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熊永城
【摘要】目的:研究X線技術應用于痛風性關節炎的診斷效果。方法:收集我院于2016年04月-2017年04月間收治的痛風性關節炎患者51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所有患者均通過實驗室檢查確定為痛風性關節炎,而后利用X線技術,對所有研究對象實施診斷,以此來一步探討X線技術應用于痛風性關節炎診斷的效果。結果:與實驗室診斷結果相比較,急性關節炎期、間歇期、慢性關節炎期的痛風性關節炎應用X線技術的診斷率,無差異意義(p>0.05),無統計學意義。結論:痛風性關節炎患者采用X線技術進行診斷,效果肯定,建議將其作為臨床診斷痛風性關節炎的首選方法。
【關鍵詞】X線技術;痛風性關節炎;診斷效果
【中圖分類號】R44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02
痛風性關節炎,即是指患者滑囊、關節囊組織內部存在尿酸鹽沉積,而使得其形成炎性反應與病理性損傷。主要好發于中老年人群,過度勞累、飲食不合理等因素是導致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痛風性關節炎按照不同發病時期,可分為間歇期、急性關節炎期、慢性關節炎期[1]。急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為全身乏力、關節痛、頭痛以及紅腫等,此病發作較為反復,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身體健康帶來了巨大影響。為研究X線技術應用于痛風性關節炎的診斷效果,此次研究特此以我院收治的51例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利用X線予以診斷,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將具體結果作如下報道: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51例痛風性關節炎患者,收治時間為2016年04月-2017年04月間,均通過實驗室檢查確定為痛風性關節炎。血尿酸水平>420umol/L。有40例男性研究對象,11例女性研究對象,年齡22-80歲,平均(46.46±1.43)歲,病程1-8年,平均(4.2±1.3)年。51例痛風性關節炎患者中,有19例間歇期、有23例急性期、有9例慢性期。
1.2 方法 利用PhilipsEssentaDR檢查儀器,為所有患者實施影像學檢查,檢查之前,醫護人員指導患者保持側臥,伸直雙腿,而后對患者每個關節正位、側位予以拍攝,將拍攝的圖像傳送至工作站予以相應處理,拍攝膝關節的時候,應當設置參數為8.97mAs、23ms、66kv;拍攝踝關節時,應當設置參數值為6.24mAs、19.93ms、55kv。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應用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痛風性關節炎X線診斷結果分析
經臨床實驗室檢查,51例痛風性關節炎患者中,有19例間歇期、有23例急性期、有9例慢性期。經X線診斷,結果提示有18例間歇期,漏診1例;有22例急性期,誤診1例;9例慢性期。比較實驗室檢查結果與X線技術診斷結果,發現無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X線診斷表現
①骨質:51例患者中,骨質發生變化的患者有40例,占比78.43%,骨內囊存在融合現象,呈穿鑿狀;骨質形成不規則分葉狀;蜂窩狀骨質患者有30例,關節骨質增生樣改變的患者有10例。②軟組織:均存在軟組織變化,呈可逆性軟組織改變的患者有22例,結節中不規則鈣化影有31例。③關節:關節變化的患者有29例,占比56.86%,其中關節隙消失有15例,關節隙狹窄有7例,關節半脫位或脫位狀的患者有7例。
3.討論
痛風性關節炎在臨床中較為常見,近兩年來,此病發生率有所上升,且逐漸年輕化[2]。診斷痛風性關節炎的方式隨著醫學技術程度不斷提升而越來月多樣,MRI、CT等影像學技術在診斷痛風性關節炎方面,有著巨大的貢獻,雖然X線技術無法作為痛風性關節炎診斷的唯一標準,但值得肯定的是,痛風性關節炎X線診斷,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痛風性關節炎可引起關節組織增生和纖維化、軟骨變薄、關節面損害,關節會隨著病情加重而發生退行性改變,若疾病進展到晚期階段,關節則會出現骨性強直等狀況。第一跖趾關節最極易受累,其次為踝關節、膝關節。按照不同疾病時期,有間歇期、急性期、慢性期之分。若患者處于急性期,容易在夜晚發病,臨床表現為關節發熱、紅腫、疼痛,間歇期可以為數年,也可為數月,疾病發作反復,病變關節增多,逐步進展至慢性期[3]。若患者為慢性期,臨床癥狀表現為關節畸形、僵硬,運動能力限制,約有30%的患者會發生輸尿管結石、通風石、腎臟合并癥等等。多數患者會因為心血管意外、腎衰而引起死亡,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4]。基于此,臨床盡早予以診斷,會大大提高疾病治療的有效性,幫助患者盡早康復。
X線技術是臨床診斷疾病比較常用的方法,不僅操作方便、經濟,而且還能夠予以動態檢查,便于醫生全方位掌握不同角度拍攝的圖像,與此同時,X線拍攝取得資料,可作為記錄長時間保存,便于患者復診時,作為輔助資料提供參考。在本次研究中,以我院收治的51例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予以X線技術檢查,對照臨床實驗室檢查結果,發現急性關節炎期、間歇期、慢性關節炎期的痛風性關節炎應用X線技術的診斷率,無差異意義(p>0.05),無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X線技術應用于痛風性關節炎的診斷效果,十分突出,可將其作為臨床診斷痛風性關節炎的首選方法。
參考文獻
[1]藍國生.60例痛風性關節炎的X線診斷分析[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6,(04):731-732.
[2]白瑞艷.X線診斷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價值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60):133.
[3]滑永生,杜曼.痛風性關節炎患者X線診斷的價值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6,(13):145+147.
[4]夏芙蓉.痛風性關節炎的X線診斷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36):7506-7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