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繼娟
摘 要: 決定漢語教學必須以朗讀為主,這是我國幾十年語文教學積淀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在“講”、“讀”、“教”的各個階段都可以運用,并且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從而在教學時充分發揮朗讀的作用,使之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漢語的音樂性強,漢字是形、音、義的統一體,決定著漢語教學必須以朗讀為主,這是我國幾十年語文教學積淀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語文朗讀有以下作用一、朗讀,能提高小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二、朗讀,能培養小學生的語感;三、朗讀,對于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大有幫助;四、朗讀,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五、通過激情朗讀,還能使小學生學以致用;六、飽含感情的朗讀,能引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總之。
關鍵詞:朗讀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7-0140-01
歷史上的文學大家、教育家們總結出廣為人知的學習語文的至理明言,一直被歷代學子奉為圭臬,但是由于受教學成績的影響,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師采用教材分析為主的授課模式,以小組合作交流為主的課堂表現形式,形成了語文教學不讀或讀得不多的怪現象,這不能不說是很大的失誤。人們在冷靜思考、總結失誤的教訓之后,頻頻發出回歸傳統的呼聲。有人卻對此表示擔心,認為強調朗讀是死記硬背,會讓學生成為“三味書屋”里搖頭晃腦的書呆子,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我認為,這種擔心完全是多余的。因為畢竟時代不同了,教材教法發生了根本變化。必須明確,民族的語文教學,只有扎根于民族教育的沃土中,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理由如下:
一、朗讀,能提高小學生的普通話水平
要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必須依靠對課文的正確誦讀。中小學語文教學在推廣普通話工作中負有特殊的歷史使命。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并非輕易可以練就,它是在千百遍按照漢語普通話規則讀課文的基礎上形成的。“熟讀是把一切成例化成習慣。”如果能促進學生用普通話千百遍地正確朗讀課文,形成了習慣,方言及語言渣滓也就容易清除了。
二、朗讀,能培養小學生的語感
語言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時候不是靠掌握語言規則,而是靠語感能力。因為語感能力的提高,意味著語言直覺思維能力的形成,它在理解語言,判斷語言正誤、優劣上比理性思維來得敏捷。反復誦讀名家作品就是模仿典范語言,接受其影響。誦讀,把文章讀得瑯瑯上口,對文章里的詞匯、詞語搭配、句子的格式、語言氣勢與格調已經十分熟悉,這樣,良好的語感就基本形成了。通過誦讀培養語感,提高語言能力,這是學習語文的傳統經驗和基本規律。
三、朗讀,對于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大有幫助
反復吟詠典范文章,“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有目的地選擇構思、結構、表達方式上有特色的章節、段落,予以反復吟誦體味,久之,對文章套路的感性直覺增強了,胸中有了格局,品文便知道優劣,下筆就有了章法。毛澤東青少年時讀書采取“高聲朗誦”和“密詠恬吟”相結合的方法,每讀一文總是反復誦讀吟味,用心領會它的意義、氣勢、節奏和神威。這種方法值得借鑒。
四、朗讀,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根據文章的不同內容、體裁和不同的教學程序去選擇朗讀方式,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例如,我要求學生打了預備鈴就齊讀當天要講的課文,這樣在課文分析之前,通過齊讀讓學生熟悉內容,有利于老師對課文的分析講解;在課文分析之后,再借齊讀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五、通過激情朗讀,還能使小學生學以致用
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可以選擇適當的朗讀方法,如教學《安塞腰鼓》一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讀”,最成功的也是“讀”。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學生默讀、朗讀、齊讀、精讀、重點讀等各種形式的讀,來感知作者的主要寫法,在讀中品味文章的“美”,在讀中陶冶學生的性情,是學生既領會了文章的主旨,又在師友合作探究中,經過學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對知識點的掌握,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六、飽含感情的朗讀,能引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朗讀是一門藝術,它能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甚至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我很重視發揮朗讀的作用,或教師范讀,或學生朗讀,或放朗讀磁帶,或組織學生錄音。可讀全文,可讀片段,可分角色朗讀,戲劇選場則可指導學生表演。朗讀要求用普通話、聲音洪亮、節奏分明。語速適當、感情真摯。在教《石壕吏》時,我首先讓大家熟讀成誦,接著分角色表演朗讀了全詩:通過官吏、老婦人的對話,老頭、孫子及其母親的配合表演,將石壕吏的兇暴殘忍、態度蠻橫,老婦人的挺身而出、敢于承擔的特點基本把握住了,并且通過表演對文章的中心內容、主題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
總之,漢字是形、音、義的統一體,決定著漢語教學必須以朗讀為主,這是我國幾十年語文教學積淀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在“講”、“讀”、“教”的各個階段都可以運用,并且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從而在教學時充分發揮朗讀的作用,使之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漢語的音樂性強,漢字是形、音、義的統一體,決定著漢語教學必須以朗讀為主,這是我國幾十年語文教學積淀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