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睿
【摘 要】本文對我國老年人養老機構建設的現狀作了概述,重點對老年養護院建設規模及規劃布局、功能基礎構成、建筑設備細節設計等內容進行了介紹,提出了室內設計要點,通過加強養護院細節設計,可滿足老年人對晚年生活的環境需求,以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為目標,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養老服務,逐步形成健全完善的老年人社區。
【關鍵詞】機體能力下降;失能老人;無障礙設施;隔震設計
中國進入老齡化階段,老年人養護院是未來老人養老生活的主要場所之一,因此在設計規劃老年人養護院生活居住環境時,需在設計中加入老人的生活習慣和心理特點的使用需求,總結出符合老年人特點的健身休閑、療養康復空間的設計要點,以讓老人習慣和喜歡養護院的生活方式,為老人構建一個和諧、安全、健康的晚年生活環境。
1 我國養護院建設的現狀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受老齡化影響的國家和地區達到70多個,全球8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1%,而就我國而言,老年人口的基數較大,增長速度也較為迅速,加之“空巢”老人數量在最近幾年明顯增長,高齡化形勢嚴峻,致使我國面臨的養老壓力巨增。其次由于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特色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也是老齡化最嚴重的時期,加之我國養老制度不完善,社會保障力度也不全面,使得老人對去養護院生活存在排斥現象,認為這是一種無依無靠的落魄感,同時由于我國現有的養老機構基礎設施簡陋、護理服務滯后、醫療設備嚴重陳舊,隨著人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致使養護院傳統單一的封閉模式,已不能滿足新時期老年人對養護院建筑的期望。另外新時代的養護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老人無依無靠,單純的尋求養老環境,而是老人在老年生活中為尋求生活樂趣,享受晚年生活的居所,所以養護院的設計應滿足老人生理要求的同時,這樣才能更好地順應老人心理變化,將養護院建設成集約式且綠色節能的形式,從而全面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2 老年養護院建筑設計
2.1 建設規模及規劃布局
養護院選址宜在交通便利的城區周邊,且在整體布局上一般采用半圍合式布局,其要求建筑沿道路和北(南)側布置,以圍合成一個內向型庭院,而南(北)側需留出大量空地,以作為室外活動空間及庭院綠化,而這樣的布局,一方面可保證居住用房的日照需求,另一方面可使住宿區遠離外圍道路,保證老人的睡眠休息不受外界干擾,并可為內部院落營造出安寧、祥和的氛圍,同時將公共用房置于兩排住宿區之間,可縮短交通距離,方便老人的使用。其次內庭院可讓老年人充分享受陽光、接觸自然,另外寬敞的活動空間可以成為安全的娛樂、鍛煉場所。
2.2 基本用房的設計和組成
根據《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中養護院的基礎構成來說,養護院的建筑設計應考慮到老人的護理及生活的特點和需求。現代老年人居住建筑要體現三位一體的設計:“賓館室管理、醫院室護理、親情室服務”三者兼顧的管理理念。一般來說,老年養護院用房由八大類組成:1.入住服務用房、2.生活用房、3. 醫療服務用房、4.康復用房、5.娛樂用房、6.社會工作用房、7.行政辦公用房、8.附屬用房。其中:
①入住服務用房
入住服務區域主要由:接待服務廳、入住登記、健康評估、值班室等構成;
②生活用房
生活居住區域主要由:居室、親情居室、會見聊天室、護理值班室、淋浴間、養護餐廳、配餐間組成,其中居室內應含有生活陽臺及無障礙衛生間,居室也應細分為單人間、夫妻間或多人間;
③醫療服務用房
醫療服務區域主要由:診療室、化驗室、心電圖室、B超室、搶救室、藥房、消毒室、臨終關懷室、醫護辦公室等組成,醫療服務區是為老年人提供包括醫療救助、全科門診、健康體檢、康復指導、健康檔案等專業醫療服務功能的全天候重要組成機構,在配備完善醫療設備的同時也應有專業人員組成的醫師護理團隊,滿足老年人各種突發的應急狀況。
④康復用房
康復區域主要由:物理治療室、作業治療室組成,主要滿足老年人日常護理用房。
⑤娛樂用房
娛樂區域主要由:影視廳、棋牌室、室內體育設施室、書畫室、親情網絡室、室內游泳館等組成,高檔次的養護院還可開設老年大學、花卉水培基地、業余愛好興趣小組等其他可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活動,力求讓老人在身體和精神上得到充分的放松與滿足,真正做到:“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⑥社會工作用房
社會工作區域主要由:心理咨詢室、社會工作室、多功能廳等組成;
⑦行政辦公用房
行政辦公區域需包括:辦公室、會議室、接待室、財務室、檔案室、培訓室等辦公配套用房
⑧附屬用房
附屬用房區域需包括:洗衣房、超市、理發室、接待室、餐廳、廚房、公共浴室、設備用房及庫房等組成。其次從養護院的實施規模和性質來說,可以配置護理病房、多功能區域及殯葬等區域,同時養護院的功能設計還要考慮到老年人的需求,并要結合當地的情況及老年公寓的規模,根據實際需求安排養老公寓的分區。
2.3 建筑風格與色彩應用
對于養護院的建筑設計,主要應以寧靜和諧為主,均要努力營造出安靜祥和的氛圍。其次根據調查得知,由于隨著老年人的身體機能的變化,對于色彩的感覺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并且從醫院研究得知發現:老年人隨著身體機能的枯竭,對于波長較短的顏色,如綠色、紫色、藍色的識別能力在下降,而對于波長較長的顏色,例如紅色、橙色、白色的識別能力還沒明顯的下降。因此對于養護院的建筑設計,應當較多的使用這類色彩,例如檐口部位可用白色壓頂,以形成連貫的線腳,迎合老年人內心的淡泊、寧靜、祥和的心理特征,給老人以親切感。
2.4 安全報警及標志系統說明
在《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規范》中明確指出老年人建筑設計必須根據不同年齡段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分類進行相應建筑設計,所以在實際設計中應考慮到老年人群的視力水平、聽力困難、行動不便、反應遲鈍等老年人的身體機能下降的因素,導致日常生活中突發狀況及操作失誤較多,反應能力及事故救險能力較弱,因此老年人建筑設計中首先要做蜂鳴器及戶外報警裝置,在居室、浴室、衛生間設緊急報警求助按鈕以及在床頭設呼叫信號裝置,必要時可設感應裝置,以便及時采取救援措施。
其次標志設計應當比較簡單易懂,以能夠引導不同性格、不同程度的老人,使他們能夠方便的使用建筑當中的各個功能。在字體的選擇上應當清晰簡明,并且針對養護院的特殊情況,應當選擇重點信息進行突出,在傳達上應當盡量縮減文字的量,以便于老年人更加快捷的了解內容,同時標志的文字及背景色對老年人有著很大的影響,其設計的字體應當與背景色有亮度的差異,使標志更加的明顯。
3 老年養護院室內設計
3.1 無障礙設計
養護院的服務對象均為老年人,并且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不同程度的運動能力下降,因此養護院的室內設計可沿建筑長邊設置無障礙坡道及內走廊設置雙層扶手,以方便老人和輪椅使用者,拐彎處墻面陽角宜做成圓弧或切角,建筑物內滅火器和標識板等突出物均嵌墻安裝以保證扶手連貫性,提高使用的方便性。其次室內交通空間總體上可采用無障礙設計,并通過坡道、無障礙電梯、無障礙樓梯等措施,保證交通上的無障礙設計,其中無障礙電梯的轎廂尺寸必須滿足搬運擔架所需最小尺寸,轎廂側壁需安裝適宜輪椅使用者高度的操作板,轎廂門宜設觀察窗,另外居室門扇可采用子母門,門洞尺寸均控制在1300mm,實際門扇尺寸不小于1200mm,平時只開啟母門,而在子門關閉的情況下,可將其作為開啟母門的輪椅空間。另外凡老人進出的空間應設凹室,門扇均要設置不小于350高的金屬護門板,以防止輪椅直接碰撞門扇,而地面盡量采用防滑材料,有高差的位置,包括樓梯踏步處,需采用明顯的異色條做提醒,以防踩空危險,并且居室內的衛生間與居室之間應不設置高差,但需在衛生間入口處設置截水溝,以防止衛生間水進入居室及方便輪椅進出。無障礙衛生間內的所有盥洗、衛生設備均應為可供輪椅使用者使用的無障礙裝置。
3.2 建筑設備細節設計
首先要提高室內的照明水平,在整體上保證房間的明亮,以方便老人們的日常生活,并且其需采用特別的設計,通過光的反射作用照亮房間,以避免燈光直接刺激老人的眼睛,同時其可通過設計夜視燈,避免老人夜間起床摔倒。其次要采用舒適的、顧及老人活動特征的室內家具,如采用推拉或旋轉式的壁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儲藏空間的利用效率,避免老人做出過多的彎腰、踮腳等動作,并且應使放置餐具壁櫥的高度與視線相平,以方便老人使用。其次給排水配件、管材應使用自動化程度高、流量控制方便、低噪的衛生潔具。老年人室內采暖系統不宜設置為散熱器,有條件時宜采用地暖或空調系統。
3.3 隔震設計
養護院的服務對象均為中老年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機體能力下降,因此在遭遇意外狀況及突發事件時自救或施救能力較弱,《老年養護院標準設計規范》中明確指出老年人用房抗震設防類別應為重點設防類,在“5.12”特大地震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關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廣應用減隔震技術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具備醫療用房的建筑需采用基礎隔震設計的要求,故在新建老年人建筑時需做基礎隔震設計,對于養護院隔震設計而言,基礎隔震指在房屋底部設置由隔震橡膠支座和阻尼器等部件組成的隔震層,以延長整個結構體系的自振周期、增大阻尼,減少輸入上部結構的地震能量,達到預期防震要求。如果發生地震較大的情況隔震結構發生作用時,隔震層出現變形,但是上部結構自震周期增大、出現剛體平動,從而減小了地震危害,有效提升老年人建筑防災減災工作的科技含量。
4 總結
總之,在養護院的設計當中,應當將老年人的身體特征作為設計基礎,將功能區域的設計作于養護院建設的重點,同時還要關注老年人群的身體機能變化,從無障礙設計、安全報警及標志系統說明、建筑設備細節設計、以及隔震設計等方面提出相應的設計措施,以滿足老年人生活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促進家庭和諧、社會和諧,進而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建設,促進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瑞.關于老年公寓建筑設計的幾點啟示[J].山西建筑,2017(03).
[2]張樹君.適老化居住建筑研究[J].住宅產業,2014(08).
[3]《老年養護院建設標準》,(建標[2010]194號).
[4]《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民發(2001)24號.
[5]《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征求意見稿).
[6]《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 JGJ 122—99.
[7]《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標準》,GB/T 50340-2003.
[8]《城鎮老年人設施規劃規范》,GB/T 50437-2007.
[9]《養老設施建筑設計規范》,GB/T 50867-2013.
[責任編輯:張濤]