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鋒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了早期康復活動對重癥監護病房呼吸衰竭病人康復的影響。方法:選擇某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治療的呼吸衰竭病人80例進行研究,按照所采取的康復護理方法進行分組,包括對照組40例,采取常規的康復運動,觀察組40例,采取早期康復活動。分析兩組病人康復前后的呼吸頻率、心率、氧分壓等指標,分析兩組病人機械通氣時間、ICU治療時間等情況。結果:觀察組康復后的呼吸頻率、心率、二氧化碳分壓等都要低于對照組,氧分壓、FEV1等都要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機械通氣時間、ICU治療時間等都要低于對照組,數據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重癥監護病房呼吸衰竭病人采取早期康復活動,能夠有效的緩解患者病情,減少治療時間,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早期康復活動;重癥監護病房;呼吸衰竭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01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內人口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呼吸系統病癥的患病率顯著提高,尤其是呼吸衰竭最為常見,而機械通氣是對重癥監護病房(ICU)呼吸衰竭病人較好的治療手段。然而,由于長時間的機械通氣,身體處于制動狀態,就易于導致各種并發癥,對病人的身體康復造成影響,還會出現對呼吸機的過度依賴,難以及時撤機,更甚者會引發生命危險。據相關研究發現,對ICU呼吸衰竭病人采取早期康復活動能夠減少機械通氣的時間及各種并發癥的發生,這也是近期研究的熱門課題[1]。本文選擇某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治療的呼吸衰竭病人80例進行研究,分析早期康復活動對ICU呼吸衰竭病人康復的影響,現探討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選擇某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治療的呼吸衰竭病人80例進行研究,按照所采取的康復護理方法進行分組,包括對照組40例,采取常規的康復運動,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60~79歲,平均(65.5±6.3)歲;觀察組40例,采取早期康復活動,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61~78歲,平均(66.3±6.9)歲。對兩組病人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別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著可比性。
(2)方法。對照組依照呼吸衰竭病人的具體情況,采取常規的康復運動,主要是主動性或被動性的關節以及肌肉活動,2次/d,20min/次。
對照組則是采取早期康復活動:①首先是要制定計劃:護理人員依照病人臨床情況進行分析,制定出詳細的呼吸衰竭病人早期康復活動計劃,并安排專門人員每隔二十四小時對病人的肌肉、緩解能力及活動能力做出評估,再制定出第二日的活動量。活動干預的目的在于提升病人的耐受力及穩定性,并在活動期間利用呼吸機給以氧氣支持[2]。②床上臥位活動:在病人清醒期間,將床頭抬升65°,使得病人維持半臥位進行有關活動,每次堅持20min左右,2次/d。③床邊坐位活動:維持坐位進行有關活動,特別是進行下肢鍛煉,每次堅持20min左右,2次/d。④離床坐位:依照病人的康復狀況,使以抬腿活動,通過有關人員的幫助在床邊維持站立5min,3次/d。⑤下床活動:病人借助于步行車獨自行走10min左右,3次/d。⑥獨自行走練習。
二、結果
觀察組康復后的呼吸頻率、心率、二氧化碳分壓等都要低于對照組,氧分壓、FEV1等都要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機械通氣時間、ICU治療時間等都要低于對照組,數據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對于呼吸衰竭病人來說,大部分情況下都需要應用到機械通氣,構建氣道口與肺泡之間的壓力差,為身體提供正壓呼吸幫助。進行機械通氣時,一般需要采取鎮靜、鎮痛處理,病人多數情況下會處在休眠情形下,降低身體氧代謝、氧損耗,為關鍵臟器機能的盡快恢復提供氧氣。這就要求病人長時間的不能活動,如此就會對病人身體造成不利影響,肌肉蛋白發生某些變化,還會干擾到微循環的實現,對于神經、機體組織的營養供給、胰島素抵御都會引發不利影響,出現肌肉萎縮、神經遲鈍,難以運行正常的機體活動。所以說,ICU呼吸衰竭病人需要進行適度的活動,進而增強機體的活動能力,確保病人生理活動以及循環系統的穩定性,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3]。
本文選擇某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治療的呼吸衰竭病人80例進行研究,按照所采取的康復護理方法進行分組,包括對照組40例,采取常規的康復運動,觀察組40例,采取早期康復活動。其中,常規康復活動主要用來幫助病人下肢血液循環,對于長期制動引發的某些并發癥護理效果并不明顯。早期康復活動的實施不但促進了肌肉力量的恢復,細胞信號的傳導以及機體的抗氧化能力,還能夠防止胰島素抵抗、微循環障礙,幫助下肢血液回流,減少神經肌肉功能障礙以及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研究結果證明,早期康復活動能夠幫助病人更好的進行吸氣、呼氣,加強呼吸肌肉活動力度,增強身體氧分壓水平,改善肺功能,確保呼吸頻率及心率的穩定性。觀察組的機械通氣時間、ICU治療時間都要低于對照組,這就表明早期康復活動保障病人呼吸肌功能,幫助他們更好的咳嗽、排痰,顯著的改進了機體的循環能力,減少了治療時間,增強了恢復效率,減少了病人ICU治療及住院天數。觀察組有關并發癥的發生也遠遠低于對照組,表明經過早期康復活動,病人能夠更快的去掉呼吸機,盡快的實現正常呼吸,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有關并發癥的發生率。
總的來講,早期康復活動在重癥監護病房呼吸衰竭病人中的應用,能夠顯著改善病人的血氧分壓以及肺功能,減少治療時間,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陳玉婷,蔣雅瓊.探討早期康復活動對重癥監護病房(ICU)呼吸衰竭患者康復的影響情況[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6).
[2]毛靜.重癥監護病房機械通氣病人實施早期活動與康復計劃的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7,15(10).
[3]吳奇云,沈蕾,蔣玲,等.重癥監護病房患者行早期康復護理的研究[J].現代臨床護理,2015(12):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