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莎
摘要:本文在對照和比較國內大學外語教學的基礎上,提出了國內教學存在的優缺點,并對國家發展時期的主要教學思路模式加以分析,如大學外語、高中外語、外語專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由模糊、規范的統一教學向個性化、多元化教學發展的大學外語教學模式。文章還針對國內外大學外語教學體制的規律和差異的研究,結合綜合國情,提出了基礎外語教學向專門用途外語教學轉移,通盤考慮我國大學外語教學體制的教學思路。
關鍵詞:大學外語教學;理論分析;差異研究
隨著我國高校大學外語改革的進程,尤其是大學外語分級教學的實施,大學外語基礎外語教學正在松動,規范的統一教學正在向多元化教學發展,由基礎外語教學向專門用途外語教學轉移,本文以中國和美國外語教學模式差異性為例,闡明中美大學外語教學模式的差異性、優缺點,措施方法以及困難等觀點,探討構建適合中國大學外語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中美教學模式差異分析
(一)中國目前教學模式特點
21世紀,中國教育隨著知識的發展和信息的豐富,對外語教學的標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索外語教學的培養模式,以適應社會和教育發展的需要,是當前教育工作的重點。目前國內主要的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老師講,學生聽”,作為一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國內許多高等院校應用了很多年,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知識的豐富,這種教學模式在國內的實踐應用中,存在很大不足(王文靜 2012)。并且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生知識被動接受的這種傳統方法,使得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不會發現學習,更加不會主動學習。對于老師,課上強調的不是如何啟發學生去思考,而是是課文知識的講解和應試技巧。
(二)美國教學模式特點
美國學生升學嚴格按照學區進行劃分,并非按照中國考試模式,這樣教學模式必定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學區學校師資普遍較好,總體差別不大,學生素質是教師教學模式中重點加強的環節。學生處于一種自由的學習,而不是只有成績好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 而他們普遍采用的是交際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目標語的交際能力。采取以小組做任務的形式運用目標語進行表達,闡釋,然后進行信息交煥。
(三)差異對比
美國模式是對能力的絕對評估,與中國“一考定終身”的教育模式完全相反。美國教學引申出一系列新型有代表性教學模式:支架式教學、互惠式教學、合作型教學、情景教學等,知識觀、學習觀、教學觀等一系列教育理念的變革和發展,課堂內容有主題貫穿(麻彥坤 2005)。中國教學模式對創新教學理念的關注度還不夠,還需要加強,并且國內教學具有很強的目的性,所需的寬厚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專業知識并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太差,大學生圍繞著既定專業而學習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參加實習、實踐等活動。
二、中美教學模式優異研究
(一)中國目前教學優缺點
優點:加強創新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的設計,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理念,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課堂教學結構清晰。備課準備充分,教學內容銜接科學、過渡自然。教學思路清晰明,教學內容豐富。融入新元素到教學模式,體現新課標的精神。重點、難點把握到位,教學經驗豐富。
缺點:教師調控能力強,大量的模仿和機械操練不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課堂上細節講解缺乏,帶動性不夠 ,教學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的興奮度還不高,學生上課有點放不開,不敢講出自己的想法,封閉地學習, 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若不與實踐緊密聯系,不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那也是毫無意義。
(二)美國教學模式優缺點
優點:讓學生接觸社會、深入實際,從中了解社會實際,熟悉社會對大學生技能需求,按照計劃加強學習針對性的提高專業技能,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重視整體結構的對話教學,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學生學的語言自然,表達準確。
缺點:基礎課程難度較輕,美國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如中國學生。
(三)差異分析
1.中美外語教育地位不同
外語教育(主要指英語)是我國教育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1964年頒布的《外語教育七年規劃綱要》提出,“在學校教育中確定外語為第一外語,大力調整高等學校和中等學校開設外語課的語種比例”。這是首次明確英語在學校教育中"第一外語"的地位。到1966年,全國高等院校開設英語專業的學校達74所。“文革”結束后的1977年,高考恢復了,英語分數比重由10%起逐年增加。1981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定》,國內興起了出國熱潮,其標志就是托福熱。1984年英語正式被列入高考主科。我國隨著對外開放,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對于外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材,外語教學在我國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美國是一個不需要學習外語就能完成中學教育的的國家。但是20實際80年代,美國的外語教學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外語教學越來越引起重視,對于美國而言,學習外語有利于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增加強國際上的競爭力。
美國用科技創新制造的財富,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這是美國教育發展的結果(Doering 2007)。美國教育的側重點在于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不如中國學生的,美國學生的課程難度較也比國內的容易很多。
2.評估方式也大有不同
外語是中國學生從中考、高考直到研究生升學必考的科目之一。讀大學,還有衡量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能力的全國大英語四六級考試,以及外語專業的專四、專八考試。成人還有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外語考試。因此,中國衡量英語能力的重要手段就是考試。這些評估都是重要閱讀、寫作、聽力。口語測試基本上沒有做要求,大學英語口語測試只針對筆試成績優秀的學生。
美國的外語教學評估主要學術的學習過程。他們對于學生的外語要求能力不高,像中國學生選修體育課,可以按照個人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時間進行學習。因此各個學校的評估方式也各有差異。主要是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實際交際能力。
三、改善教學措施的方法以及實施過程探討
(一)改善教學措施的方法
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1.設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和評價標準,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了解和掌握記憶規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盡量使用外語教學, 備好教學資料,確立最佳教案,突出語言的實踐多樣性,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外語的能力。
3.合理利用課外資料,重點題要重點練習、重點講解,做到主次分明,講求實效,擴大課外閱讀量,增強語感,循序漸進,逐漸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4.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語言點講解做到精講多練,舉一反三,使學生理解準確、深刻、透徹 。
5.實行分層次教學,分層次輔導,分層次練習,分層次要求,使處于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有學習知識(況細林 2013)。
(二)改進的教學模式如何得以實施
學校基礎建設加強硬件軟件建設,不斷改善現代化教學設施和設備條件,這是學生改善教學措施的前提條件。教學者對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技術的掌握也是改善教學措施的必要條件之一。多舉辦教學活動的評比和交流溝通,讓好的教學方法得到傳遞和傳播,更多人受益。制訂合理的教學考核制度,并嚴格執行,同時相關部門加強監督和督促。
四、優化、更新外語教學模式重大意義
評價一種教學模式,不在于它的來源及其所采取的方法,而能否取得優秀的教學效果,培養出優秀的被社會所需求的高等專業人才。因此在當前社會形勢下,結合高等外語教育改革計劃,創新提高發展各種教學模式,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更優秀的、被當代和未來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的責任和義務。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外語教學中能夠運用高效合理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外語學習提高帶來較大的幫助,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外語實際應用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外語綜合應用水平,但運用過程需要結合具體情況來合理制訂,不能完全依照別人的經驗和教學方法,否則要運用不當,就有可能形成某些反效果,所以發展提高教學模式的過程是一個探索、研究階段,需要積累和沉淀,只有經過實際檢驗后,達到教學效果的教學模式才能大范圍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1]麻彥坤.最近發展區理論在當代美國教學模式中的應用[J].外國教育研究,2005,32(9):60-64.
[2]王文靜.中國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探索——“學為導向”綜合型課堂教學模式[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
[3]況細林.大學外語分級教學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及理性對策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05).
[4]Doering A,Beach R, O'Brien D.Infusing multimodal tools and digital literacies into an English education program[J].English Education, 2007,40(1):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