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娜+梁艷
【摘要】目的:將20-35歲未生育婦女流產后采取的三種避孕方式的臨床應用效果及依從性進行對比,以便提出適合該年齡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不同生育間隔要求的可行的避孕方式。方法:選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來我院行人工流產并自愿參與本研究的20-35歲未生育婦女作為研究對象,術后根據其相應的要求及其對避孕方式的依從性,選擇放置宮內節育器、口服短效避孕藥、男用避孕套三種避孕方式,術后1周,1月、3月、6月對其進行隨訪,了解各種避孕方式的使用情況及有無相關的并發癥,以及是否有再次意外妊娠現象,指導后續使用,必要時增加隨訪次數。結果:半年隨訪率95.57%(1338/1400),安環組、COC組、男用避孕套組半年隨訪率依次為99.4%(497/500)、94.5%(378/400)、92.6%(463/500),半年堅持使用率依次為99.19%(493/497)、23.28%(88/378)、95.89%(444/463);半年意外妊娠率4.48‰(6/1338)。結論:安環組堅持使用率最高,效果可靠且長效,副反應少,停用的自主性差;口服避孕藥,避孕有效率99.8% ,但因COC的使用方法較麻煩,是其不能很好續用的主要原因;男用避孕套的自主性和方便是其能得到很好續用的主要原因,但部分人群因不能正確全程佩戴使用,從而導致避孕失敗。由此可見流產后的女性在充分了解了這些避孕方法的優缺點、有效率,自覺地根據自身的要求選擇了高效的避孕方式后,非意愿妊娠率和人工流產率,特別是重復流產率出現了明顯下降,保障和促進了女性的生殖健康。
【關鍵詞】流產;避孕;宮內節育器;COC;避孕套
【中圖分類號】R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01
人工流產是終止非意愿妊娠的補救措施,不是常規的避孕方式,它易造成多種并發癥,嚴重者可能會導致不孕、不育,給女性帶來嚴重的身心傷害,本研究對在我院進行人流的1400名患者分別予以宮內節育器、口服短效避孕藥、男用避孕套的三種方式進行術后避孕,通過術后電話及預約患者返院隨訪,了解術后陰道出血持續時間、月經復潮時間、月經量的變化,避孕效果,IUD脫落率及頭痛、惡心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對比三種避孕方式的臨床應用效果、有效率及患者的依從性。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進行人工流產的未生育女性患者1400例,年齡20-35歲,孕周在8周之內,按照患者的意愿分為宮內節育器組(500例)、口服短效避孕藥(400例)、男用避孕套(500例)。患者均為因非意愿妊娠而進行的人工流產術,且排除血栓、生殖道畸形、婦科腫瘤及內外科合并癥等禁忌癥,對各組患者的年齡、孕次、孕周等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人流術前進行定量問卷調查及宣教,通過單獨咨詢和集體宣教,對其進行避孕知識的宣教、幫助其選擇術后個性化的避孕方法,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則納入符合標準的20-35歲未生育女性。口服短效避孕藥組:無服藥禁忌癥,在人流術后當天開始口服左炔諾孕酮炔雌醇(三相)片(免費提供),1片/天,連服21天;停藥7天后開始下一周期;宮內節育器組術后測宮深<10cm,B超確認無胚胎殘留,又不能刮宮過度,置入免費的宮型金屬節育器,術后輔以抗感染、止血以及調經等的綜合治療;避孕套組術后立即提供免費的避孕套,并再次指導正確使用方法。
1.3 觀察指標 術后1月、3月、6月電話回訪,宮內節育器組按規定時間來院復診,了解月經恢復情況、陰道流血情況、依從性、避孕效果、接受程度等。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一般資料
三組對象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隨訪情況:所有的研究對象通過術前的宣教后,接受程度良好,術后按其自身的意愿選擇了個性化的避孕方式,但在術后的隨訪中,因為電話停機或地址變更等原因,致使部分研究對象失訪。失訪對象中未婚的占87%,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5%,職業無明顯差異。
隨訪結果如下表:
2.3 避孕效果(再次意外妊娠率):6月的隨訪資料顯示:在半年隨訪成功的研究對象共1338例,其中意外懷孕6例,其中男用避孕套避孕失敗為5例,安環避孕失敗為1例。是否意外懷孕與婚姻狀況、職業、文化程度無明顯差異。
3.討論
3.1 堅持使用情況分析:半年內選擇安環組的堅持使用率最高(99.17%),使用男用避孕套組的堅持使用率次之(95.89%),使用口服短效避孕藥組的使用率最差(23.28%)。
改變避孕方法的對象中,取環的占安環組的0.83%,100%的原因為安環不適,即有經期延長或伴有腰骶部墜脹不適等;停用男用避孕套的占避孕套組的4.11%,其中因不適感停用的占99.57%,因過敏停用的占0.43%;停用COC的占76.72%,其中因對長期服用有顧慮的占85.32%,不能堅持服用的占11.26%,其它原因占3.42%。
3.2 避孕效果分析:安環組和使用男用避孕套組的研究對象中,均有意外妊娠率。分析原因:安環避孕本就有較小的避孕失敗率,如節育器位置下移,帶環受孕的幾率明顯升高,亦有發生異位妊娠可能;男用避孕套避孕失敗主要是偶爾的使用方法錯誤導致;如果正確使用COC,其避孕的有效率可以與結扎相媲美,患者依從性較好。研究對象中,是否意外懷孕的婚姻狀況、職業、文化程度無明顯差異。
3.3 接受程度分析:對三種可靠的避孕方法,從堅持使用情況分析,安環組的持續使用率最高,但選擇安環避孕的多為近2年內無生育計劃的婦女;使用男用避孕套組的接受程度較高,且可以隨時準備懷孕;使用COC組避孕的接受度在3個月非常高,但在半年及更長的使用時間內接受度較低,仍可以隨時準備懷孕。研究對象中,對避孕方法的接受程度與婚姻狀況、職業無明顯正相關,與近期是否有生育計劃及文化程度的高低相關。
3.4 干預策略和措施:綜上,各種避孕措施各有利弊,對于流產后女性我們更應該加強宣傳避孕意識及提供適合的避孕方式,從而降低人工流產率,尤其是重復流產率,以保護女性的生育功能。
3.5 指導和干預,對流產后的女性進行電話干預,重復告知其意外妊娠的風險及重復流產的危害,樹立流產后立即避孕的意識,督促女性在性生活時采取避孕措施,然后在流產后的3個月采取合適的避孕措施。
綜上所述,通過此次對比研究得出的結論,我們可以為不同年齡段的流產后女性選擇合適的避孕方法,減少因流產所引起的相關并發癥,從而最大限度的達到保護育齡女性生育功能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項目管理實用指南》,吳尚純主編,2011年1月。
[2]《避孕方法選用的醫學標準》(第3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殖健康與研究部編,2006年5月。
[3]程利南.人工流產后的避孕指導與服務.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8,2:126-128
[4]李穎,程怡民,黃娜,郭欣,王獻蜜.中國人工流產現狀及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進展.中國婦幼保健,2005,20 :2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