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茗棟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調查法,對焦作市修武縣初中體育場地器材設施進行調查。結果表明焦作市修武縣初中的體育場地器材沒有達到國家要求的標準,限制了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本文分析了影響中學體育場地器材不足的主客觀因素,并對相關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以期為推動該地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初中體育場地;器材設施;主客觀因素
體育教育的發展離不開體育場地器材的發展和建設。本文希望通過對焦作市修武縣初級中學體育運動場地器材等設施的調查,以期發現修武縣中學體育運動場地器材等設施與國家規定標準之間的差異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發展對策,為焦作市修武縣中學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焦作市修武縣初級中學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學術期刊網閱讀大量的書籍和文獻。
2.實地調查法。通過對焦作市修武縣初級中學進行實地調查,收集真實可靠的資料。
二、結果與分析
(一)焦作市修武縣初中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的現狀
1.體育場地器材設施與國家規定的差距。將進行調查的焦作市修武縣實驗中學、第二實驗中學、城關鎮第一初中、城關鎮第二初中、周莊鄉中學、葛莊鄉第一中學這6所初中的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情況與國家教育部制定的中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標準相比較。結果發現,焦作市修武縣各個初中的場地明顯沒有達到國家教育部制定的標準,這直接影響了籃排球課的教學,致使學生無法充分了解和學習相關的技能和知識,進而影響教學任務。這足以證明部分中學對體育場地設施的重視程度不夠。
通過對比分析發現健身器材在這6所被調查的學校中沒有涉及。究其原因是學校教學理念的落后,因此沒有這一類器械的配置。在體操器材中除了個別學校有單雙杠外,其他國家規定的器材都未配備齊全。特別是健身器材、體操器材、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在焦作市修武縣許多中學都沒有相關的器材設施。這說明焦作市修武縣初中現有的體育場地器材設施與國家標準相差甚遠,在現行新課標下,基本無法實現“快樂體育”的要求。
2.學生人均體育活動面積的現狀。國家頒布的《中小學校建筑設計規范》明確規定:中小學校運動場地應容納全校學生同時做課間操之用,每個學生不少于3.3m2,學校田徑場地的要求為:當學生的人數在900人以下的時候,宜采用250m環行跑道,位于市中心區的學校,因用地特別困難,跑道的設置可以適當的減少,但是田徑場不應小于一組100m直跑道。
根據調查可以發現目前焦作市修武縣大部分初中體育場地面積達到國家標準。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學生的人數在不斷的提升,而固有的體育場地幾乎不會增加,相對的體育場地必將出現緊張和不足狀況,現有的場地和體育器材也將無法滿足正常的教學和學生正常體育鍛煉的需要。
(二)焦作市修武縣初中體育場地器材設施不足的影響因素
1.城市的建設和學校人數的增加是客觀因素。修武縣近年來的規劃建設,由于發展需要,城市由小變大,人口密度不斷增加,學校被包圍在城市建設中,在當今城市土地寸土寸金的情況下,要擴大學校體育場地不僅僅需要巨額資金,更要涉及周圍各種問題。學校基礎設施缺乏,體育場地面積無法擴大,但學生數量卻在不斷增加,每個學生的人均運動場地面積自然就縮小了。
2.認識不足和資金不到位是主要因素。許多領導對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工作認識不足,把體育課當作一門應付達標的“副課”。在考試壓力的指揮棒下,大家根本無暇顧及學生體育活動,導致教育工作發展不平衡。學校對體育與健康教育工作重視不夠,不能擺正體育健康工作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的位置,只是把體育健康工作的重要性放在口頭上,因此,學校體育教育在學校教育中成為次要環節。此外,學校體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學校場地器材與設施的配置滿足不了體育教育與開展體育活動的需要。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目前焦作市修武縣初中體育器材設施大部分沒有達到國家標準,有的學校甚至嚴重缺乏。
2.焦作市修武縣初中體育場地面積大部分能夠達到國家標準。
3.學校場地器材的不足致使教學大綱規定的一些內容無法進行正常教學。
4.城市的建設和學生數量的增加是影響焦作市修武縣中學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的客觀因素。
(二)建議
1.各學校應注重體育場地器材等硬件的配備。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門應當高度重視中學體育場地與器材設施各個學校配置不均衡和嚴重不足的現狀,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
2學校領導在注重德育、智育教育的同時,也要重視體育教育,改善學校的體育環境和氛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
3.爭取政府主管部門和社會團體、企業的財力支持,增加體育專項經費的撥付與投入。
參考文獻:
[1]霍寧波,程亦煒,魏思瑋.全民健身視野下學校體育場地公益性開放之探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2,(08):15-17.
[2]許貴福.我國城市學校體育場地開放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1,(06):28-30.
[3]陳曙,黃依柱.我國學校體育場地對外開放與經營管理的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11,(05):11-15.
[4]薛興華.推進全民健身與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對外開放探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06):68-75.
[5]盧玉,張永保,席玉寶.安徽省高校體育場地對外開放現狀調查與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2008,(02):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