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夢婕
提要: 教師為學生的成功學習設計良好的環境,這種人為設計的教學環境,我們稱之為教學情境。設計教學情境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情商,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的思想進入最佳狀態,并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使他們的數學學習變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關鍵詞:淺議;初中數學;情境教學;課堂設計 要使學生在數學教學情境中,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處于一種自主探索知識的狀態,產生一種滿足、快樂、自豪、自信的積極情緒體驗,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教師為學生的成功學習設計良好的環境,這種人為設計的教學環境,我們稱之為教學情境。設計教學情境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情商,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的思想進入最佳狀態,并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使他們的數學學習變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我在自己的數學教學實踐中,有意識的關注和積極探索數學情境的設計,積累了一些心得,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一、數學情境設計的必要性
新課程下數學教學觀的要求。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活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數學活動過程中,學生與教材及教師產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數學知識、技能和能力,發展了情感、態度和思想品質。既然是一種活動,那么就需要一定的情境。 1.2從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認識。現代教育理念認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使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能夠順利開展,作為數學學習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教師,就應創設一個學生感興趣的、與他們數學學習有聯系的數學情境。
二、數學情境設計的心理學基礎 現代教育學的研究已經表明,學生對學習具有如下三個顯著傾向:(1)對處于自己最近發展區的知識最感興趣;(2)對掌握主動權的知識很感興趣;(3)對學習具有鮮明的情感。因此,在設計教學情境時,要特別注意這三點,要使學生在數學情境中,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處于一種自主探索知識的狀態,讓他們體驗到跳一跳才能夠得著果子的成功之感,產生一種滿足、快樂、自豪的積極情緒體驗,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興趣,產生自我激勵,自我要求上進的心理,并使其成為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三、數學教學情境的幾種類型。
數學問題情境。即通過一定的問題,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之產生非知不可的要求。于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地探索知識,解決問題。如在“負數的引入”一節,可設計如下情境:某班舉行知識競賽,評分標準是:答對一題得10分,答錯一題扣10分,不回答的得0分;每個隊的基本分數都是0分。 在這個問題情境中,學生大多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因此他們急切的想給每個對打分,但是有的隊答對的題比答錯的題還要多,他們得多少分?應如何表示?學生們陷入了認知沖突,這時負數的引入已水到渠成。
數學故事(或數學歷史)情境。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中,產生了許許多多值得贊揚、膾炙人口的數學故事和數學家軼事。在設計數學教學情境時,可充分挖掘數學史料,利用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創設數學情境,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還能從中學習數學知識,領略數學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教育。如高斯、笛卡兒、牛頓及我國數學家祖沖之、華羅庚、陳景潤,都有很多故事可以用來設計數學情境。 如在講“勾股定理”時,可以向學生講這樣一則故事:如果在宇宙中除了人類還有其他文明時,人類應如何同他們交流呢?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指出,勾股定理最能代表人類的文明。如果宇宙中還有其他文明的話,接受到這個信息,就會向人類發出回應。聽了這個故事,同學們肯定會急切地想知道,勾股定理的內容到底是什么?從而為學習新課作好了鋪墊。
實驗情境。根據皮亞杰的活動內化原理,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有效途徑是使他們去動手操作。通過設計的實驗,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直觀化,使學生通過動手、觀察、分析等活動,把數學知識內化,從而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如在“圓周角”一節中,可設計實驗情境如下: 讓學生進行以下操作:(1)作已知圓的任意一個圓周角;(2)再畫出這個圓周角所夾弧對的圓心角;(3)分別量出圓周角與圓心角的度數,你發現了什么?(4)再任意作一個圓周角,是否還有上面的結論? 通過動手實驗,學生已能總結出本節課所要學的關于圓周角的結論,即一條弧所夾圓周角等于它所夾圓心角的一半,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來證明了,課堂引入自然順暢。
活動情境。即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與數學知識有關的活動或游戲,構建數學情境,使學生在活動中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掌握數學知識,感受數學的情趣。如在學習完“有理數的運算”一節,如何對學生進行運算能力的訓練?如果做大量枯燥的計算題,會讓學生感到厭煩,這時可以讓學生進行“24點”的游戲,這樣不僅使學生熟悉了有理數的運算,也開發了學生的智力。
總之,數學教學情境的例子很多,如果我們能創設出一個好的數學情境的話,可以說這節課已成功了一半。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應多思考,細心總結,不斷積累,逐漸優化,為學生的成功學習創設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