護的一二級樹種金錢槭、連香樹、古波斯楊,還有百年以上的白皮松、桑樹、酸棗、榆樹和中槐。林內喬灌混生,一年有3季山花爛漫,灌木生長旺盛,主要有山桃、山杏、杜梨、黃櫨、榛子、丁香、隸棠、木瓜、黃薔薇、珍珠梅、衛矛、木姜子、海棠、繡線菊等。草本有菅草、茅草、蒿類、白草、蕨類、野棉花、地榆等。公園內還分布有豐富的藥材資源,如黃芩、蒼術、當歸、大黃、黃芪、五味子、黨參、柴胡、麥冬、天麻等。
(2)動物資源豐富:崛山森林公園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金錢豹、云豹、黃羊、斑羚。另外山中時有鹿、狼、野豬、野兔、狐貍、獾、烏鴉、喜鵲、畫眉、山雞,啄木鳥、貓頭鷹、老鷹、鷂子出沒于森林之中,或飛奔,或漫步,或獵食,或游憩,為崛山森林公園增添了新的活力。
2.2 地文景觀
崛山森林公園位于鄂爾多斯中坳陷區和汾渭陷區之間,屬韓城—永壽隆起區,其構造線方向近于東西,公園山高陡峻,溝谷狹窄,支梁縱橫交錯。
鷲峰山(西崛山)海拔900~1651 m,相對高差751 m,五峰拱羅,勢如戟列,形同靈鷲鳥。東峰(東石碣)突出如塔,為鷲鳥之冠,中鋒為腹,南峰北峰為雙翅震飛,上分別筑有各佛殿,西峰(西石碣)為尾。冠高昂臨空如神鳥天降,俯視東方(東崛山),引頸長鳴,傍側危崖深不見底。山上有歷朝石碑十余件,大部分保存完好,字里行間流溢出“崛山名剎”昔日的盛景。
東崛山海拔900~1503 m,相對高差603 m,古樹參天,綠蔭環境,危崖、石洞、奇峰、怪石構成一幅絕妙的自然山水畫面,令人流連忘返。
珍珠洞:位于東崛山頂部,洞內有一天然巨石塞洞幾滿,高約八九尺,呈橢圓形,表面銹結小石子,狀如米粒成串,又如蠟融汁淋,頗似珍珠簇聚其上,有二小石如足使其懸空,伏地見石身,故名珍珠石。
景陽洞:位于東山之瘦驢嶺上(深25 m、寬20 m、高15 m)。大若身置于藍天之下。洞內舊有無瓦房21間,并有滴泉一眼(由巖縫中不斷流滴水珠而成),盈而不溢,清澈可飲。
瘦驢嶺:長5 km,狀似高屋建瓴,旁視深不見底,游人魚貫而上,不能并肩。沿瘦驢嶺逶迤而上,形似騰龍,其間嶺崖危陡、洞窟眾多、景觀峻美、氣勢雄偉。
舍身崖:與法華寺相鄰。相傳三公主妙善舍身于此,故稱舍身崖。旁側危崖深不見底,碧蒼茫茫鳥跡罕至。
岐山崩石:位于龍鳳橋周邊。《今本竹書·紀年疏證》與《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對岐山地震有明確記載,專家現場考證,確認具有很高的科考價值和觀賞價值。
千佛寺景區,位于公園北端的喇嘛廟山南側,海拔高度1361 m,地勢險峻。主峰遠看似巨人頭像。絕壁之上,攀索50余m,有一石廟懸空危崖,右方40 m峭壁上,雕刻千余尊浮雕佛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為唐初佛家之杰作。
2.3 水文景觀資源
公園現內有水庫三座,苜蓿河、李家溝、石門溝水庫。總容量28680 m3,水質清澈,庫旁森林茂密、溝谷幽深、氣候宜人。
境內有苜蓿河、冢子河、麥青河三條河流,分別流入麟游縣、和鳳翔縣,水質良好。
2.4 人文景觀資源
2.4.1 佛文化
崛山以其古老的佛教文化,鬼斧神工的危崖石窟,星羅棋布的人文景觀聞名于世。崛山,全名耆阇崛(讀作qi she ku,為靈鷲鳥之梵文譯音)山。東晉后秦主姚興曾與鳩摩羅什大法師避暑與崛山,譯《金剛經》,清光緒三十四年由邑人李國棟繪刻,薛成兌題字在今西莊村原“湯房”遺址立“崛山名剎圖” 碑。碑身雕崛山名剎各景分布圖,規劃宏大,南北綿延20 km。主要人文景觀有:九龍坪、香山殿、天王殿、喇嘛帽(千佛寺)、十八羅漢崖,梳妝樓(為妙善公主而建),朝佛殿等,是陜西及西北佛教發源及光大之地。
慧日寺:位于龍鳳坪。明朝佛教臨濟正宗曾在此弘揚禪密,文革時期被毀,2008年重修,是崛山佛教名寺。
法華寺:位于西崛山中峰上。早在隋唐就久負盛名,借臥佛洞舊址,修有大佛洞、十八羅漢洞、石佛洞、三圣殿、千手觀音殿、珈藍殿、山門及僧房數間,寺院殿閣依山傍勢倚洞而筑,高低垂懸,棧道索橋相系,錯落有致。
2.4.2 地震文化
據史料《國語·周語》記載,“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岐山一帶在公元前780年、公元880年和公元1037年發生三次破壞性地震。這是人類歷史上有明確史料可靠地第一個破壞性地震記錄。現公園內東西崛山、箭括嶺隨處可見到3~5 m的巨大崩石,后經國家地震局采樣實測資料證明園內巨大坍塌物是距今2786年前的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
2.4.3 唐文化
崛山森林公園景區箭括嶺是古長安通往避暑行宮(九成宮)的咽喉要道,沿途多有唐李世民、武則天去麟游避暑典故。
2.4.4 孟良冢
崛山森林公園景區冢子河,“冢”字以孟良冢而得名,孟良(《楊家將》及其戲曲有描述)是北宋名將楊六郎手下一名勇將,剛直不屈、戰功顯赫,傳說其葬于此地。
3 崛山森林公園開發低碳旅游的線路
崛山森林公園開發和利用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以實現森林資源利用的高效低耗與對環境損害最小化的低碳旅游發展方式。依托園內茂密的森林、近千年的佛教文化、神奇的隋唐文化、世界首次有文字記載的地震文化,以三公主(千手觀音的原型)為代表的民間傳說文化等,開發了低碳旅游、戶外科教文化活動的必選之地。
(1)崛山森林公園山門—石門溝水庫—龍鳳坪—慧日寺—分水嶺—冢子河(孟良冢)—千佛寺(譯經洞、喇嘛冒、老爺面禮)—屯頭水庫—S306(麟游到良舍)。全程22 km,徒步大約6 h。
(2)崛山森林公園山門—石門溝水庫—龍鳳坪—岐山崩石—慧日寺—東崛山(瘦驢嶺、景陽洞、珍珠洞、地震遺址)—原始白皮松林—花花洞—苜蓿河水庫—眉麟公路。全程15 km,估計徒步5 h左右。
(3)崛山森林公園山門—石門溝水庫—龍鳳坪—岐山崩石—慧日寺—三寺溝(天然櫟林)—西崛山(羊腸小道七十二盤、五峰拱羅、天王殿、睡佛洞、十八羅漢洞、梳妝臺。琉璃殿、法華寺、舍身崖、百年白皮松、瞭望臺、云海、古石碑、地震遺址等)—闊腦(舊廟)—上王—澇川(岐西公路)。全程13 km,徒步估計7 h左右。
這三條主要路線,沿途森林植被茂盛,山花爛漫,山高陡峻,溝谷狹窄,支梁縱橫交錯。有榜山依勢所建寺廟、石崖鑿像、景點眾多、各有特色,既可游山玩水、又可上香禮佛,還能科普考察。在森林天然氧吧里可盡情呼吸享受。
4 森林低碳旅游注意事項
(1)公園的河流均屬渭河水系的三級支流溝梁縱橫,雨季易發生洪澇災害。秋季應加強洪澇災害的預防、預測。階段性地限制游人進公園游覽,確保游客安全。
(2)森林病蟲害應堅持“早預防,早防治”的方針,防治措施采用以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辦法,確保鳥獸不受威脅。
(3)在森林公園入口處,設立防火哨卡,對進山人員進行登記。及時向游人宣傳森林防火條例,嚴禁林內吸煙、用火。公園人文景觀因廟宇而著名,善男信女上香拜佛,引導注意煙火。干旱季節,公園加強火源管理,建立專業撲火隊。
(4)景區采用“減少-回收-再循環-再生能源”的模式,在景區全面推行分類環保垃圾箱,通過形象的說明指示來引導游客樹立環保、資源持續利用的觀念,
5 結語
崛山森林公園景區緊臨岐山縣城,交通條件便捷,區位優勢顯著。從縣城出發半小時就可到達公園山門,旅游附加成本低,能以低費用回歸自然,享受高品質的休閑度假生活。環境保護從旅游做起,綠色低碳從景區做起。崛山森林公園嚴格遵守低碳旅游要求,開啟低碳生活,踐行生態旅游,做低碳旅游守護者。
參考文獻:
[1]陜西省林業調查規劃院.陜西省崛山森林公園總體規劃[R].西安:陜西省林業調查規劃院,2014.
[2]黃文勝.桂西北低碳旅游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綠色科技,2015(9):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