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新
本學期,在我校一項七至九年級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的調查顯示,有63.6%的同學出現過作業偷工減料的現象。在這些“惰性”的學生中,有32.6%的學生認為作業過于簡單,沒有意義;37.8%的學生是因為個人懶惰,自制力差;25.2%的學生是因為作業數量多或者作業難度大而無法完成。初中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強,賞識和激勵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心理特點,將“免作業卡”作為一項特殊的獎勵資源引入教育教學,激勵學生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后進生改掉不良學習習慣,壯大優秀學生群體。
一、制定“免”的細則,讓學生有規可循
當然所謂的“免作業”,并不是免做所有的作業,而是根據學生的量化考評得分,定時有選擇的免掉部分作業,完全不必擔心影響學生的學業。在本學期初,我和同學們共同制定了一套關于英語學習的評價表格,分別是“單詞我會寫”,“文章我會背”,“默寫我全對”,“書寫最公正”和“作業我最棒”。在日常的學習中,我會以得分的形式呈現,每次聽寫單詞全對得1分,默寫句子全對得1分,背誦課文段落全對得1分,書寫認真字跡工整得1分,作業正確率高得1分。這樣無論是口頭作業還是書面作業,都能全面的觀察出學生的完成情況。分數累計到20分,學生就可以免一次作業。這樣的獎勵像“抬抬手就能夠得著的蘋果”,是學生力所能及的,對他們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
二、鼓勵小組互幫互助,共同提高
我們制定“免作業”制度,發放“免作業卡”,不僅鼓勵了優秀生的學習熱情,也激發了基礎薄弱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我和學生們按照他們的實際情況將全班同學劃分成小組,每組6人。各小組有一名組長,負責組內各項組織自主預習、檢查和分數統計工作。并利用“師幫徒”制度,在組內一對一進行幫扶。如果組內6名同學全部在某一次作業中得分,則每人獎勵小組合作分2分。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狀況不僅牽涉個人利益,而且與整個小組息息相關。學生不僅自己努力學習,而且積極幫助基礎較為薄弱的同學,對作業的抵觸情緒也完全被可以免作業的喜悅之情做代替。所以,每天的作業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的完成,并且有許多學生積極要求進步,超額完成了作業。這樣,我們的班里既避免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又形成了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良好學習氛圍。
經過近一個學期的實踐,學生做作業的勁頭不減反增。優秀生得到了“免作業卡”,往往不舍得用,而是比誰得到的多;部分懶惰學生在好不容易得到一張“免作業卡”后,積極性提高了,既怕因不做作業將這張卡廢掉,有期望作業多的時候用,因而提高了作業完成質量。在期中考試試卷批好后,我馬上翻閱了自己班的試卷,統計綜合填空和作文題的情況,果然,學生有了很大進步。
三、強化“免作業卡”的效果,讓學生受益良多
根據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免作業卡”會產生良性的心理暗示。任何有意義的教學方式,只要切合學生的口味,就會對他們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就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相互促進的作用。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免作業卡”就是一種榜樣作用。榜樣的力量并不是依靠高、大、全的形式呈現的,能夠貼近心靈的榜樣才更具有影響力,也是最有效的。
四、拓寬“免作業卡”的魅力,激發全員參與
優秀學生拿到“免作業卡”的幾率高,對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肯定有一定影響,考慮到其他學生的感受,可以適當降低門檻,在“免作業卡”的基礎上大膽嘗試了“學習進步卡”。
任何一個班級,同學們的學習成績總是參差不齊的。就“學習進步”而言,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能事倍功半,課后還可博覽群書,就是一種進步。而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中,有的上課比原來認真聽講了,就是一種進步;有的課后專心致志地做作業了,就是一種進步;有的敢于“多思多問”了,也是一種進步;有的學科原來考試總是亮紅燈,現在每每考試能邁過60分大關,并逐步開始上升了,這也是一種進步。將這些“學習進步”加以分門別類,組織大家組內展開競賽,讓不同層次的同學“跳一跳,都有希望摘到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