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米+趙紅平
【摘要】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數量急劇増加,已成為社會發展和市場經濟浪潮中的中流砥柱。江蘇省作為我國新三板隊伍中的一員,以其優厚的經濟條件以及開放發展的市場環境,已經成為中小企業成長和發展的肥沃土地,但是,隨著中小企業對資金需求的不斷增加,融資難等方面的問題已經逐漸成為阻礙其進一步發展的攔路虎。基于此,本文首先對江蘇省中小企業新三板融資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最終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以期能夠為江蘇省中小企業新三板融資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中小企業 新三板市場 融資
一、引言
江蘇省中小企業在推進我國經濟產業發展、提高人民水平等方面展現出卓越的貢獻,尤其是我省的高新技術企業已然成為了加速經濟發展和經濟轉型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然而,眾多經驗表明,中小企業要想借助金融杠桿提高企業水平,建設一條多元化的融資途徑,則必須實現產業與資本市場得到對接,由于新三板具有低門檻,無需盈利的特點,固新三板市場是江蘇省中小企業的最優選擇。
二、江蘇省中小企業新三板融資現狀
(一)江蘇省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現狀
1.行業分布。
在中國擴容以后,更多的行業進入了新三板市場。在新三板試點時期,許多行業都不在掛牌的范圍之內,然而伴隨新三板的擴大,不但沒有了地域限制,還對行業也取消了限制。如表1中所示,江蘇省新三板掛牌企業所處行業種類較多,包涵了18個行業類別,其中制造業和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是江蘇省新三板掛牌企業中的兩大主要行業,這兩個行業大類的掛牌企業數量占江蘇省總數量超過60%,這兩個行業的掛牌企業總股本占比也超過了60%。其他行業中,掛牌公司家數占比超過3%的行業還有建筑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由此可以看出,江蘇省整體行業分布中,制造業這一傳統行業占了最大的比重,其次才是服務業。
2.地域分布。
2016年江蘇省13個地級市新三板掛牌數量分布,其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和制造發展較為領先的南京、蘇州、無錫、常州等市,得益于省會及地理區位優勢,掛牌數量較其他城市遙遙領先。特別是蘇州,由于受上海的金融區域輻射的影響,經濟發展成為江蘇首位,掛牌數量也占據江蘇掛牌數量的首位,遠遠領先于江蘇省其他城市。
(二)江蘇省中小企業在新三板融資現狀
1.定向增發情況。江蘇省中小企業在新三板上最首要的股權融資方法為定向增發,但由于新三板企業并不是上市公司,因此無法向社會公然召募資本,而只能面向特定投資對象進行定向增發。掛牌后定向增發再融資外,從2013年起,還許可新三板企業在掛牌的同時實施定向增發。定向增發的認購有如下三種,現金認購、資產認購、現金和資產認購,歷經了3年的成長過程,截止至2017年2月24日,江蘇省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完成了403次增發,共發行250,026.01萬股,募集資金總額為1,166,777.71萬元。
2.股權質押情況。我省中小掛牌企業主要債權融資方式為股權質押。即掛牌企業將部分流通股或限售流通股質押給銀行、擔保公司、投資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機構來獲得融資方式。新三板企業雖并未上市,但其股票在掛牌轉讓后具有了流動性,因此可以通過股權質押的方式進行債務融資[1]。截至2017年3月7號,已經有158家江蘇省中小企業實現股權質押融資。與固定資產抵押、知識產權質押等其他融資模式相比,股權質押融資具有評估方式簡單、評估費用低、評估流程快捷等優勢。然而考慮到控制風險等因素,多半金融機構對新三板企業股權質押融資所給以的金額并不高,每筆一般只有200萬~300萬元。
3.轉板情況。新三板是我國多層資本市場的“塔基”,承擔著向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輸送優質企業的任務,通過新三板市場的培育,許多掛牌企業都達到了創業板甚至是中小板市場的上市標準[1]。目前,江蘇省還未有成功轉板上市的掛牌企業,仍有多家中小企業接受輔導,積極準備上市。雖然在2013年新三板市場通過了準許中小掛牌企業通過“介紹上市”的方式進入主板市場,即在滿足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前提下,企業只要不公然發行,就可以直接向滬深交易所提出上市申請,但這種制度并不能給企業帶來融資。表3中的我國17家企業全部是通過證監會受理上市申請之后,先在股轉系統暫停交易,待正式通過新股發行核準后,先摘牌再上市,相當于企業要先退市然后再像其他IPO企業一樣按程序上市,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轉板。將來在完善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下,轉板應該是由新三板直接轉到主板或創業板上市,無須再進行公開發行的環節,省略IPO繁雜的排隊程序,為企業融資和發展提供便利。
三、江蘇省中小企業在新三板融資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缺乏內部管理
因為江蘇省中小企業范圍較小,企業缺乏管理層,股份主要匯集在集資人手里。在這般的企業管理框架中,通常會呈現出缺乏科學規范的籌劃制度,所有者獨斷形勢嚴峻,內控制度差等不良運營征象。是以容易造就江蘇省掛牌企業在新三板市場上得到定向増發前的盈利管束不夠科學,定向增發后呈現出不良的投資行為和大股東及其關聯方的認購行為。此外,江蘇省中小企業由于知名度不高,經營管理方式老舊,對于精英人才的吸引力不夠,而且企業自身也廣泛存在著重業績、輕管理的想法,因此在中小企業中通常缺少首腦、高級投融資菁英、高級財政職員及熟識市場化運的當代管理菁英。但因為菁英十分稀缺,這才導致他們不熟悉甚至不能把握資本市場的動態。即便中小企業通過新三板進入我國的資本市場,得到了部分的閑余資本,但對于改良中小企業集體的經營業績并未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掛牌企業的價值有待加強
江蘇省省在新三板掛牌的中小企業以高新技術產業和制造業為主,而這些企業價值被低估有以下三個因素:一是由于投資者門檻過高、股權集中度高、流通股數量少等原因造成了新三板市場流動性較差,導致了掛牌企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流動性折價[2]。二是新三板市場中大戶機構者較多、散戶資金需求少,固新三板相對于主板等其他版塊要冷清許多。三是新三板交易狀況不是很活躍,及時股票的價格大幅低于一般價值時,新三板市場難以憑著市場交易讓其回歸正常值。以上3個原因才導致我省在新三板掛牌企業估值低于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才成為影響投資者的收益的重要因素。
(三)新三板流動性不足
盡管新三板市場是我國場外交易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平均交易量依然處在較低的位置,甚至很多重要數據以至于不如一些地區性場外市場,與國外成熟資本市場中的相似市場的差距非常大,更不能和我國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的流動性相提并論[3]。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偶爾不需要非常大的融資規模,然而融資效率十分要緊,就當下而言,中小企業的需要無法被新三板的流動性所滿足,因此市場配置效果十分低效。
(四)新三板轉板機制不夠健全
江蘇省中小企業在新三板市場中,雖然部分中小企業已有向滬深兩市上市的財務管理的標準,但中小企業有極高的意愿在滬深兩市轉板上市,因此新三板市場中最為重要的是轉板制度。目前,新三板市場上已有面向于創業板以及中小板的對應轉板機制,但其成功率極低[4]。在過2010~2017年里,江蘇省省內沒有一家掛牌企業轉板上市成功,即使放眼至全國也只有17家中小企業轉板成功上市,這對于我國11000多家中小企業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為此我省的中小企業會糾結于如何選擇,企業成本也會隨之增加。如若新三板的流動性無明顯改善,則江蘇省中小企業寄托在新三板市場的希望也會停滯。
四、改善江蘇省中小企業新三板融資的對策
(一)提高企業競爭力
在江蘇省新三板掛牌上市的中小企業中,仍有部分企業并未依照股東所想的方向開展,他們中大多融資失敗的原因是無法吸引到投資者前來注資。所以這些中小企業不該把所有寄托都放在新三板的融資功能上,反而應該精準定位新三板的功能。然而還有部分中小企業在進入新三板市場后獲得了飛速的進展。其原因是這些中小企業具有良好的自身發展,加之它們生產的產品在本身的范疇了也有相當的競爭力。所以它們通過新三板市場向投資者們呈現出本企業的優勢和潛能,進一步增強企業的感召力,增加企業的融資需求,最終讓中小掛牌企業的競爭力增強。因此,中小企業唯有不斷提高自我的競爭力,才能在新三板市場中得到長久的發展。
(二)規范企業內控制度
根據在新三板市場掛牌的操作規范,江蘇省中小企業一定要依照其規定進行股權改革,并將企業內部的管理布局與層次明確化[5]。因此,那些想在新三板市場上市的中小企業均在不同程度上對其自身的治理結構進行過改良,繼而讓他們擁有更大的成長潛能。如此一來,一方面中小企業能夠增強對內控機制監管,另一方面加強該企業對外來風險的抵抗力。所以中小企業能讓投資者們獲得足夠的信心,同時使自身較為輕松的獲取外部資金,從而企業經營規模擴大。
(三)完善做市商機制
由于眾多原由,在2014年下半年,做市商機制才被引入新三板市場,對于該機制的增添,我們可以看出場內許多中小企業都在活躍的選取做市商,為新一輪的融資做籌備。并且該機制對新三板、中小掛牌企業和做市商都是有益處的,它改善了新三板市場的機制,加強了市場的流動性,引入了大量的企業和投資者,為中小企業做出了精確的價值評價,使投資者們獲得了有用的訊息,繼而讓他們的信心增加。因此在將來的新三板市場的成長歷程中,應加大對做市商機制的應用,并以此為基準改進該機制中可能存在的缺點
(四)豐富新三板融資方式
豐富新三板融資方式,促進債權融資,滿足中小企業多元化融資需求目前,新三板的融資方式以定向增資為主,股權質押融資和債券融資為輔。在定向增資業務開展順利的情況下,要以政策導向鼓勵掛牌企業進行股權質押融資和債券融資。此外,新三板市場之所以在培養優良的中小企業、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等方面起到有效的增進,是因為新三板除了有股權融資的作用,其對債權融資的促進作用也很明顯。新三板掛牌企業是在全國范圍內篩選出來的潛力企業,行業成長性、科技性、創新性在中小企業中都是最優秀的一批,經過掛牌培育后,其信息透明度較高、信用風險遠低于未掛牌中小企業,是銀行增加中小企業信貸比重的優質客戶群體。因此,應當提高銀行在新三板的參與程度,從而加大對掛牌中中小企業的信用貸款。
(五)改良新三板的轉板制度
根據我國轉板成功的中小企業自IPO申請日至批準正式上市的時間間隔為1~4年,所以新三板的轉板制度還是存在一定缺陷的。隨著新三板的流動性不斷加強,雖然我省中小掛牌企業未必會選擇新三板的轉板制度,也未必會期望進入滬深市場,但就目前來說,中小企業轉板成功后所具有較高的估值以及改善融資能力依舊是對我省的優質中小企業充滿著誘惑力。固應改善新三板的轉板制度,用來實現新三板和滬深兩市市場的對接功能。
五、結束語
江蘇省作為我國新三板市場隊伍中的一員,以其優厚的條經濟件以及開放發展的市場環境,已經成為中小企業成長和發展的肥沃土地,但是,隨著中小企業對資金需求的不斷增加,融資難等方面的問題已經逐漸成為阻礙其進一步發展的攔路虎。針對江蘇省中小企業新三板融資現狀進行具體分析之后,找到江蘇省中中小企業在新三板市場融資中主要存在問題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企業缺乏內部管理,掛牌企業價值有待加強,新三板流動性不足,轉板機制不夠健全,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提高企業競爭力、規范企業內控制度、完善做市商機制、豐富新三板融資方式、改良新三板轉板制度五點建議對策,以期能夠為江蘇省中小企業新三板融資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華徵羽.科技型中小企業新三板融資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14.
[2]王昊陽.中小企業在新三板市場融資效應分析[D].大連海事大學.2016.
[3]陸泱.中小企業在新三板的融資效果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13.
[4]蔣昆滌.新三板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D].西南科技大學.2015.
作者簡介:張益米(1995-),男,漢族,江蘇南京人,就讀于南京曉莊學院;趙紅平(1972-),男,漢族,江蘇南京人,任職于南京曉莊學院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司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